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风“尤特”登陆后复杂路径的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尤特"(1311)2013年8月13—19日登陆减弱后直达桂东北并停留打转,其后又转向西南移动,"尤特"残涡在广西境内生存活动了112 h,造成了大范围强降雨。使用常规与非常规观测资料,研究了"尤特"登陆后的环境场与其长生命期及复杂移动路径的关系。结果发现:"尤特"登陆北上阶段主要受大尺度环境场的引导气流主导,后因引导气流转向减弱,与变压梯度力近似达到平衡导致停留打转;南下弱冷空气卷入与西南气流辐合形成负变压槽,负变压槽中风向气旋性切变产生正涡度效应向"尤特"残涡输送,与西南气流充沛的水汽输送共同作用使"尤特"残涡得以长时间维持。弱冷空气卷入使中尺度变压场中的正变压加强,在变压梯度力与引导气流共同作用下,"尤特"残涡沿负变压槽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2.
热带气旋(TC)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会发生明显衰减,研究此时的风压关系对风暴潮模拟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数据资料,对1949—2016年风压关系序列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登陆风压关系公式拟合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1970s后风压关系发生变异;新公式在计算登陆风速时要优于原公式,尤其是大风速情况下;相同气压下台风在近岸时风速明显小于大洋中,且登陆时风速越大衰减越剧烈。  相似文献   
3.
基于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数据,结合高斯滤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90 d周期的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和10~20 d周期的QBWO(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两类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5-9月)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MJO和QBWO对登陆广东台风个数、强度、位置和运动方向均有显著影响:当MJO和QBWO的对流中心(抑制中心)靠近广东沿岸时,登陆广东的台风数量多(少)、强度大(小)、登陆位置偏东(西)、登陆后东向运动的台风数量偏多(少)。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探讨了MJO和QBWO对生成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这两类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及两者对登陆广东台风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应用中央气象台业务实时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对2019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论述。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个台风生成,较多年平均值偏多2个;秋季台风异常活跃,生成数较常年明显偏多;台风整体强度偏弱,超强台风数与常年持平;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多年平均值略偏少;登陆台风平均强度较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弱,但台风“利奇马”登陆强度强、风雨影响重。  相似文献   
6.
2006年"碧利斯"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后,在湖南、广东和江西三省交界附近地区造成明显暴雨增幅,造成十分严重的灾害,影响巨大.本文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从微观云物理过程角度出发,研究了"碧利斯"暴雨增幅发生前和增幅强降水发生时段云微物理特征的差异,探讨了登陆台风暴雨增幅云微物理方面的可能成因,结果指出:暴雨增幅前后,强降水区云微物理特征存在明显不同,与降水强度的明显增强相伴,云中各种水凝物含量也明显增加,其中云冰、雪和霰等固态水凝物的增加尤为显著,冰相过程对地面降水的贡献明显加大,降水云系发展旺盛、高大;云微物理转化率的对比分析发现,暴雨增幅时段,由水汽凝结过程显著增强所带来的云水的增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作用于暴雨增幅:一是通过云中雨水对云水的碰并收集,促进雨水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增强地面降水;二是通过云中雪粒子对云水的碰并造成雪粒子含量增加,增加的雪粒子又被云中霰粒子碰并收集造成霰含量增长,进而由霰粒子融化为雨水,并最终作用于地面降水的增幅.文中最后通过分析总结给出了"碧利斯"暴雨增幅云微物理成因示意图.  相似文献   
7.
Mean Structure of Tropical Cyclones Making Landfall in Mainland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mean kinemat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making landfall in main-land China are examined by using sounding data from 1998 to 2009. It is found that TC landfall is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a decrease in low-level wind speed, an expansion of the radius of strong wind, weakening of the upper-level warm core, and drying of the mid-tropospheric air. On average, the warm core of the TCs dissipates 24 h after landfall. The height of the maximum low-level wind and the base of the stable layer both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d distance to the TC center;however, the former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e latter. In particular, an asymmetric structure of the TC after landfall is found. The kinemat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across various areas of TC circulation diff er, especially over the left-front and right-rear quadrants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TC motion). In the left-front quadrant, strong winds locate at a smaller radius, the upper-level temperature is warmer with the warm core extending into a deep layer, while the wet air occupies a shallow layer. In the right-rear quadrant, strong wind and wet air dwell in an area that is broader and deeper, and the warmest air is situated farther away from the TC center.  相似文献   
8.
登陆台风边界层风廓线特征的地基雷达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登陆台风边界层风廓线特征,利用2004—2013年中国东南沿海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收集的17个登陆台风资料,采用飓风速度体积分析方法,反演登陆台风的边界层风场结构特征。与探空观测对比表明,利用雷达径向风场可以准确地反演登陆台风的边界层风场结构,其风速误差小于2 m/s,风向误差小于5°。所有登陆台风合成的边界层风廓线显示,在近地层(100 m)以上,边界层风廓线存在类似急流的最大切向风,其高度均在1 km以上,显著高于大西洋观测到的飓风边界层急流高度(低于1 km)。陆地边界层内低层入流强度也明显大于过去海上观测,这主要是由陆地上摩擦增大引起。越靠近台风中心,边界层风廓线离散度越大,其中,径向风廓线比全风速以及切向风廓线离散度更大。将风廓线相对台风移动方向分为4个象限,分析边界层风廓线非对称特征显示,台风移动前侧入流层明显高于移动后侧。最大切向风位于台风移动左后侧,而台风右后侧没有显著的急流特征,与过去理想模拟的海陆差异导致的台风非对称分布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9.
陨石的起源     
陈宏毅 《地球》2020,(2):53-57
>宁静而清朗的夜晚微风徐拂,当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星空时,会在偶然间看到一颗长着长长的尾巴,周身散发着明亮光华的星星,快速的划过夜空飞向远方。它是谁?从哪里来?又去往何处?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行星和小行星碎片,在穿过地球大气层后,烧蚀残余部分降落于地球表面。陨石保存了太阳星云凝聚、行星堆积和熔融分异等全部过程的信息,相对于登陆行星和在小行星表面采样。  相似文献   
10.
池艳珍  何芬  唐振飞 《气象》2017,43(10):1287-1295
2016年共有3个台风登陆、4个台风影响福建,呈前少后多分布,登陆台风偏多,灾害影响重。分析表明:(1)2016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的演变及大气环流异常响应是造成影响福建台风呈前少后多分布及登陆台风偏多的主要原因。(2)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9月上旬至中旬西太平洋台风群发,“莫兰蒂”和“马勒卡”一周内相继登陆和影响福建,是季风槽增强或持续偏强的结果,且季风槽呈现显著的低频变化特征。(3)2016年西北太平洋生成和影响福建的台风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关系密切,近7成生成于MJO第5~7位相。(4)基于大气低频变化理论的延伸期预报填补了月—季预测和中短期天气预报之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