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完全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4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岛大雾的特征与预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卫芳  侯忠新 《山东气象》2001,21(2):12-12,17
根据青岛市1996-1998年4-7月雷达和天气资料的分析,对86个大雾样本的地面和高空资料统计分析表明:青岛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有持续的偏南风和适宜的风速提供了水汽,而青岛上空大气稳定层结为水汽和尘埃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提出青岛大雾的三个预报指标,并对其进行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2.
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初步建立了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包括预报模式和释用模式).预报模式基于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 (WRF)模式V3.0,模式设计为网格数60×50×38,水平分辨率500 m.在IBM小型机上用8个线程作15 h预报所需机时约为1 h 20 min,可满足实时业务预报需要.利用高分辨率边界层模式和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对该预报结果进行了动力释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00 m和10 m).该模式系统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实时运行试验,模式产品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青岛分中心使用.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城市热岛、海陆风、地形及建筑物影响等局地环流特征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数值试验分析表明:城市化引起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海陆温差,使海风加强;城市建筑物拖曳作用使风速减小,从而使海风推进速度减缓;精细下垫面资料的引入对海风等局地环流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青岛降水的酸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薛德强  鹿健 《山东气象》1996,16(1):12-14
根据1989年至1994年青岛气象台的酸雨监测资料,分析了酸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降水的酸性与风向、风速、降水量、降水强度等的关系。统计发现,酸雨样本占总样本的71.5%,其酸雨量占总雨量的68%;酸雨多出现在秋、冬季,夏季较少;一日中凌晨和傍晚降水酸性较大。由于监测站和污染源区在市区的相对位置不同,故降雨酸度又受降雨时风向、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岛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时间变化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年12月—2005年3月青岛八关山观测资料,分析大气中O3、NOX和CO浓度时间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探讨O3及其主要前体物NOX、CO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岛NO2日平均浓度年超标率为25%;受光化学反应及大气运动等影响,NOX与CO浓度为冬季高、夏季低,O3与之相反;NOX与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日间高于夜间;O3浓度峰值出现于午后(滞后于NOX约5 h),阴雨天夜间浓度出现回升。经滞后相关分析,NOX对O3浓度变化的累积效应作用时间为5—6 h;O3与NO、NO2浓度比值可较明显地验证出辐射强度与尾气排放对青岛及其他地区污染特征的影响。青岛CO与NOX比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维持在10.0左右,可用于定性估计其大气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5.
青岛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青岛市7个站1961-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青岛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按照沙尘的源地和起因,将青岛地区的沙尘天气大体分为外地漂移型、本地生成型以及外地漂移在本地加强型.  相似文献
6.
青岛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4-2005年青岛逐日高空资料,统计和分析低空逆温层的结构和特征,表明青岛地区逆温出现的频率较高,低层的污染物不易向上扩散。  相似文献
7.
变分校准法在山东半岛雷达估测降水中的一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山东半岛地区2006年8月26日的强降水数据、青岛雷达基数据和自动站数据资料,采用变分技术校准方法进行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结果表明:校准后的雷达测量降水在保留原降水内部结构形式的基础上,1小时估测降水误差明显减少。分析的降水优化场还可用于降水预报中,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应用日本数值预报产品预报青岛地区冰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春深  王建平  滕学崇 《气象》1992,18(7):56-57
本文应用日本传真图资料对1983—1989年7—10月降雹日的850hPa风场,结合地面系统进行天气学分类后,再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预报因子,并经过0,1化处理,绘出判别式,预报当天20时到第二天20时青岛地区(包括市区及郊区6县)有无冰雹。 一、所用资料 本文使用08时日本传真图资料,有FXFE_(782)、FXFE_(783)、FUFE_(502)、FUFE_(503)、FSAS和FSFE_(03),用来分类和选取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WRF模式的青岛近海能见度算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FS背景场资料和ADAS资料同化系统,使用WRF模式对2014—2016年青岛近海17个海雾个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3种能见度算法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 FSL(Forecast Systems Laboratory)算法对于沿海站、岸基站雾的预报较SW99(Steolinga and Warner 1999)算法有优势;对于海岛站而言,SW99算法则优于FSL算法。混合算法CVIS(Combined Visibility)较单一算法预报雾准确率有所提高。3种能见度算法基本上是高估能见度的,SW99算法能见度预报均方根误差最大。另外,SW99算法对沿海站、岸基站雾开始时间预报较实况多偏晚,结束时间预报较实况多偏早,持续时间预报较实况多偏短。  相似文献
10.
青岛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之一。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大举入侵中国。德国殖民者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进入青岛。由于肯岛海洋环境优越、地理位置重要,近代气象等科学事业率先出现,成为中国最早开展气象科学事业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