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海洋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仪资料、福建龙岩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20年春季闽西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地面锋线北侧冷区内,属于典型的高架雷暴过程,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包括冰雹、短时强降水、高山站雷雨大风。500 hPa冷平流、850 hPa暖湿平流、925 hPa闽西南地区的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高架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探空显示逆温层深厚且逆温层顶温度高,暖湿气流沿着锋面被强迫抬升,至逆温层之上饱和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存在显著的条件不稳定,对流得到快速发展。雷达分析表明,本次高架雷暴冰雹回波自低层快速倾斜向上发展,具有发展快、强度强、降雹时间长的特征。其双偏振参数演变特征与基于地面抬升的雷暴基本一致,降雹阶段表现为CC谷、ZDR接近零、KDP小于零。降雹前回波单体中存在强ZDR和KDP柱,可以作为冰雹预报的参考,提前量达到半小时。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14-17日,受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福建沿海地区发生了持续性的暴雨-大暴雨过程。利用时间的合成平均分析方法针对这次暴雨持续期间(14日-16日的每天08时和20时以及17日的08时)共7个时次的基本资料,并且计算了各个时次的物理量资料,也进行了平均,从而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环流持续稳定存在以及对流层中低层持续的大量水汽输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背景条件。对流层气流强烈辐合持续存在对暴雨持续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湿的能量的持续存在,是暴雨到大暴雨天气维持的一个重要的热力条件。强的高空辐散和正涡度平流的共同作用则有利于直运动的加强,并且中低层水汽加强上升凝结形成这次强的暴雨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太平洋编号台风资料、NOAA卫星观测OLR资料和NCEP/NCAR风场再分析资料,在统计和探讨夏季西太平洋台风多(少)发年与ENSO事件的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对夏季台风异常偏多或偏少的E1Nifio、LaNifia年的OLR特征量和热带夏季风环流进行合成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夏季当南半球马斯可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无明显的系统性异常时,Walker环流异常的影响占主导作用,并遵循ENSO事件对大气环流及台风频数影响的基本规律。若E1Nifio期间澳大利亚高压环流出现系统性异常时,南半球环流异常的影响则占主导地位,台风反而异常偏多。对于1999年LaNifia特殊年份,马斯可林高压异常偏强引发的季风西风偏北偏东,台风反而异常偏少。弱风速垂直切变区、西太平洋暖池和季风槽的重叠部分是台风频发源地,本文分别对E1Nifio、LaNifia台风异常偏多(少)年台风频发源地的位詈和范围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14~17日,受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福建沿海地区发生了持续性的暴雨-大暴雨过程。利用时间的合成平均分析方法针对这次暴雨持续期间(14日~16日的每天08时和20时以及17日的08时)共7个时次的基本资料,并且计算了各个时次的物理量资料,也进行了平均,从而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环流持续稳定存在以及对流层中低层持续的大量水汽输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背景条件。对流层气流强烈辐合持续存在对暴雨持续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湿的能量的持续存在,是暴雨到大暴雨天气维持的一个重要的热力条件。强的高空辐散和正涡度平流的共同作用则有利于直运动的加强,并且中低层水汽加强上升凝结形成这次强的暴雨区。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7,3(8):23-23
每年春季,在我市郊区和同安县,遇有降水过程,在地面积水处常发现有黄色的漂浮物,群众习惯称为“硫磺雨”,并传说这是引起早稻秧苗烂秧死苗的一个原因。 “硫磺雨”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不是引起烂秧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我们注意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林文旺 《气象》1982,8(1):19-20
“龙吐须,渔民忧,起大风,网仔收”,这是福建沿海群众常说的一句话。“民忧”“网收”,说明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也反映着“吐龙须”与灾害性天气有一定的联系。现将本人 1965—1980年对青龙卷的观测,特别是在1965—1974年期间,每天5—6时,17—20时,长达十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供做地方天气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文其 《气象》1988,14(9):31-33
海陆风是因海面和陆地受热不均引起的一种热力环流。厦门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影响厦门地区的天气系统较单纯,冬半年常处于冷高压南部边缘,夏半年常为副高控制,季风明显,冬半年盛行东北—北东北风,夏半年则多为南—东南风(见表1)。  相似文献   
8.
利用台风路径资料及GPM多星集合降水反演产品(IMERG),分析了“利奇马”台风快速增强(RI)事件的平均降水率、降水(>0 mm·h^-1)和短时强降水(>20 mm·h^-1)的覆盖率随时间的演变。进一步,将RI事件分为RI启动前0~24 h、RI启动期、RI持续期、RI结束前0~24 h,和RI结束后0~24 h等阶段,分析平均降水率、降水和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RI事件中,平均降水率和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台风中心西北方位,但其面积和位置随阶段转换而变化;(2)在RI启动前0~24 h,降水覆盖率的高值区由台风内核逐渐扩大至台风外围,而平均降水率和短时强降水覆盖率在RI启动后才明显增强;(3)在RI启动前0~12 h到RI结束前0~24 h的4个阶段,平均降水率和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的高值区都出现在台风移动方向的正前方。  相似文献   
9.
0418号台风"艾利"路径转折的多普勒速度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8号热带风暴"艾利"在移动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转折,这种路径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本文重点分析了"艾利"台风在靠近福建东部海岸线发生第二次转折时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并与多普勒正负速度区的对称性及极值变化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通过对多普勒正负极值区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环境风的风向,进而判断台风未来的走向,且环境风风向的变化对于台风未来移向变化的影响有1~2 h的提前量.这有助于我们提高预报时效,对台风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日本葵花8号卫星黑体亮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最佳路径集资料,对2020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2006)近海强度急剧增强进行诊断分析。(1) 比常年偏暖的29~30 ℃的南海东部海温是“米克拉”急剧增强的有利下垫面条件;200 hPa加强东移的南亚高压、500 hPa加强西伸的副高、低层加强的偏南-西南急流是主要影响系统;相对比深层和高层大气,持续低于4 m/s的低层大气垂直风切是重要因子。(2) “米克拉”的增强主要体现在对流层低层动能的不断增强,在台风急剧增强过程中,中低层的气旋性涡度、低层辐合强度、中高层辐散强度以及上升运动均明显加强;对流层中高层动能在台风急剧增强前的减小可能与增强的高空出流相关。(3) 在“米克拉”急剧增强前,深对流云系强度不断增强,但覆盖面积变化不大;在急剧增强阶段,深对流云系组织的更加紧实集中,覆盖面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