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27篇
  免费   4945篇
  国内免费   3718篇
测绘学   6252篇
大气科学   9247篇
地球物理   2429篇
地质学   6722篇
海洋学   3838篇
天文学   421篇
综合类   3102篇
自然地理   19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34篇
  2022年   768篇
  2021年   807篇
  2020年   875篇
  2019年   1035篇
  2018年   761篇
  2017年   694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846篇
  2014年   1675篇
  2013年   1288篇
  2012年   1715篇
  2011年   1685篇
  2010年   1671篇
  2009年   1745篇
  2008年   1699篇
  2007年   1542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580篇
  2004年   1180篇
  2003年   1106篇
  2002年   1037篇
  2001年   886篇
  2000年   875篇
  1999年   659篇
  1998年   779篇
  1997年   699篇
  1996年   605篇
  1995年   589篇
  1994年   565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419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57年   8篇
  1948年   9篇
  1946年   8篇
  1942年   7篇
  1941年   9篇
  1924年   7篇
  192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干热岩资源开发诱发地震活动和灾害风险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岩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干热岩位于地壳浅部3~10 km,在采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等通用开发方式过程中,伴随着地壳应力状态的扰动,部分开采项目发生较大震级的诱发地震事件,甚至造成明显灾害、引起社会问题,亟待实现科学利用和风险管控.鉴于此问题在平衡能源开发战略和社会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本文梳理了全球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的总体情况、典型案例,整理了在成因和机理研究、地震灾害风险管控和缓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已有EGS项目案例中诱发地震震级超过3.0的达到31.2%、主要与断层活化有关,最大的诱发地震可发生在注水压裂、关井后、循环生产等各阶段.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有多种成因,已有案例多为多种成因共同作用,其中的关井后的尾随效应是目前重大难点.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展了广泛的诱发地震机理研究并探索多种减灾措施,认为累积注水体积、注水速率与最大诱发震级之间不存在普适性的定标关系,前瞻性预测需要采用"一井一策"的方式.在缓解诱发地震灾害风险上,普遍采用科学的流体注入策略、对注采策略进行验证校准、持续开展地震活动监测等系列措施.此外,对储层的临界应力状态和应力时空演化的量化描述、地热储层内的先存断层与裂缝的探测识别、可有效管控地震发生的流体注入策略等,是当前干热岩资源开发减轻地震风险的主要技术难点,而利用地热储层实时感知信息技术、采用新的注入热交换载体、发展前瞻性的地震预测方法是该领域目前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根据我国的干热岩资源开发和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实际情况,亟待建立开采场地安全性和灾害风险评价、多学科的地震监测网络和分析技术、地震灾害风险管控红绿灯系统等技术体系,并加强关井后的尾随现象、多场耦合等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形对黄土高原滑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辨率地形与影像数据的缺乏已成为研究地表现象、特征与过程的重要瓶颈。低成本无人机设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地学领域获取高分辨率数据的大门,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与灾害编目的精度与效率。本文通过无人机野外调查和遥感室内目视解译,构建了一个包含307个黄土滑坡属性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地形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总结归纳了黄土滑坡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地形对黄土滑坡分布的影响,阐述了地形相对高差对最长滑动距离、滑坡周长、滑坡面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传统经验公式拟合的滑坡规模快速预测公式。结果表明:① 滑坡规模—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周长的黄土滑坡数量分布均呈现正偏态分布,而不同面积的滑坡数量分布则服从幂函数分布;② 地形对黄土滑坡发育控制作用明显,不同地形高差、平均坡度、坡形的斜坡单元滑坡发育数量差异较大;③ 地形相对高差与滑坡的最长滑距、周长和面积的拟合曲线很好地符合幂律分布规律,但不同地形区的拟合效果有所差异,黄土丘陵区拟合效果最好,黄土高原全区次之,黄土台塬区最差;④ 本文建立的黄土滑坡规模快速预测模型,为黄土滑坡灾害调查提供了经验公式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凯  黄隆辉  鲁裕民 《贵州地质》2021,38(1):99-102
颜色是构成地质图的基本和较重要的要素,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和岩石。国际国内对地质图中颜色的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某一特定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岩石的颜色应具有唯一性和统一性。由于涉及色彩学的有关知识,现行规范在应用中有一定局限等原因,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使用者根据猜测自行设计颜色的情况,导致相同地区相同地层和岩石在地质图中的颜色使用不尽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据《国际年代地层表》配色方案和《贵州省地层序列总表》(2017)编制了贵州省年代地层RGB配色方案,一是供省内地质工作者制图参考,二来推广《国际年代地层表》。  相似文献   
4.
黄金水  相松  杨安  王永明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503-3513
金星在大小、轨道半径等方面与地球非常接近,但现今的观测显示金星在大气、表面温度、重力与地形特征等方面与地球非常不同.对固体金星而言,最显著特征是有火山活动但没有活动的板块构造运动、表面平均大约500±200 Ma的年龄显示金星发生过全球性表面快速更新、重力与地形强相关.本文在简要介绍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们基于这些观测特征开展的金星动力学研究,包括现今地幔的对流模式、相变对表面更新的影响、地壳厚度、岩石圈演化与表面更新等研究工作和取得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粗差为三维位置粗差的特点,提出综合三维坐标的迭代最小二乘粗差探测方法。通过实验模拟数据,分别利用3倍中误差(3σ)准则和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准则对单方向和综合N、E、U三方向的粗差进行探测。结果表明,2种判别准则中,综合考虑3个方向的探测效果远好于单方向的探测效果,且探测效率均超过95%;3σ准则的探测效率稍高于IQR准则,但误判率也较高。在实测数据中的应用表明,SOPAC(Scrips Orbit and Permanent Array Center)提供的部分raw类型全球IGS站时间序列中粗差占0.1%~4.7%;运用IQR准则综合3个方向的粗差探测得到的时间序列要比cleaned trend类型更加干净。  相似文献   
6.
7.
杜家元  张向涛  刘培  罗明  张琴  姚佳利  王绪诚  梁杰 《地球科学》2021,46(10):3690-3706
珠一坳陷深层古近系两套优质生烃层系内发育的储层具有近源成藏的优势,但其非均质性强、低孔渗的特点制约了油气勘探,研究与此直接相关的“源-汇”系统,对于寻找富烃优储耦合的有利区意义重大.以构造运动和盆山地貌为基础,结合断陷湖盆以半地堑为基本单元的结构特点,划分了盆地级、半地堑级和区带级的三级“源-汇”系统.盆地级分为外源、内源型两类,可用来宏观分析优质烃源岩分布;半地堑级分为陡坡、缓坡和长轴型3类,对于定性评价储层优劣具有较大意义;区带级分为迁移型、转换型、稳定型3类,为有利区目标评价和井点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迁移型和转换型“源-汇”系统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是最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应作为古近系重点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8.
再分析风场数据至今已发展了约30年,目前人们使用区域乃至全球网格化再分析数据集愈加频繁,但风场再分析数据在强天气过程中的强度明显不足,将风场再分析数据同台风观测数据相融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经验台风圆形风场-叠加台风移行风场-流入角修正-叠加背景再分析风场”的基本思路,融合了西太平洋联合警报中心的所有台风观测数据,形成了一套1981—2016年再分析和台风观测相结合的风场数据集。本文选取近十年在中国南海登陆的6例台风,通过与气象观测站数据对比,发现这六例台风相较于再分析数据都有10%以上的误差减小,本工作对于东中国海及南海等台风多发区域风能资源评估的整体提升可达4%,单点风能平均提高55 W/m^2。最后,通过海洋动力数值试验验证高风速下的水位模拟误差可以减少至工程标准的10%以内。综上,本文认为合成风场有助于海洋灾害和风能资源的评估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1980-2020年广西台风期间桂林、梧州、龙州、南宁、玉林等5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日极大风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R)、支持向量机(SVM)、模糊神经网络(FNN)等三种较为常用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分别进行预报建模,对2011-2020年共10a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 表明,在全样本风速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上,FNN模型对桂林站、梧州站、龙州站、玉林站共4个站点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小,总体预报精度最好,MR预报模型则对南宁站有较好的预报能力,SVM模型预报效果总体偏差.对于6级以上大风的TS评分、命中率、空报率和预报偏差等4个评估指标的统计,FNN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且相对稳定,MR方案次之,SVM在三种方案中预报效果最差.FNN方法对广西台风期间地面日极大风速的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禾本科物种(例如银草、芦苇)在日本传统的地膜覆盖农业中普遍使用,西阿瓦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农业遗产系统(GIAHS)所在地。传统上,这里的农民使用银草覆盖农业土壤。但当地农民从长期的经验中了解到,日本虎杖覆盖更适合该地区茄科作物的种植。目前尚不清楚日本虎杖覆盖物为何对茄科作物的种植有益。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假设日本虎杖覆盖物可能会有效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危害。因为过去每年都会种植两次本地马铃薯,因此,我们调查了日本虎杖覆盖对连续种植马铃薯以及番茄种植后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2018年进行的田间试验中,我们首先在连续马铃薯栽培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比较了日本虎杖覆盖、银草覆盖和无草覆盖(对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产量的降低程度。其次,我们比较了番茄种植后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的虎杖覆盖和无草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再次表明了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生长和产量下降的程度。这些发现表明用日本虎杖覆盖有助于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