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洱海湖滨区环境因子与蜻蜓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对洱海10个样点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植物20科46种,共采集蜻蜓11科22属28种1448个体,并对环境因子与蜻蜓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蜻蜓成虫多样性与植被丰富度、湿生植被覆盖度、挺水植被覆盖度和沉水植被覆盖度均呈正相关,与浮水植物覆盖度和人为干扰程度呈负相关;稚虫多样性与湖底底质和水体溶解氧呈正相关,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给洱海蜻蜓栖息地的保护及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海陆颜色仪(OLCI)是搭载在Sentinel-3上的新型水色遥感传感器,其对于内陆清洁水体水质遥感监测的适用性有待验证.本研究以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叶绿素a(Chl.a)浓度为指标,以高原湖泊洱海为研究区,基于2017年4月19日共20个星地同步实验数据,建立了3种可应用于OLCI数据的Chl.a浓度遥感估算模型(波段比值模型、三波段模型以及FLH模型),并估算了当日洱海Chl.a浓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选用波段Oa8(665 nm)、Oa11(708.75 nm)和Oa12(753.75 nm)构建的三波段模型最适用于洱海水域的Chl.a浓度估算,其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12.37%,低于波段比值模型的16.04%和FLH模型的13.50%;(2)对OLCI使用的大气校正方法中,基于去瑞利散射的暗像元法对估算模型的适用性要优于6S、FLAASH以及QUAC方法;(3)洱海OLCI影像中近岸水体受邻近效应影响严重,近红外波段Oa12(753.75 nm)受陆地邻近效应影响的距离为1~2个像元,而Oa8(665 nm)、Oa10(681.25 nm)和Oa11(708.75 nm)波段为1个像元;(4)2017年4月19日全湖Chl.a浓度均值为12.15±5.72μg/L,洱海中部水域Chl.a浓度最低(9.00~12.00μg/L),北部水域浓度最高(12.00~22.76μg/L),南部水域浓度稍高(12.00~14.00μg/L),阳南溪与波罗江入湖口受降雨径流的影响出现"羽流现象",导致Chl.a浓度偏低,约为8.33μg/L.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区域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洱海沉积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洱海沉积物CDOM中类腐殖酸组分占比最高(44.5%~74.2%),其次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10.7%~20.4%)和类富里酸物质(8.19%~19.7%),而类蛋白组分占比最低,类腐殖酸占比与H/C和N/C均呈显著负相关;南部湖心平台区域沉积物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组分占比较高,其CDOM自生源占比较高;北部水生植物分布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占比较高,CDOM陆源性较强;中部深水区及南北湖湾区域类腐殖酸占比较高,随水深增加沉积物CDOM自生源特征增强.随沉积物深度增加类腐殖酸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占比呈下降趋势,类富里酸占比呈上升趋势,CDOM自生源特征增强,脂肪化程度增高.随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沉积物CDOM受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增强,陆源性增加,而自生源性降低,湖泊沉积物CDOM具有富营养化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洱海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洱海叶绿素a的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范围为4.11~24.30μg/L,年平均值为10.4±6.5μg/L,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3月,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9月.叶绿素a浓度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在空间变化上,叶绿素a浓度在南部湖区最大,其次是北部湖区,中部湖区最低.Pearson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洱海叶绿素a浓度在不同湖区中与水温和透明度均呈极显著相关.总氮在北部和南部湖区与叶绿素a浓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总磷与叶绿素a浓度在南部湖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洱海综合TSI值为50.6,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高原湖泊鱼类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11月洱海流域采集的2991尾鱼类样本,研究了其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大部分鱼类表现为匀速生长或近匀速生长,但有两种鱼类(中华青、大理裂腹鱼)呈现强异速生长。肥满度以吃食性鱼类最高(鲫、鲤、团头鲂),滤食性鱼类次之(鲢、鳙)。对主要优势种——麦穗鱼、鲫的形态分析表明,洱海麦穗鱼、鲫种群与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鲫种群在形态上均无显著差异。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种群之间以及鲫种群之间均存在种群间差异(C.D<1.28),其中茈碧湖、海西海两个湖泊的鲫种群在眼径/头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C.D=1.5)。  相似文献   
7.
洱海水理化特性及其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宝汉 《海洋与湖沼》1989,20(6):538-543
1985年4月至1986年4月在洱海设置7个观测点,每两月采样分析与洱海水质密切相关的8个理化参数,研究洱海水理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与30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洱海水质较好;由于近年来水生维管束植物剧增,某些理化指标较1957年有所好转;洱海水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张立仁 《海洋与湖沼》1989,20(4):375-380
粘土矿物成分组合及其X射线衍射谱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洱海这一断陷湖泊的不同地貌部位和沉积相带上,存在不同的粘土矿物。滨岸水下扇三角洲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绿泥石;开阔的深水湖盆和弥苴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远比其它沉积部位要高。这一规律是洱海本身自然条件与粘土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共同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洱海水体变化对局部重力场影响的解析式和量级,并且将理论结果与实测的水文、流动重力及定点重力分析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影响的程度因距洱海的距离而异。在台站重力测量中,由水体变化产生的干扰淹没在零漂之中(约占每日零漂量的2%),潮汐主频段上没有明显的干扰信号;而对流动重力测量,在水体变化大的情况下,部分测点所产生的变化可以达到10×10~(-8)m/s~2。  相似文献   
10.
唐《西洱河图》与全新世中期以来洱海水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伟 《第四纪研究》2006,26(4):621-627
《西洱河图》为唐时南诏国人所绘制的一幅洱海地图,其中保存了洱海湖水南流的珍贵信息。文章采用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成果与研究方法,证明该图所显示的古洱海湖水南流的情况是真实可信的,古洱海湖水可以循波罗江道、定西岭裂隙南流,并由此复原了全新世中期以来洱海湖水南流通道的变迁过程:第1阶段(约8465~6950 cal.aB.P.),洱海湖水南流时间较短;第2阶段(约6950~2560 cal.aB.P.),洱海湖水绝大部分时间南流,流量较大;第3阶段(约2560 cal.aB.P.~1111A.D.),洱海湖水南流,流量变小;第4阶段(约1111A.D.至今),洱海湖水南流水道完全阻塞。最后指出,全新世中期以来,洱海出现的高水面主要与洱海的另一出水口———西洱河断裂带裂隙的堵塞有关,而洱海水面出现的快速下降现象,亦主要与西洱河断裂带裂隙的通畅有关。研究结论不但为长期不得其解的全新世中期以来洱海湖面的大幅度升降之谜提供了较好的解释,而且也可以纠正学术界在汉代“叶榆河”、“仆水”、“劳水”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