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8篇
  免费   4723篇
  国内免费   4930篇
测绘学   1692篇
大气科学   2252篇
地球物理   2824篇
地质学   12441篇
海洋学   1784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1075篇
自然地理   167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47篇
  2022年   845篇
  2021年   889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958篇
  2018年   755篇
  2017年   775篇
  2016年   803篇
  2015年   873篇
  2014年   1316篇
  2013年   1002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209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105篇
  2008年   1093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1003篇
  2005年   921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4年   5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oufangzi graphit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graphit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Block in Hebei Province, which belongs to regional metamorphic type graphite deposit. In this paper, through rock-mineral determination, IP ladder sections and exploratory trench survey, the authors have discussed its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d its ore gene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in the graphitic marble of Dongjingzi Formation of Hongqiyingzi Group, which are stratified and controlled by layers, with NE trend and NNW inclination. The IP anomaly shows that Houfangzi graphit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resistance and high polarization. Ore bodies are stable and of big scale, and their fixed carbon content ranges from 1.42% to 3.28%,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large graphite deposi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came from granulite and graphite marble, while the regional metamorphism i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of Houfangzi graphite deposit, with the enrichment and increasement caused by late magmatic activity and migmatization.  相似文献   
2.
在西大别造山带的区调工作中,新识别出一系列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岩石-构造单元,它们沿着吕王-高桥-永佳河一线展布,并构成一条NNW-SEE向展布的构造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硅泥质岩、石英质岩、大理岩、含碳陆源碎屑岩、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卷入其中的榴辉岩等多种变质岩块(片)共同组成,并赋存于一套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的泥质片岩之中.混杂岩带内各岩块(片)的原岩年龄跨度较大(>4亿年),分别集中在1 200~1 100 Ma和800~700 Ma之间.锆石记录的变质年龄和云母的冷却年龄则主要集中在240~200 Ma之间.结合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研究认为,混杂岩带的物质来源既包括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弧-弧后盆地系统的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也包括叠置其上的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裂解期的沉积岩-火成岩.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岩石在三叠纪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华南陆块北缘向华北陆块之下的俯冲,而后快速折返,最终沿着区域上折返断裂(桃花-七角山断裂)就位于西大别造山带之中,形成一条包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三叠纪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带内新厘定的中元古代末弧-弧后岩浆-沉积事件,可与大洪山-黄陵庙湾同时期的地质事件对比,它们共同揭示扬子北缘曾经存在一条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俯冲岩浆带.   相似文献   
3.
刘云华  王硕  吕鑫  孙健  徐丽  杨本昭  范媛媛  孟茹 《岩石学报》2021,37(6):1933-1947
石泉-汉阴成矿带是南秦岭重要的金成矿潜力区,是秦岭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明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多期次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本文选取石泉-汉阴成矿带内最具代表性的黄龙、长沟和金斗坡三个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尽的野外及井下地质调研、室内显微构造观察及同位素追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该成矿带内的构造活动期次,确定了与成矿有关构造体系的性质,取得的主要认识有:(1)研究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共有四期构造活动,分别为成矿前的韧性剪切构造(S1)、成矿早期的韧性剪切构造(S2)、主成矿期牛山-凤凰山隆起形成的拆离滑脱构造(S3)以及成矿期后的脆性构造;(2)成矿期早期韧性剪切构造中矿化现象并不显著,主要对区内矿床的成矿物质起到了预富集作用,而成矿主期与滑脱构造同时期的由岩浆分异而来的含矿热液叠加在早期矿化带之上才形成了区内的金矿床,其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3)成矿早期的韧性剪切构造形成于晚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碰撞拼合的造山作用,主成矿期次拆离滑脱构造活动则为板内演化阶段由伸展塌陷造成的差异隆起所致。  相似文献   
4.
姚光庆  姜平 《地球科学》2021,46(8):2934-2943
复杂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面对精细表征与预测要求,储层研究需要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体系上有所改进.基于盆地沉积学发展起来的“源-汇”系统分析为复杂储层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经过多年实践,本文提出了储层系统研究的“源-径-汇-岩”(source-route-sink-rock,SRSR)系统分析思路与方法,强调开展基于沉积物(岩)的四个子系统研究,即“源——沉积物物质组成与来源”、“径——沉积物搬运过程与路径”、“汇——沉积物汇聚堆积环境与变化”、“岩——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与成岩相”.介绍了各个子系统要素构成,认为四个子系统共同决定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储层质量.在源汇分区、沉积相分区及成岩相分区基础上,用甜度RSI指标划分区域储层“甜点”等级,并在乌石凹陷低渗储层评价中加以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储层SRSR系统分析是复杂“甜点”储层成因研究的新思路,是复杂非均质储层精细表征的技术遵循,为开展复杂常规储层、致密储层、非常规泥页岩储层定量化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CWRF模式的降尺度能力和其热带气旋模拟对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本文利用ERI再分析资料驱动CWRF在30km网格上对1982-2016年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开展了一次集合模拟.结果表明:CWRF与ERI均能模拟出热带气旋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形势且均存在低估,但相较ERI,CWRF的降尺度技术和集合模拟可以再现更多的热带气旋,显著减少低估.年际变化结果提升最为明显,它对积云方案最为敏感,其次是边界层,陆面和辐射方案,对云和微物理方案较弱.该研究为应用CWRF理解和预报热带气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家元  张向涛  刘培  罗明  张琴  姚佳利  王绪诚  梁杰 《地球科学》2021,46(10):3690-3706
珠一坳陷深层古近系两套优质生烃层系内发育的储层具有近源成藏的优势,但其非均质性强、低孔渗的特点制约了油气勘探,研究与此直接相关的“源-汇”系统,对于寻找富烃优储耦合的有利区意义重大.以构造运动和盆山地貌为基础,结合断陷湖盆以半地堑为基本单元的结构特点,划分了盆地级、半地堑级和区带级的三级“源-汇”系统.盆地级分为外源、内源型两类,可用来宏观分析优质烃源岩分布;半地堑级分为陡坡、缓坡和长轴型3类,对于定性评价储层优劣具有较大意义;区带级分为迁移型、转换型、稳定型3类,为有利区目标评价和井点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迁移型和转换型“源-汇”系统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是最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应作为古近系重点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7.
杜秋定  王剑  汪正江  邓奇  杨菲 《地球科学》2021,46(7):2529-2543
扬子地块莲沱组及相当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一直是我国南华系(即Cryogenian)研究关键难题之一.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开启早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同裂谷相变很大,使得盆地边缘区地层序列不完整.过分依赖岩石地层单元对比,历存分歧,典型的就是关于莲沱组与板溪群地层对比、时代归属以及莲沱组的沉积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东南缘莲沱组沉积古环境分析和锆石U-Pb精确定年,认为莲沱组沉积时限为790~720 Ma,相当于板溪群中上部,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的第Ⅱ旋回.莲沱组顶部U-Pb最小年龄约720 Ma,制约了扬子地块Sturtian冰期的启动年龄≤720 Ma.通过对中扬子地块从北向南展布的莲沱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不同的沉积单元岩相组合的沉积特征观察研究,分析沉积环境并建立了沉积模式;莲沱组及休宁组碎屑锆石记录了莲沱组沉积时该盆地在780~760 Ma经历了持续热隆升与地层剥蚀,揭示了中国南方扬子和华夏地块聚合与裂解事件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部位,其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高原的隆升与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夷平面在探讨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方面的可靠性,首先总结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夷平面相关研究的前期成果,并结合最新年代数据,确定了不同区域主夷平面的发育和解体年代;再利用古河道拟合等方法定量评估了相关夷平面的隆升量;最后探讨了主夷平面的性质及其隆升过程。研究发现,陇中盆地及周边的地区的高海拔低起伏地貌面是被抬高的先存夷平面;不同区域主夷平面的发育与解体时间整体同步,它们自晚渐新世开始发育,并于晚中新世8~6 Ma左右解体;模拟结果表明,美武高原主夷平面自晚中新世以来相对陇中盆地隆升了约1 400~1 600 m,并且早更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明显大于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时期。  相似文献   
9.
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简称连续体)是连接陆地和大洋的过渡地带,也是目前全球碳收支估算的薄弱环节。这个复杂的海陆交互生态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溶解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陆地和流域光合作用或化学风化作用固定的碳也可以被横向输送到陆架和大洋中。本文以国际上著名的切萨皮克湾以及长江-长江口-东海等为例,综述了连续体碳循环研究的进展,并指出通过陆海统筹、海空一体、点线面结合的系统观测,结合动力-生态数值模拟、沉积记录开展多时空尺度过程机制分析研究,是阐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碳交换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碳收支的影响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奎  肖南  蒲钰龙  钟佳倚 《中国地质》2021,48(1):309-321
为探讨华北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黑色泥页岩物源和沉积环境,采集了燕辽地区清河剖面洪水庄组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组沉积物来源不仅有陆源碎屑物质,还有海水沉积物贡献。Y/Ho和ΣREE交会图版分析认为海水沉积物来源占比为10%~20%。此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以及Ce和Eu异常表明沉积物来源有火山热液活动的参与。Mo-EF/U-EF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为海洋非滞留海盆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在沉积期发生了演变:在洪一段沉积时期,水体还原程度强,为厌氧-硫化环境;洪二段沉积时期,水体还原程度降低,为贫氧-厌氧环境。分析认为洪水庄组物源组成和沉积环境演变与沉积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