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完全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41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气象场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中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63,自引:15,他引:48
指出了气象要素及气象要素场显著性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解决这种问题的蒙特卡洛模拟试验方法。若干要素及气象场相关场检验的蒙特卡洛试验表明,所得结果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3.
利用1951-1997年近47年的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以及相应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6-8月汛期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3-5月份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中国6-8月降水的相关较好。分析1958-1995年NCEP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偶极指数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印度洋偶极指数IODI负位相年有明显的PJ波列存在,印度洋偶极海湿异常很可能是通过PJ波列来影响中国的降水。同时,对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和中国地区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与冬季中国南部地区的温度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7.
兰州城区稳定能量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16,他引:11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构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1988-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的探空资料,计算了300-1000m每隔50m共15层的稳定能量。利用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兰州城区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SO2、CO、NOX)的日平均浓度资料,计算了地面气象要素、低空气象参数、低空风和稳定能量等气象因子与SO2、CO、NOX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用稳定能量来描述低层大气的稳定性更为合理一些;(2)在诸多气象因子中,稳定能量与SO2、CO、NOX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3)稳定能量的年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浓度的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逐月看,各层稳定能量与SO2浓度之间均为正相关,除7月份以外,大多数层次均通过了α=0.01显著性水平的相关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1951~1990年期间逐月降水、 径流量及地面气温资料,作该地区蒸发和地下潜流量的估计,提出关于该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估计,并定义水资源指标。结果发现可用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十分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唯一的2.6年主要周期,而水资源则存在2.3和9 年的主要和次要周期。用相关分析方法比较这两序列和前年夏季、秋季、冬季及当年春季的大气环流场之间的关系,发现水资源与环流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前年秋季和冬季高度场的相关上,与大气环流中高纬西风带系统和副热带系统强弱也有十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500hPa高度场资料和NCAR地温资料,分析了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指数、西伸的经度和脊线的纬度等与亚洲地表温度之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位置,与亚洲某些区域的地表温度有明显的关系.关系最密切的是(100~110°E35~45°N)附近,位于我国内蒙古西南部、甘肃和宁夏自治区一带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南部.另外青藏高原、南亚地区的地表温度与西太平洋副高也有较好的相关.文中对此做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1~2000年NCEP/ NCAR 600 hPa逐日再分析资料, 计算候时间尺度能够代表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 研究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基本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600 hPa夏季为低压, 冬季为高压, 夏季低压形成的时间呈提早的趋势, 夏季低压强度也呈增强趋势; 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年变化与高原雨日的年变化基本相似。夏季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与同期我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相关表明:与降水相关分布从华北到华南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冬季高原高压强度指数与同期气温均为正相关, 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区和华南地区正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