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完全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渤海湾风暴潮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个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欣  景华  王福侠  张迎新 《气象科技》2005,33(3):235-239
利用常规资料、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结果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3年10月11日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强冷空气从偏东路径南下与强盛的暖湿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形成持续强东北大风是引发渤海风暴潮的主要强迫动力,风应力海水向岸输送(增水)范围约100km持续时间10~12h,风应力增水作用与天文大潮相叠加直接导致风暴潮的发生。1985年以来渤海湾成灾风暴潮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2011年隆冬北京初雪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林  符娇兰  宗志平 《气象》2012,38(8):913-920
利用常规、加密观测自动站资料、雷达风廓线资料、L波段探空风、微波辐射计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2月9—10日北京首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是在高空短波槽、东风回流和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东路冷空气经东北平原南下到渤海,而后向西移动形成回流。华北地区的东风回流具有西北方向浅薄、东南方向深厚的楔形结构,同时具有湿冷的特性。东风回流前沿有辐合上升气流和锋生,在近地面层形成冷垫和小幅度增湿,西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造成降雪。500 hPa短波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和850 hPa的温度平流促进了河套附近地面倒槽的发展和东移,倒槽的辐合上升区与东风前沿的辐合区叠加导致上升运动加强为北京降雪提供了动力条件。西南暖湿气流是降雪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3.
河北一次暴雨过程中不同时段强降水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宝国  朱刚 《干旱气象》2013,(2):327-332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8月21日河北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次暴雨过程降水主要集中在3个时段内发生,并且成因各不相同。20日午夜前后,东北部地区暴雨主要是冷平流和干侵入,在副高外围产生对流不稳定,引发短时强降水;21日08点前后,保定、廊坊地区暴雨的主要成因是低层切变附近强烈的上升运动;而晴空区近地层辐射增温和低压倒槽幅合抬升是21日傍晚东北部地区再次出现短时强降水的触发条件。可见,随着系统的不断演变,暴雨过程的降水成因也在变化。利用最新时次的卫星、雷达、逐小时自动站等观测资料,对天气系统进行跟踪分析,是此类暴雨预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T213格点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乌兰察布市2007年3月2—4日的罕见暴雪及强寒潮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中低层低涡、地面河套倒槽锋面,是导致这次降雪及强寒潮的主要影响系统。而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使得西南气流将长江中下游的水汽及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乌兰察布市上空,为强降雪提供了水汽及能量的来源,副高位置偏西或偏北以及下游的阻塞系统稳定维持是这次暴雪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天气环流形势场和有关物理量等资料.对丰镇市2010年4月20-22日出现的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纬向环流不断发展并在贝加尔湖横槽和偏南气流配合下,该区域存在明显的风场切变,对流层中下部又有大量水汽输送,加之地面倒槽的加深,气流辐合系统发展所需能量得到补允,湿度较大的空气垂直上升运动维持时间长,为这次降水过程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路爽  李丹 《气象科学》2007,27(Z1):89-94
本文针对2006年2月24日到25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发现本次暴雪是在高空横槽转竖、低空锋区扰动、地面倒槽发展东移北上这样几个高低空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水汽条件、垂直速度场和K指数等多个物理量场的条件分析,发现本次暴雪出现在强烈上升的饱和湿区和 K 指数大值区之中.通过卫星云图图像分析,再现本次暴雪过程的表象特征.同时通过实况天气图与日本气象厅的预报传真图之间的对比,肯定了数值预报产品在实际预报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路爽  李丹 《气象科学》2007,27(B12):89-94
本文针对2006年2月24日到25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发现本次暴雪是在高空横槽转竖、低空锋区扰动、地面倒槽发展东移北上这样几个高低空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水汽条件、垂直速度场和K指数等多个物理量场的条件分析,发现本次暴雪出现在强烈上升的饱和湿区和K指数大值区之中。通过卫星云图图像分析,再现本次暴雪过程的表象特征。同时通过实况天气图与日本气象厅的预报传真图之间的对比,肯定了数值预报产品在实际预报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多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6年5月8日呼市地区一次转折性降水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1)在下游阻高具备的条件下,中低层波幅较深的西风槽是本次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2)700hPa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地面倒槽东移北上共同为降水提供了暖湿能量,对降水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在降水过程中,大气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降水持续并加强.(4)通过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的分析认为,本次降水是由层状云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复合云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且在中尺度云团的作用下,使呼市地区局部降水偏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气动力学原理对2006年7月17日锡盟南部地区及西苏旗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高空处于强暖脊控制,不利于强降水产生的弱对流环境条件下,低空冷涡及地面倒槽仍可为产生暴雨提供辐合上升运动和充沛的水汽条件;而台风"碧利斯"在登陆后长达5天的生命史中,为锡盟"7·17"暴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抬升条件,激发了锡盟地区中尺度强降水系统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多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6年5月8日呼市地区一次转折性降水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1)在下游阻高具备的条件下,中低层波幅较深的西风槽是本次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2)700hPa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地面倒槽东移北上共同为降水提供了暖湿能量,对降水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在降水过程中,大气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降水持续并加强。(4)通过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的分析认为,本次降水是由层状云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复合云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且在中尺度云团的作用下,使呼市地区局部降水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