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警信号发布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海鹰  徐宁军 《气象》2005,31(6):83-86
探讨了预警信号发布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并结合2003年3月1日颁布的《广东省台风、暴雨、寒冷预警信号的发布细则》的有关内容,指出,预警信号发布工作不应刻板地遵从条条框框,而应该以防灾、减灾效果以及政府和公众满意程度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山市1955-2000年46年气温及霜冻资料,用统计和直观的折线图等方法,总结出中山市低温、霜冻的气候特征,并对低温、霜冻的成因做了分析,发现引起低温、霜冻的几种典型高空环流形势:(1)西部阻高崩溃型;(2)中部阻高崩溃型;(3)西部低槽发展东移型;(4)东部低槽发展型。且高空环流形势对低温、霜冻的发生有较好的预示作用。进入80年代后期,冷害天气无论是从强度、持续时间均呈减弱趋势,表现在随时间的推移,中山市低温和霜冻的初始日期推迟,而终止日期却提前。  相似文献   
3.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超强台风"天兔"海上快速加强及登陆快速减弱期间的相关物理量做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的海温,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持续与"天兔"保持联结,充沛的水汽供应,弱的垂直风切变及强烈的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高低层环流配置,是"天兔"快速加强的主要原因;(2)"天兔"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的原因与登陆后陆面摩擦消耗能量、登陆前后大气干冷、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加大、低层水汽输送被切断以及高空辐散减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高炮催化区跟踪算法基础上,探究了选取等面积同心圆环作为对比区进行人影作业效果物理评估新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适应性判断指标。选取垂直液态含水量和面雨量作为方案检验因子,分析了不同自然降水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催化区"和"对比区"平均物理量的双比值和相对偏差等参量的变化;并以相似离散度为指标,分析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分析何种条件下自然降水的"催化区"和"对比区"变化比较一致且小于增雨效果。实验表明:不同自然降水过程中,"催化区"和"对比区"30 min平均垂直液态含水量变化以及3 h平均相对增雨均小于增雨效果,新方案可用于人工增雨效果分析。后提出将综合相似离散度作为判据,当其值大于0.2时,则不采用该方案,判据的增加明显改善了新方案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5.
华南暖区一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丽  寿绍文  冠聪  刘泽军 《高原气象》2009,28(4):906-914
为深入了解华南暖区暴雨产生的机制, 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05年5月9日华南暖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分析, 然后利用MM5V3.6数值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 利用模拟的输出结果分析了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 这次华南南部暖区的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的辐合区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相迭置的区域; 中尺度对流云团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系统中心上空偏南气流强烈垂直上升与在系统以南对流层高层下沉的气流构成垂直闭合反环流, 低层气流风速辐合对暖区暴雨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较大的螺旋度可能是暖区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 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可用来判断降水系统的形成和移动。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8年广东省80 a一遇的低温雨雪、建国以来登陆中国时间最早的台风"浣熊"、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龙舟水"等几个典型极端天气事件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了导致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和历史上较强的拉尼娜事件是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原因;拉尼娜事件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偏北为"浣熊"成为登陆广东最早的台风提供了条件;南海季风爆发、西南季风强盛、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偏西和偏南、南亚高压偏弱、南海暖湿气流和地面低压槽长时间维持造成了2008年历史罕见的"龙舟水"。  相似文献   
7.
汤沛  何险峰  胡骏楠  黄琰 《气象科技》2017,45(6):1043-1048
大气平流方程一般用于格点场数值预报的处理,鲜有应用到离散点要素外推。离散点平流外推模型不仅使时间方向站点资料补缺更具物理意义,而且为站点要素的预报奠定基础。模型首先根据站点离散特征,对平流方程进行改造,得到离散点风速、梯度本征向量,并通过频数统计拟合出平流项似然概率的高斯表达式,以此计算出新平流方程数值解。通过对单点和多点的实况试验,得出了模型的具体应用特点,并给出了一个实际的数据补缺场景,作用显著。该模型具有小巧、高效,易用等特点,有良好的普适性,作为一个通用的数学模型,为离散点的要素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站3—5月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和海温资料,分析了2015年广东开汛前后旱涝异常特征,旱涝急转前后的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转变及成因。(1) 2015年5月第1候广东发生了严重的旱涝急转事件,旱涝急转前全省严重干旱,旱涝急转后广东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多。(2) 旱涝急转前后,500 hPa中高纬度由“两槽两脊”转为“两脊一槽”和“两槽一脊”,副高持续加强,广东地区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加强,地面由冷空气控制广东转为冷暖空气在广东交汇;水汽输送通道由北部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转为南海南部和中南半岛南部海面,广东低层水汽净流入增加。 (3) 黑潮区、北太平洋中部、Ni?o3、Ni?o4区及印度洋和南海的海温异常增暖造成了旱涝急转前后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广东防区内热带气旋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ENSO与广东防区内的热带气旋的关系,利用统计方法对1950~2003年期间进入广东防区的热带气旋的累计气旋能量ACE变量和其它变量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年的尺度上进入广东防区的热带气旋对ENSO的响应很弱,但在6~8月表现出与Ni(n)o3, 4指数的正相关,在10月份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热带气旋的强度、数量、时间等在10月份都与Ni(n)o3, 4指数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即在拉尼娜出现当年的10月份热带气旋趋向于数量增多,强风暴的生命史增长,影响时间较长,强风暴强度也趋向更强,破坏力增大;而在厄尔尼诺年,热带气旋趋向于数量减少,强风暴的生命史缩短,影响时间较短,强风暴会趋向减弱,破坏力会减低.这里ACE变量很好地反映了广东防区内热带气旋与ENSO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与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对1965~2004年珠江三角洲出现的高温天气及高温天气出现时距珠江三角洲一定距离是否有热带气旋出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出现高温天气时在东北偏东方至东南方(60°~150°)这一扇形区距离珠江三角洲为500~2000 km的弧面中有热带气旋出现的机率较大,说明热带气旋与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的形成关系密切;然后对2004年6月底7月初珠江三角洲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又通过对历史天气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强大的高压环流和适当距离上的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