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辽宁省1114个国家级和区域级地面台站1961年以来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差值生成了1717个乡镇的气象资料序列,采用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统计分析了辽宁省2017年4—8月精细化到乡镇的气象干旱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辽宁省春夏季异常高温,同时降水异常偏少,致使气象干旱不断发展;干旱在4月5日前从中部和北部开始,4月末扩展到西部,5—6月再向东南发展,波及88%的乡镇,7月以来气象干旱程度开始减轻;气象干旱持续时间长的乡镇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最长持续时间153d;受气温偏高和降水过程的影响,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面积呈阶段性变化,且极端干旱的发展伴随高温时段。由于气象干旱不同于农业干旱,在开展为农服务时要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1961-2012年辽宁省极端气温事件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使用国际通用的10种极端气候指数,研究了1961-2012年辽宁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极端气温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时间尺度上,1961-2012年辽宁省年及四季极端暖事件(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季日数、热带夜数和热浪持续指数)呈增加趋势,极端冷事件(冷昼日数、冷夜日数、结冰日数、霜冻日数和寒潮持续指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暖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增加,极端冷事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显著减少;极端暖事件的变化速率要小于极端冷事件.辽宁省气温日较差有增大的趋势,极端暖(冷)事件的增加(减少)在秋季(冬季)最为显著.空间变化上,极端气温事件在全省基本都呈一致的增加或减少的分布.多数极端气温事件均存在8 a左右的周期,检测到的突变的时间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辽宁省气候变暖后,极端暖事件和冷事件均有明显的增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变化对区域气候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丽  李辑  焦敏  王婉昭  李晶  李菲 《气象科技》2015,43(4):744-749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东北大部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但区域性较为明显;障碍型低温冷害对关键发育期气温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气温每升高1 ℃,东北地区冷害减少35个站次。东北地区关键发育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吉林西部地区障碍型冷害却随之增加,分析了关键发育期气温变率和气候变率,将其解释为局地障碍型冷害增加主要受气候变率增大的影响,逐日气温变率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5个全球气候模式和中国东北地区162个站点地面温度实测资料,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地区地面温度的模拟能力,并对SRES B1、A1B和A2排放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了东北地区地面温度的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但存在系统性冷偏差,模式对夏季地面温度模拟偏低1.16 ℃,优于冬季。预估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期和末期东北地区地面温度均将升高,末期增幅高于中期,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 SRES A2排放情景下增幅最大,B1排放情景下最小;增温幅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增温最显著地区位于黑龙江小兴安岭;21世纪末期3种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年平均地面温度将分别升高2.39 ℃(SRES B1)、3.62 ℃(SRES A1B)和4.43 ℃(SRES A2)。  相似文献   
5.
6.
1库区增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辽宁城市密集,工业发达,城市、工业、农业用水集中,需水量已超过了水资源的负担能力,成为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大省。水严重制约了辽宁经济的发展。水库蓄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水资源先天不足,缓解了供水、需水的矛盾。但近  相似文献   
7.
1前言边界层最下部的几十米到一百米范围通常定义为近地面层。在该层内大气运动呈明显的湍流状态,铅直方向的湍汽通量(如动量通量。热量通量及水流通量)可近似作为常量。研究近地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便于使用的近地层特征参数表达式。由于近地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因此,研究其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仪器设备与资料本文所用资料取自辽宁省瓦房店市东岗乡小孙屯境内的100m气象铁塔(距离海岸约800m)。该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坡度为2%。气象塔为高100.sin的拉线铁塔,三角型塔身宽1.om,悬臂长1.sin。根据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8.
1引言雾是辽东半岛地区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浓雾天气常常造成沈大高速公路严重的交通事故,而沈大高速公路贯穿整个辽东半岛,因此,做好辽东半岛地区雾的预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用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的沈阳、辽阳。鞍山、海城、营口、大洼、盖州和熊岳等8个气象站1985年到1990年的资料,定义的雾日为有2站出现浓雾或1站浓雾同时2站轻雾。2辽东半岛雾的概述统计分析8站的雾日资料,得到雾日的时间分布特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每年雾日为21~44次,平均为29次,秋冬多于春夏。从地理分布特征(表2)看,6年中大洼出现的雾日最多,为7…  相似文献   
9.
风暴分类识别技术在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德贤  李红斌  董新宁  丁建芳  濮文耀 《气象》2016,42(9):1124-1134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风暴跟踪识别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了风暴分类技术,以提高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的效率。首先以SCIT算法为基础,结合风暴的结构特征,综合利用雷达、探空资料,自动提取风暴结构特征指数;其次采用基于决策树模型的风暴自动分类技术,将风暴按强度分为雷雨云、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和强风暴;最后根据风暴强度、高度和位置等属性,对有可能产生冰雹的单体,结合GIS,自动对下游方向或附近作业点进行预警或输出作业参数。通过对2006—2014年期间重庆、辽宁大连和河南三门峡三地发生的较为典型的31次冰雹天气过程、182站次冰雹样本的检验来看:该方法通过对风暴按强度、垂直结构等综合属性进行分类,能有效提高冰雹识别的命中率、降低空报率,其中强风暴的命中率能达到100%,空报率仅为11.4%。能有效提高人工防雹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对防雹作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锐  张玉书 《气象》2002,28(12):47-50
利用NOAA/AVHRR气象卫星实时监测到的洪涝灾害数据与GIS技术结合,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1为依托建立洪涝灾害遥感救援系统。在洪涝灾害发生时,依托本系统的数据库能快速、准确地提供通往淹没区的最佳救援路径,可快速地到达受灾区域,进行人员财产抢救及救援物资输送,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