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8年春季内蒙古草原地区近地层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典型晴天和沙尘天气条件下湍流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时,晴天和沙尘天气期间无量纲水平风速分量标准差和垂直速度标准差均遵循M-O相似性规律,无量纲水平风速分量标准差和垂直速度标准差与稳定度之间满足1/3幂次规律;中性条件下,晴天和沙尘天气期间无量纲速度...  相似文献   
2.
夏季强沙尘暴内部热力动力特征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岳平  牛生杰  张强  沈建国 《中国沙漠》2008,28(3):509-513
 根据对流体在热低压条件下激发强沙尘暴的机理,并应用Rennó和Ingersoll于1996年提出的热机自然对流理论,对2004年7月12日甘肃省酒泉基准站发生的强沙尘暴内部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在沙尘暴发生前的一小时大气底层处于干热状态,垂直方向巨大的温度梯度有利于干对流发展。②激发强沙尘暴的对流体的切向旋转速度和垂直运动速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弱。③利用酒泉站探空资料计算出的沙尘暴对流体的最大切向旋转速度为11.4 m·s-1,垂直运动速度为14.0 m·s-1;地面沙尘暴观测系统记录的平均环境风速仅为5.5 m·s-1,瞬间最大风速只9.3 m·s-1。  相似文献   
3.
牛生杰  岳平  刘晓云 《中国沙漠》2007,27(6):1067-1071
 用沙尘暴自动观测系统记录的每分钟地面气象要素,分析了2004年3月28日和7月12日发生在甘肃酒泉的两次沙尘暴过境时地面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两次沙尘暴发生前地面湿度都较小,气压较低,但是在临近发生时地面气压会猛增,接着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但春季沙尘暴过程这个时间更长;沙尘暴即将结束时地面气压再次大幅增加。②沙尘暴发生前气温偏高,结束后较短时间气温会出现急剧下降;春季沙尘暴期间0 cm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是5 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差别较大;夏季沙尘暴过程中0 cm、5 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都比较一致。③由于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春季发生的这次沙尘暴地面水平风速明显比同年夏季发生的沙尘暴大,但水平能见度却比夏季发生的沙尘暴好。  相似文献   
4.
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长传输距离和接收多站数据能力等优点,使其成为分布式测量控制系统首选的串行接口。介绍了RS485总线的特点、工作方式、组网及在张掖近地层通量观测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探讨了RS485总线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8年青藏高原林芝地区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无降水条件下地表辐射、湍流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及月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季风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林芝与温江地区地表辐射和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际变化周期,季风期受云的影响,日循环规律变得不是非常规则.季风对林芝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影响极大,季风前感热通量占主导地位,季风期和季风后(夏、秋节)潜热通量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温江地区全年潜热在净辐射的分布中占主导地位,感热通量的作用和土壤热通量相当.林芝地区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1,温江地区年平均仅为0.14;季风前(3-5月)、季风中(6-7月)和季风后(8-9月),林芝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0、0.19和0.20,温江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3、0.11和0.14.  相似文献   
6.
民勤一次沙尘暴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平  牛生杰  张强 《高原气象》2008,27(2):401-407
给出了2004年5月23~24日民勤站爆发沙尘暴前后以及沙尘暴内部的温度、比湿和风速垂直廓线,分析了沙尘暴发生前后及沙尘暴期间高空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同时对大气的热力、动力稳定度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来临前边界层内具有深厚的混合层,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温、湿结构及风的垂直分布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沙尘暴发生期,出现了稳定与不稳定层相间的情形,对流减弱,抑制了沙尘暴的发展;沙尘暴天气结束后中低层大气湿度增加显著;沙尘暴的强度与相对风暴螺旋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岳平  牛生杰  张强  刘秀兰 《中国沙漠》2010,30(6):1464-1468
利用2008年3月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通量观测系统获取的资料,对草原初春晴天和阴天地表能量和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初春典型晴天总辐射、反射辐射、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的最大值分别为801W·m-2、203W·m-2、197W·m-2和390W·m-2;阴天总辐射与反射辐射明显减弱,峰值分别为595W·m-2、147W·m-2,向下、向上长波辐射最大值分别为290W·m-2和182W·m-2。晴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的日积分值分别是6.58MJ·m-2·d-1、1.05MJ·m-2·d-1、-0.25MJ·m-2·d-1和5.89MJ·m-2·d-1,阴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的日积分值分别是1.15MJ·m-2·d-1、0.49MJ·m-2·d-1、-0.08MJ·m-2·d-1和1.65MJ·m-2·d-1。典型晴天地表反照率早晚大,中午最小,最小值为0.26;而阴天受云的影响,最小值仅为0.22,且日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张掖两套自动气象站2017年逐小时气温、本站气压、10 min风速和地面温度观测数据,按照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在不同的数值区间进行缺测率、差值平均值、标准差、一致率和超差率的对比分析,并利用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了差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和10 min风速的差值平均值和一致率较好,而地面温度和气压的一致率较差,地面温度在40℃以上的超差率非常大,差异原因与双套自动站型号、数据采集时间、地温场下垫面、安装维护和仪器更换有密切关系。建议双套站主采设备装备为同一型号,地面温度用4支替代现有的单只铂电阻地温传感器。  相似文献   
9.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2008年夏季晴天的湍流、辐射、土壤温度和通量梯度观测资料,确定了晴天土壤热参数,并结合土壤热流量板测量的温度积分法把实际测量通量推算到地表;讨论了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热量储存对地表能量闭合率的影响;建立了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夏季晴天平均土壤热容量为1.23×106 J.m-3.K-1;能量平衡方程中,以5cm埋深处HFP01SC热流量板观测值(G5)表示土壤热通量时,SACOL站地表能量闭合率为75.7%.采用温度积分法,将HFP01SC的直接测量结果校正到地表(Gs)后,地表能量闭合率可以达到81.8%;0~5cm土壤层的热量储存对能量平衡的贡献为6.1%.模型计算得土壤热通量(Gm)与Gs之间的线性回归斜率为0.973(显著性水平为0.1‰).(H+LE)与(Rn-Gm)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地表能量闭合率为81.7%.表明模型与温度积分法计算计算土壤热通量非常接近,但通过参数化方法计算时仅需要知道Rn即可.  相似文献   
10.
以祁连山中段南北两侧11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7年逐月气温资料为依据,利用线性回归、5a趋势滑动、M—K气候趋势检验方法,获得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划分为山区和川区两个研究区域。结果表明:近58a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气温较低,且变化平缓,1986年后升温进入正距平,90年代进入急剧上升的增温阶段,对增温影响最大的季节为冬季。根据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结合M—K趋势检验方法,未来气温仍将以升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