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28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机场所在地高青国家气象观测站近30a相关气候要素的逐时、逐日资料以及影响机场场址选择的天气气候条件,对可能影响高青通用机场建设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高青通用机场预选场址以东东北风(ENE)为主导风向,风力为轻风,强风天气多发生在春季3—4月;气温变化趋于平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能见度小于1000m的天气占全年的3.8%;雷暴、积雪、大风、闪电扬沙、冰雹等高影响天气事件均有发生,次数较少。高青通用机场预选场址区域内地形平坦,基本气象要素空间差异不大,气候特征均一,满足机场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198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强度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近35年无特大暴雨发生,降水发生频率随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降水频率与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日降水除小雨外,其他强度降水发生次数均呈增加趋势,最多发生在7月,大暴雨的降水强度除沂源外,其他地区呈增加趋势,暴雨降水强度在中部平原和南部山区呈增加趋势,除大暴雨外,其他不同强度降水年均发生次数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第二特征向量上存在差异;持续2日降水除暴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强度降水均呈减少趋势,暴雨的降水强度除中西部平原外,其他地区呈增加趋势,大雨和小雨最多出现在8月,暴雨和中雨出现在7月,暴雨中北部平原最多,大雨东部平原最多,中雨、小雨山区最多;持续3日中雨和小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在多数地区呈增加趋势,最多出现在8月,山区最多;持续4日、5日小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在多数地区呈减少趋势,最多分别出现在8月、9月,空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一次飑线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玲  刁秀广  朱敏  刘爱荣 《气象》2009,35(3):60-65
利用济南CINRAD/SA多普勒雷达产品,针对2006年7月5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回波发展演变、流场结构,讨论外流边界、强下沉气流与大风的关系,分析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液态含水量、中气旋产品特征.结果发现,飑线过境时风速出现两个极大值,一个出现在外流边界影响时段,另一个发生在强回波下沉气流影响时段;在横槽南下过程中,飑线后部强入流不断补充,前侧暖湿气流沿着后部入流爬升,不断产生新的单体,使得风暴得以维持发展;在垂直流场结构上表现为前侧暖湿气流倾斜上升,然后主体部分向后倾斜,后部有冷空气注入,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在地面附近辐散,与前侧入流形成低层阵风锋,是造成地面破坏性大风的主要因素.在水平流场结构上表现为低层存在气流辐合上升运动,中层有气旋性旋转气流,风暴高层为辐散气流.飑线消散阶段后期中层出现MARC,带来大风天气,而同时伴有冰雹天气的风灾产生在飑线达到最强至开始减弱的时段.当回波强度≥50dBz,且垂直液态含水量≥35kg·m-2,当有中气旋时,有利于产生冰雹和大风天气;外流边界的出现,反映了强对流回波后部下沉气流较强,是灾害性大风的前兆.  相似文献   
4.
通过某高压变电站因雷击经常停电的实际解决实例,就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威胁途径和破坏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防雷技术。  相似文献   
5.
应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鲁西北和鲁中北部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低层冷式切变线是引发大暴雨的主要系统,暴雨主要产生在低空冷式切变线右侧、西南低涡的东北象限以及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也是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副高西侧的西南急流建立起从南海到华北中部的水汽通道,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暖湿空气和能量,使得低涡辐合加强,是低层切变线长时间停滞的必要条件。地面锋面气旋则是暴雨开始的启动机制,锋后东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空气在山东上空交汇,促使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在低层辐合、高层弱辐散的情况下,暴雨区低涡的涡动作用使得水汽块运动加强。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经过大暴雨区,雷达回波表现为层状云为主的混合回波带,说明对流并不旺盛。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及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与下滑冷槽、地面气旋造成了前后2次强对流天气。更强的超低温、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更明显的非均匀结构以及更好的水汽条件,构成过程Ⅱ更强的对流条件。2次过程高低空的温度平流配置与冰雹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过程Ⅰ对应低层高能区强于过程Ⅱ,过程Ⅱ高层漏斗状θse向下伸展度更大、低层等θse线更密集,导致强天气的发展更加剧烈。飑线初生发展阶段,属低质心系统;飑线成熟阶段,为高质心结构。超级单体和强对流单体均造成了降雹,但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就DZZ4新型站风故障排除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根据日常使用、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得出类似故障排除的原则、流程和方法。并对风信号线缆设计缺陷提出了改进建议,对信号线缆的捆扎及线缆管尺寸、布设等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以达到减少该类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观测记录完整性、准确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臧传花  赵敏芬  卢兆民 《气象》2007,33(11):107-111
用2004年和2005年6—8月用电负荷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月建立了日平均气象负荷预报方程。讨论了用气象负荷的日变化量来代替总用电负荷的日变化量进而预报逐日总负荷的可行性。分5种天气类型统计了各天气类型下逐时负荷与日平均负荷的比率,日平均用电负荷预报值与该天气类型的逐时比率相乘得到逐时用电负荷的预报值。经2006年试用,日平均用电负荷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逐时用电负荷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9%,对日平均用电负荷起伏较大的变化过程做出了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9.
接地装置的防雷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密 《气象科技》2007,35(3):448-450
目前,雷电系统防护有7种基本措施:躲避、接闪、分流、接地、屏蔽、均压和综合布线。其中接地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它有许多种,按其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护性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防电蚀接地;二类是功能性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逻辑)接地、屏蔽接地、信号接地。  相似文献   
10.
刘景德  刘桂玲 《气象》2005,31(2):88-89
《AHDM4.1》在各级台站投入业务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和时效,显著地减轻了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受到气象台站的广泛欢迎。但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应用软件,《AHDM4.1》并没有专门设置气压查算表的打印功能。较多台站的气压查算表仍延用以前的手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