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完全免费   37篇
  大气科学   10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土壤的热性质出发,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解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遥感土壤水分最大信息层”概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多时相的综合土壤湿度统计模型。为了在业务中有效地使用所有卫星资料,还提出获得日较差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应用1995-2000年NOAA卫星资料,结合广西贵港市的数字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时序分析方法找出典型作物代表区,并计算各典型代表区的平均、最大、最小VSWI(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植被供水指数)特征值,归纳分析水田和旱地的干旱指标,继而根据典型代表区的平均VSWI值划分旱情等级,生成农田旱情遥感图像,评估干旱情况。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郭铌  杨兰芳  王涓力 《高原气象》2002,21(3):267-273
根据甘肃降水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得出1989年和1998年为相似年景,利用1989年和1998年NOAA气象卫星AVHRR晴空资料,判识出黑河流域植被,积雪和水体,并根据相应的计算方法得出植被指数,积雪面积和水体面积,对10年来黑河上游地区的植被和积雪,中游地区绿洲植被和下游地区植被和湖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黑河上游和下游地区植被在退化,中游地区绿洲面积增加,植被指数增高;1989年与1998年黑河上游山区积雪面积变化特征一致,但1998积雪融化明显快于1989年;下游湖泊面积1998年较1989年严重退缩。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区冬季积雪遥感监测方法改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该文概述了卫星遥感积雪监测原理,介绍了积雪判识方法,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有的业务化极轨气象卫星冬季旬积雪监测算法和流程进行了改进.经过比对,设计了新的可见光太阳天顶角订正模式,针对NOAA-16/AVHRR3和FY-1D/MVISR重新确定了积雪判识变量及相应的动态积雪检测阈值,提出了概率积雪判识方法,结合多光谱阈值法建立了概率结合阈值(Probability Combined with Threshold,PCT)的积雪判识方法,并以该算法为基础建立了新的业务化积雪动态遥感监测系统.同时,用新算法对部分历史产品重新做了处理,并简要分析了1996至2003年中国地区冬季积雪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GMS—5气象卫星资料遥感监测白天雾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用日本GMS-5静止气象卫星的可见光通道和长波红外通道的资料,采用多通道合成和图像增强技术生成云雾彩色图像,分析了云雾的纹理特征、运动规律和消散规律,探讨了白天雾和低层云的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对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大雾进行了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全球变化的原因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遥感数据源、遥感分类方法、遥感动态变化监测方法3方面出发,介绍了遥感监测技术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回顾了LUCC对气候、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数值模拟方法在LUCC影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评述;探讨了目前LUCC研究工作中在动力机制、对环境的影响、遥感技术及资料应用、多源数据的综合应用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遥感监测方法的植物物候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通过对植物物候生长季概念的遥感界定,归纳总结了物候监测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源以及4种常用的遥感监测方法,并指出各种遥感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支撑,对地区、大洲和全球尺度上物候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物候与人类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指出植物物候的变化常常是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针对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干旱灾害卫星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春桂  李文 《气象》2004,30(3):22-24
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探讨适合于福建省地理生态环境条件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式与技术方法,研究确定合适的干旱等级指标,并对2001~2002年福建省发生的冬春连续干旱灾害进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9.
遥感监测干旱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小平  郭铌 《干旱气象》2003,21(4):76-81
文中回顾了干旱监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总结了目前干旱监测的方法,并对未来进行干旱监测的发展方向谈了自己的认识.同时指出了在干旱监测方面应该走多学科综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和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杰  张强  康凤琴  何金梅 《高原气象》2004,23(6):743-748
根据气象台站的冰雹观测记录,针对冰雹灾害多发的西北地区东部,选取2001—2004年间14次NOAA卫星过境的AVHRR资料,共88个样本数,对冰雹云和其他云的光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雹云的热红外亮度温度的变化基本在245K以下,中红外波段反射率相对较低,基本变化在0.4及以下范围,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0.6。冰雹产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高的云光学厚度和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共同发生的区域;西北地区冰雹发生的云顶高度基本在4.5~7km之间。根据雹云的光谱特征,确定雹暴指数及其模型阈值>0.35的冰雹监测方法,多普勒雷达回波和气象站观测结果说明,雹暴指数等多参数结合判别冰雹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