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运用附有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解算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以及运用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解算附有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推证得出结论:对于同一个平差问题而言,这两种平差模型是完全等价的,都可作为各种经典平差模型的概括平差模型。  相似文献   
3.
周威 《地理教学》2014,(12):187-189
鉴于目前低成本航空公司(廉价航空)的出现,服务的差异化和旅客的满意度成为构化全面服务航空公司(全业务航空)和低成本航空公司(廉价航空)竞争优势的关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SERVQUAL”原理揭示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本性以及其与旅客满意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从上区域地理以来,我基本遵循先自然环境,再人文环境的顺序进行教学,时间久了,我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感受可想而知。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仅存在内在联系,而且自然环境又会影响人文环境。我想能不能抓住区域的关键性特征,用一个字、一个词、一方面的地理要素或一种独特的地理现象生发出一节"枝繁叶茂"的课堂呢?在上"‘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课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地理中,有关地理区位的内容经常涉及,而区位分析如能把握规律、巧用方法,这类问题并非难以解决,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区位问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聚落、商业、旅游等方面,无论何种地理事物在布局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最优的区位设置,因此,在布局时必须要考  相似文献   
6.
西藏措勤地区年波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子宗群年波组为始新世火山岩地层,岩性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局部夹淡水灰岩,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成果,显示这些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岩石,不相容元素K,Rb,Ba,Th强烈富集和Nb,Sr,P,Ti等元素明显亏损等特征,且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周文玉 《地理教学》2012,(19):60-60
细微之处见精神,此话一点不假。小小细节,有时甚至可能攸关整堂课教学的有效性。区域地理的教学,其起点或者说出发点是这个区域的位置。区域的地理位置伴随该区域教学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教师仅仅在一堂课的开头显示区域的地理  相似文献   
8.
材料时间性破坏准则及其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强度理论的进一步为材料变形及破坏的时间因素的引入。时间因素的引入加深了人们对于材料变形及破坏现象的认识,使时间因素显现出来,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就若干时间性破坏准则进行了探讨,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即它们都是在外载作用下内部构造动力变化的不同的宏观描述。并对这些时间性破坏准则在实践中使用的优先次序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原状黄土显微结构特征与湿陷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原状黄土的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及室内湿陷性试验,分析了黄土的微结构特性和不同压力不同含水量下黄土的湿陷性状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由支架大孔微胶结结构逐渐变为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支架大孔孔隙发育逐渐变为粒间孔隙发育,再为微孔孔隙发育;黄土在增湿情况下其湿陷系数-压力关系曲线由三部分组成,初始压缩变形阶段,是结构强度发挥阶段,变形较小,黄土微结构没有遭到破坏;曲线第一转折点s=0.015后,原有结构破坏,微结构发生变化,颗粒重新排列,湿陷速率增大,是湿陷变形主要阶段;达到峰值后,颗粒间形成了新的结构,湿陷变形幅度减小;随着骨架颗粒连接逐渐变为非架空的镶嵌排列,湿陷起始压力及峰值湿陷压力值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峰值湿陷系数和湿陷变形量的压力范围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变小;骨架颗粒特征和孔隙特征是黄土湿陷性的内在影响因素,而胶结物的多寡及胶结状态是黄土湿陷性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今和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甘肃和山西两地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内在联系可能依赖于它们共同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的"山"字型活动构造体系,可能是欧亚板块东南部在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作用力和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该活动构造体系产生的一种应激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