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164篇 |
地球物理 | 17篇 |
地质学 | 20篇 |
海洋学 | 44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沙尘天气频率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北京及其周边1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指出风速、相对湿度是影响沙尘天气的关键气象因子,用这两个气象因子构建了月沙尘气象指数。月沙尘气象指数与沙尘天气频率具有较一致的周期性,沙尘天气日的沙尘气象指数是非沙尘日指数的倍数关系。另外,根据月沙尘气象指数在不同月份的分布特征,给出了相应的季节性气象指数计算方法,对14个站计算的结果显示,季节性气象指数与沙尘天气频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珍珠"台风强度及路径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资料,从能量场、湿度场、辐散场以及西南季风和越赤道气流等多方面对"珍珠"的强度及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副高前期在南海的维持以及副高后期环流形势的调整是"珍珠"强度维持和路径突变的关键;南海海域维持高能区、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上层强大的辐散场、以及充沛的水汽供应、风场动力非对称结构等是"珍珠"强度能维持的重要原因;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和副高南落而引发的东南风急流形成的季风汇合线是"珍珠"北翘的直接原因.台风风场结构中不对称强风速区的转移对台风路径改变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超声波测风仪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Gill仪器的Winsonic 2D测风仪和螺旋浆式风速风向计05103L的实测效果,分析了超声波测风仪测风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几种超声波测风的检测机理、系统组成和设计的注意事项;同时探讨了如何解决超声波测风仪目前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全天候使用、环境影响补偿等).最后讨论了超声波的传输特性和大气中的杂质对风速、风向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1.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1,3.4m.s-1,3.7m.s-1,2.6m.s-1,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型"风速特征.秋、冬季节,无论昼夜,以偏南风为主,风速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值状态,属于典型的冰川风;春、夏季节,冰川风场依旧强劲,而且伴有山谷风出现.受山系-河谷地形及雪冰下垫面的共同作用,春、夏、秋三季表现出一定的偏东风,柴达木低压可能对此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敦煌戈壁地区近地层风向、 风速的变化特征, 利用2002-2008年“敦煌试验”在戈壁的微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西北极端干旱的戈壁地区风向、 风速的概率分布特点和日变化、 年变化\, 年际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1)该地区多为东、 西风, 威布尔分布能很好地拟合风速频率分布。(2)风向有明显的日变化, 白天多为东风, 晚上多为南风; 风速有较明显的日变化, 白天风速较大, 夜晚风速较小。(3)风向有明显的年变化, 夏季多为东北风, 冬季多为西南风; 风速的年变化明显, 4月最大, 1月最小。(4)风向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每年各个方向出现的频率大致相同; 风速有较弱逐年递减的年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周边9个气象站的1960—2009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及1960—2008年逐月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0 ℃/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四季平均气温的升高亦很显著,以冬季的升温速率最大;年、季节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季平均日较差则显著减小,且以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为特点。年降水量以0.87 mm/10a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略有差异且均不显著,春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夏、秋和冬季略有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年和冬季湿润指数略有增大,春、夏和秋季湿润指数略有减小。年日照时数以34.8 h/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各季节日照时数亦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年平均风速以-0.092 m·s-1·(10a)-1的速率呈显著减小趋势;各季节平均风速均显著减小,以冬季的减小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影响人体体感温度的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以及太阳辐射,依据这些气象要素影响人体体感温度的原理,确定了平均气温与体感温度相同时的临界相对湿度、风速及太阳辐射值.以全国有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观测项目的77个气象台站的历年逐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为基础,把相邻两个白昼(夜间)的气温差作为因变量,相对湿度差、风速差、垂直辐射差(白昼)作为自变量,以旬为时问分辨率,建立了逐旬多元回归方程.各地所建立的逐句多元线性拟合方程拟合优度相当高,F统计量检验也充分证明线性回归方程总体成立,从气候意义、统计角度来看该方法都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渤海GNSS-R机载试验进行了海面风场反演.结果表明,风速精度优于1 m/s,风向精度优于20°.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近50 a平均风速、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滑动的t检验法分析了风速突变,结果显示:年平均风速以0.498(m/s)/10 a的倾向率减少,大风和扬沙日数分别以2.7 d/10 a和5.6 d/10 a的倾向率减少;平均风速,大风、扬沙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