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2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林伟立  徐晓斌 《气象》2011,37(5):571-575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卫星反演大气成分的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系统和全面的验证工作是获得准确可靠的卫星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星观测资料的验证主要涉及反演算法中所用的输入参数和卫星反演产品的直接验证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本工作以对流层NO2卫星资料验证的需求出发,对当前中国大气本底站的观测现状进行评述,讨论了大气...  相似文献   
2.
从数学上探讨了晴空大气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特性水汽吸收和陆面发射率的综合影响。首先,基于辐射传输方程推导出大气水汽含量和陆面发射率(ε)引起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亮温(Tg)变化的数学表达式,指出红外辐射在传输过程中水汽吸收衰减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大气透过率的变化;分析了在高温高湿和低温干燥等不同地区,红外窗区通道的大气透过率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衰减,以及水汽吸收衰减和陆面发射率对不同的红外窗区通道的影响。此外,还建立了一个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温度与地面亮温差ΔT=(Ts-Tg,imax)与水汽含量变化Δq和陆面发射率ε的二元多项式拟合方程,进一步分析大气水汽含量和陆面发射率对不同的红外窗区通道遥感的影响;指出红外短波窗区通道不但受太阳辐射污染严重,而且受陆面发射率变化的影响激烈,特别是在寒冷干燥的亚北极冬季。最后强调,为了精确地反演陆面温度,最好采用热红外窗区通道;必须考虑大气订正,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区;同时应该考虑陆面发射率等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液活动,特别是高温流体释放,通常与轴部存在岩浆房(AMC)有关,然而这种关系尚未得到系统的验证。通过对6个区域性较长(长度在170—560km之间)的洋脊段进行连续的AMC以及热液羽流调查,就有可能定量比较热液活动的分布、强度与AMC范围、深度以及在部分站位岩浆熔融程度之间的关系。这六个区域性洋脊的扩张速率在55—145mm/a之间,共包含20个次级的洋脊段。在洋脊段尺度上(除去受到热点影响的加勒帕戈斯扩张中心),热液羽流的发生率随着AMC的发生率(AMCr,r^2=0.64)增加而线性增加。对所研究的6个区域性洋脊段而言,热液羽流的发生率随着AMC的深度减小而增加(AMCZ,r^2=0.66)。在次级洋脊段尺度上,热液羽流的发生率与AMCr(r^2=0.12)以及AMCz(r^2=0.25)相关性很差。最后在亚段尺度上,或者在局部尺度上(0.75km长的区间内),热液羽流的强度随着AMCz的变浅而增强(r^2=0.85)。羽流强度越强的区间也就越接近它们的海底来源,其中68±13%直接位于AMC之上。这种分布与现在已知的40个高温喷口场中至少有37个位于AMC之上的分布相似。现在的数据能够允许我们验证AMC与热液活动相互之间关系的假设。尽管现存的数据很少,不支持如下假设:熔融富集的岩浆透镜体优先发育强烈的、持续周期长的热液喷发。同时,在任何洋脊段也未能为如下提议找到证据:在段尺度上,热液冷却的增加可以在局部亚段上降低AMCz。在慢速洋脊,岩浆房存在的证据相当稀少,然而这些数据却与那些具有更快扩张速率洋脊的数据相一致。对所有扩张速率洋脊的观察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高温热液场均与岩浆或者推断的岩浆有关;而“热岩”或者非岩浆热源不足以引起高温热液喷发。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青岛市大气污染监测资料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建立多种预报模型 ,有原序列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法以及自回归预报法等 ,最后提出一种综合预报模型。连续预报试验表明 ,综合预报模型优于任何个别预报模型 ,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利用马尔可夫概型对污染状态 (轻、中、重 )进行了分级预报试验 ,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非球形粒子光散射的T-矩阵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无规取向轴对称非球形粒子光散射的T-矩阵数值方法。然后,进一步研究了T-矩阵计算的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无规取向无吸收非线形散射物体的物理收敛方法,我们研究了椭球粒子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我们的数值方法和T-矩阵计算程序是有效的, 收敛精度与粒子的尺度和形状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的物理收敛速度优于NASA Mishchenko的数学收敛速序。  相似文献   
6.
冬季西风环流指数的变率及其与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H40°N-H65°N即40°N和65°N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来定义西风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温带地区西风的强弱。西风环流强的年份,北半球气温通常偏高,主要是中纬度大陆变暖明显,这可能与中高纬度西风强时,向北的经向热量输送也加强有关。在长期变化的趋势上,1950年代以前北半球偏暖时期的指数偏低,而偏冷时期的指数偏高。但近30多年来,伴随全球加速变暖,西风指数也持续加强,这是否与温室效应的加强有关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对此通量估计过大,而1990年和2001年评估报告估计偏小。  相似文献   
8.
青岛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分布和干沉降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青岛沙尘天气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的青岛地面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青岛沙尘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和干沉降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61~1988年青岛沙尘日数呈波动变化,且幅度较大.1999年以来沙尘日数明显增加,且以浮尘天气为主.青岛在1961~2001年扬沙日数年平均值为1.83天,是北京同期的13%;年浮尘日数为2.93天,是北京同期的75%.青岛沙尘发生日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春季最高,冬季次高;夏季没有沙尘天气,秋季很低.青岛气溶胶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夏季最低.大流量观测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浓度为177μgm-3,安德森分级采样器观测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为123μg m-3,两者的差别与不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仪器有关.在3月和4月,粗细粒子的浓度相差很大,粗粒子分别占总浓度的80%和62%.青岛气溶胶沉降通量在0.06~0.2 g m-2d-1之间,平均值为0.13 g m-2d-1,是北京沉降通量的30%.  相似文献   
9.
A group of seasonal hindcast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a coupled model known as the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gamil1.11 (FGOALS-g1.11) developed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Two steps are included in our ElNi 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hindcast experiments.The first step is to integrate the coupled GCM with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trongly nudged towards the observation from 1971 to 2006.The second step is to remove the SST nudging term.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one-year hindcast by adopting the initial values from SST nudging experiments from the first step on January 1st,April 1st,July 1st,and October 1st from 1982 to 2005.In the SST nudging experiment,the model can reproduce the observed equatorial thermocline anomalies and zonal wind stress anomalies in the Pacific,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SST nudging approach can provide realistic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initial conditions for seasonal prediction experiments.The model also demonstrates a high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 score for SST in most of the tropical Pacific,Atlantic Ocean,and some Indian Ocean regions with a 3-month lead.Compared with the persistence ACC score,this model shows much higher ACC scores for the Ni o-3.4 index for a 9-month lead.  相似文献   
10.
The association of typhoon tracks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ith the low-frequency wind-field pattern of atmospheric intraseasonal (30-60 days) oscillation at 850 hPa is further studied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alyses.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the composite wind fields at 850 hPa, contrasting the atmospheric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with the original circulation, show that the typhoon track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ind pattern of the ISO but are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wind fields. Case studies of two typhoons in 2006 also show that the low-frequency wind-field pattern, particularly the maximum-value line (belt) of low-frequency cyclonic vorticity at 850 hP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hoon track. Therefore,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pattern and the maximum-value line (belt) of low-frequency cyclonic vorticity at 850hPa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yphoon tracks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