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观测资料、NCEP/NCAR的1°×1°每6h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简称6.16过程)及2008年7月31日(简称7.31过程)发生在粤东南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16过程主要是受高空短波槽和偏南风急流共同影响而产生的,较厚的暖云层、深厚的湿层等使该过程降水范围更广;7.31过程主要是受对流中层扰动诱发产生的,为局地性强降水。雷达回波均表现为强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发展迅速且移动缓慢;6.16过程回波图上出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气象应急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对揭阳市加快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揭阳市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966~2006年揭阳市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高温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概括出造成揭阳市高温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偏少期,1990~1997年为平均线附近平稳变化期,1998以来为明显偏多期,而且强度也是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区域大气环流异常有关,造成揭阳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西北气流的增温作用,前者容易造成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后者则容易造成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4.
梅州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对1953~2006年梅州市气温、降水的各季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梅州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暖速率最大;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量也处于增多时段,而夏季降水的变化倾向率最大.R/S分析表明:气温、降水两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赫斯特(Hurst)现象,即梅州市气候变化存在着持续件;气温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未来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将更为明显;降水量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趋势是增多的,而秋季降水维持减少趋势,未来春季雨水增多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次由“列车效应”造成的致洪暴雨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准静止锋及其前方锋前暖区内出现的中尺度辐合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Train Effect)"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沿东北—西南向排列的地面总能量中心移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反射率因子图上显示强降水回波具有低质心结构且垂直发展旺盛,具有"牛眼"结构特征的速度图上表明了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存在。由于"大风核"存在,造成中小尺度次级垂直环流,并且这些次级环流有规则的排列,这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此次"列车效应"暴雨模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惠来国家基本站连续5年地面风观测资料,对惠来县海陆风环流的季节分布、持续时间、风速风向等地面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四季都有海陆风环流出现,夏季出现频率最高,海风平均持续时间为9.6 h;海风年均风速明显大于陆风,海风发展最强盛时刻出现在15:00前后;秋、冬两季陆风以顺时针方向向海风转变,春、夏季则反之。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是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灾害的多发区之一,该地区日最高温度(Tmax)具有显著的低频(10~30 d和30~60 d周期)变化特征,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和气温方程诊断的结果显示,影响长江流域Tmax低频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对流信号包含:自欧亚大陆东移南下的低频波列,自东北亚向西南方向传播的异常环流,以及由西太平洋向东亚传播的低频对流;这些低频对流/环流活动通过改变辐射加热过程及绝热过程,导致长江流域Tmax的低频变化。为了客观且有效地辨识和捕捉这些先兆信号,并考虑长江流域Tmax与大尺度因子间的非线性作用,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并构建了长江流域Tmax的延伸期预报模型。在独立预报阶段,CNN预报模型对长江流域区域平均Tmax的预报时效达30 d,提前5~30 d预报的Tmax与观测Tmax的时间相关系数介于0.63~0.70(通过99%置信度的显著性检验),量级偏差(均方根误差)小于1个标准差,显示出CNN在延伸期灾害天气预报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丽佳  林巧美 《气象科技》2008,36(4):491-494
利用1971~2000年广东省汕头站日射观测资料,计算了粤东地区太阳总辐射,从太阳总辐射、气温、天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指出粤东地区具有太阳总辐射量大、气候环境温度高,天空状况良好等自然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热状况优越,太阳能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揭阳地区雷电流幅值特征,本文利用2017-2020年揭阳地区雷电流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和matlab拟合工具箱,研究分析了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规律及幅值累积概率特征。结果表明:近4年揭阳地区共发生地闪回击62806次,其中0-200 kA幅值的回击次数占比约为99.81 %,正、负地闪回击频次随雷电流幅值变化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正地闪回击幅值大值区月份出现在3月和11月,负地闪回击幅值大值区月份为3月和10月,随着季节的推移,正地闪回击幅值大值区的出现时段逐渐推迟;负地闪回击电流幅值的大值区多出现在00:00-10:00。对比分析了IEEE和DL/T幅值累积概率推荐公式曲线,IEEE推荐公式曲线与实际值分布曲线基本重合,并得出了揭阳地区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拟合公式,与实际值的误差值介于-0.006-0.0005,为揭阳地区的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年1—12月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形势场,以1980—2009年共30年的NCEP资料作为历史样本场。利用动态相似统计方法,对T639的预报产品,从30年的历史样本场中找相似个例。选取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法,对T639的预报产品进行订正方案设计。用2011年1—6月的T639预报产品对方案的订正效果进行检验。对比分析发现,方案对东北半球3天以上的高度场和4天以上的温度场订正效果明显,高度场的订正效果优于温度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