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智琳  谌芸  朱克云 《大气科学》2019,43(6):1295-1312
在华南北部或长江流域有锋面雨带活动时,华南沿海常常会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突发性很强,给预报造成很大的困惑。文章采用多种观测资料、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15~16日华南北部的锋面雨带及沿海强降雨过程开展分析,对比了二者降水特征与环境条件,重点探讨了该次过程华南沿海强降雨的对流触发与维持,揭示了一种由边界层风切变强迫造成涡度持续发展的动力效应。结果表明:(1)锋面雨带与华南沿海强降雨在降水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并各有特点。锋面雨带以大尺度层状云降水和弱对流性降水为主,降水强度东段弱西段强。沿海强降雨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局地性强、落区集中、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夜发性明显。(2)水汽方程诊断发现沿海强降雨在边界层水平水汽平流项、垂直水汽输送项比锋面雨带东段具有更大量级,大气层结反映出更深厚的暖层、湿层与对流不稳定,是二者降水强度及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3)莲花山、峨眉嶂造成气流侧向摩擦与正面阻挡促使漯河河谷内垂直涡度发展,暖湿空气堆积上升并达到自由对流高度,触发了华南沿海最初的降水。夜间建立的西南风急流使边界层垂直风速切变增强,水平涡度倾斜部分转化为垂直涡度发展,与风速水平切变造成的垂直涡度叠加,是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的动力机制。海陆边界摩擦差异造成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风切变增强,共同强迫垂直涡度发展是此次强降雨过程对流维持的动力效应。(4)方程诊断表明华南沿海强降雨由对流潜热释放造成的垂直上升速度占总垂直上升速度的39%~75%,持续、稳定的对流潜热释放是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的热力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区短时强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贵州地区84站近5 a逐小时降水资料和安装在贵州山区高速公路沿线9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013年4—10月监测的1 min雨强与1 min能见度资料,分析贵州山区短时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不同类型降雨与能见度的关系及雨强与能见度的阀值。结果表明:贵州山区由于复杂的地形及独特气候背景短时强降雨与能见度的关系与平原地区有很大差异,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关键是1 min雨强,同时雨雾、低云等因子也有明显影响;贵州山区降雨与能见度存在雨雾型、对流性降水型及对流性降水转雨雾型3种典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南部一次沿海强降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12年9月21日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强降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是在500hPa第1个西风槽过后第2个西风槽逼近的过程中产生的,850hPa以下为偏南的向岸风,且风速随时间增大,形成偏南的超低空急流,持续地向沿海输送水汽和能量,造成水汽辐合、湿度增大、对流有效位能升高。产生强降雨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远小于内陆地区。2在向岸的超低空急流的左侧产生中小尺度的涡旋和辐合上升,海岸地形抬升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加强,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强降水。3在雷达回波中,小尺度的对流单体沿海岸线向西南方向发展,后期在日照附近的沿海形成弓状回波,向东南海区移动。  相似文献   
4.
前言     
《西北地质》2011,(3):141-14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强降雨,2010年8月8日凌晨,县城北侧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同时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泥石流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月圆村、椿场村两个村被全部淤埋、摧毁,三眼村、北门村、罗家峪村、瓦场村大部被毁,泥石流直穿县城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白龙江水位上涨10米,舟曲县城城区三分之一被淹,大量民房及城区建筑浸泡于水中。  相似文献   
5.
《地质学刊》2011,(4):329
2011年汛期,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镇江市发生了23起地质灾害,共撤离94户223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当,无人员伤亡。主要采取的做法如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狠抓防治责任落实。2011年,镇江各地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明确领导责任,落实岗位责任,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将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实到人,实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2009年MICAPS常规资料、Tlop图、红河州24小时雨量等资料对造成红河州强降雨的南支槽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红河州强降雨的南支槽主要出现在10月至翌年5月,其中11月份南支槽造成红河州大范围强降雨的频率较高。南支槽影响红河州时,红河州中部及南部县市出现强降雨的频率高,最高在红河州的南部,北部县市出现强降雨频率较低。深南支槽与700 hPa急流配合,浅南支槽东移与700 hPa切变线配合,或与南海高压配合,易造成红河州全州性强降雨。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红外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10月21日三亚凤凰机场出现的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冷空气、热带低压、低空急流等天气环流对此次大暴雨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相对湿度、涡度、散度等物理量场是利于强降水云团的发展、加强及维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外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从“驯服”到“巧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场大雨,城市变泽国。今年入夏以来,我国一些城市因暴雨来袭而成内涝的事件频频发生。城市看海、马路成河、汽车潜水、市民游泳……排水不畅带来的城市管理短板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我们的城市防涝系统怎么了,竟被几场稍稍暴力一点的自然力量冲击得捉襟见肘?当我们读过这几篇国外应对城  相似文献   
9.
针对桂林市临桂区岩溶塌陷易发区域,采用FLAC3D模拟不同降雨速率下的强降雨入渗过程,探究不同直径土洞在强降雨作用下的致塌规律,结果表明:(1)强降雨条件下,不同直径土洞最大位移均出现在洞顶部。降雨速率相同,洞顶竖向位移增长速率随土洞直径的增加呈整体加快的特点;加快降雨速率,竖向位移增长明显,竖向位移与土洞大小呈正相关。(2)相同降雨速率下,土洞直径增大会引起土洞底部剪切破坏区域进一步扩展。上覆土层在强降雨初期主要受到潜蚀作用,加快降雨速率,土洞底部水位剧烈波动对上覆土体产生的水击气爆成为主导作用,剪切破坏速率加快,洞趾剪切应变明显增加,当土洞直径达到3 m时,水位波动愈加剧烈,加速上覆土层破坏。(3)降雨速率的变化对土洞塑性区拓展范围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较大直径的土洞在加快降雨速率时塑性区拓展范围明显扩大,即土洞大小、降雨速率对上覆土层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定量研究强降雨与上覆土层塌陷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对有效、合理地预警岩溶塌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渔子溪下游耿达乡-映秀镇河段是汶川地震触发震害最为严重、灾害链效应最为显著的河段之一。本文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分析,力求揭示该河段地质灾害的特征及灾害链的成生过程、成生条件。依据震害特征,将地质灾害划分为斜坡中上部强风化岩土体失稳坠落、块状岩质边坡滑移式垮塌及局地暴雨启动型泥石流3类,并分析震害发育规律。调查表明,灾害点的空间展布受控于发震断裂,且北岸发育密度更大,茂汶断裂两侧差异显著。对51个崩塌点及17条泥石流研究发现,地震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40°以上斜坡,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上部(0.4倍坡高以上)及地貌突出部位,且大纵比降的壮年期沟谷易发泥石流。同时,诱发因素的转变致使地质灾害向降雨主导的小规模单体崩塌、泥石流方向发展。区内主要存在2种地质灾害链:(1)内动力地质灾害链"地震→崩塌→压迫河道、毁路或形成堰塞湖",其成生过程经历高速启动、滑移运动、堵河3个阶段; (2)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地质灾害链"地震→崩塌、震裂山体→暴雨→泥石流→压迫河道、毁路或形成堰塞湖",成生过程可划分为启动、堵塞(沟谷后)溃决、铺床、堵河4个阶段。灾害链的成生条件概括为:脆弱的地质环境; 强烈地震动震垮、震裂高陡斜坡(>50m,>40°); 强降雨及适宜的堵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