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0篇
  免费   946篇
  国内免费   686篇
测绘学   587篇
大气科学   1173篇
地球物理   703篇
地质学   2149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1390篇
自然地理   14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在这期间规划承担了空间秩序塑造的职能,成为政府空间治理的手段。随着城市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空间规划理念也由过去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强调有限的资源上实现城市集约高效的发展,如何通过高质量编制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是目前全国各级城市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晓萍  周素红  李秋萍  詹文 《地理研究》2021,40(6):1652-1666
社会空间分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基于居住地和活动地的分异现象,缺乏对道路网社会空间分异的关注。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区域为例,结合日常活动空间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手机轨迹大数据,研究不同性别群体日常出行的城市道路网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基于性别差异的城市道路网社会隔离指数高于居住地、低于就业地,在14:00—15:00时段达到峰值;不同性别群体在路网中的分布总体呈现不均衡的集聚特点,其中女性集聚程度更高;不同性别群体的出行分布和分异受到路网周边建成环境因素的影响;物流运输业就业密度的提高、小学数量的增多或道路等级的提高都会显著提高男性相对出行量,而社会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提高、菜市场数量或公交站点数量的增多以及到市中心距离的减少都会显著提高女性相对出行量,这些与个体家庭和职业分工的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验证了家庭和职业的分工决策是影响道路网出行分布性别分异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解释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理论视角。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和挖掘基于城市道路网的社会分异现象及其影响机制,并为完善道路网络及周围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使用新一代全球模式BCC-CSM2-MR的历史试验和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数据,依据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和海冰密集度数据及NCEP/NCAR I再分析资料,评估了BCC-CSM2-MR模式对北极海冰及北极气候的模拟能力,并对未来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BCC-CSM2-MR模式可以较好再现北极海冰密集度、近地层大气平均温度和海表温度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特征。但模式对北极局地大气平均温度模拟存在一定偏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应地区海冰的模拟存在差异。21世纪,北极海冰范围持续减少,9月减少趋势显著,3月减少趋势相对较弱。3月北极大部地区表现为一致的增温,仅在北大西洋局部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9月北极大气增温幅度弱于3月。与地表平均温度不同,3月和9月的北极大部地区海表温度均出现增加,且9月海表温度的增幅大于3月,仅拉布拉多海海温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4.
地球辐射带中有"杀手"电子之称的相对论电子通量增强和损失过程一直是空间物理学和空间天气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20002016年间,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电子通量降低至背景通量水平并持续时间长达3天以上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相关统计研究.从事件的时间分布角度,本文研究了约1.5个太阳活动周内共62例事件随太阳活动水平高低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周下降期有较少的事件发生,而在峰年、谷年这类事件的发生率与太阳活动水平的高低并没有直接联系.随后,我们对这62例事件在开始、持续、结束三个阶段分别做了一些相关参数的统计,探讨相对论电子通量长期倒空事件的客观规律和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事件发生前,太阳风动压、密度的显著增加引起磁层顶向内收缩,等离子体层顶一直维持在高L区域,IMF Bz分量南向和磁暴过程使相对论电子通量通过绝热和非绝热等物理损失机制降至背景通量水平.当这些相对论电子达到背景通量水平后,较弱的太阳风条件和地磁活动水平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可以使相对论电子通量增长的源;虽然有些相对论电子通量长期倒空事件期间存在中、小磁暴过程,但这些强度较弱的磁暴很可能不会显著地影响同步轨道相对论电子损失和增长的动态平衡,因此相对论电子仍然可以维持在背景通量水平.如果有长时间的亚暴活动和高强度的ULF (Ultra-Low Frequency)波活动发生,太阳风速度显著增加,那么这些物理过程能提供足够的种子电子和持续的加速条件,使得相对论电子通量打破倒空状态,进而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自然灾害的增加,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面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的严峻形势,人类社会必须建设得足够强大,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风险。在提出“构筑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韧弹性的确切涵义,通过综合灾害防御、损害恢复和应急管控,诠释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内涵、组分和结构;建立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定量表征方法,评估案例区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状况;进而针对城乡差异设计建设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的途径。依此,系统性地构建了包括概念—结构—指标—途径的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理论范式。建设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一致。研究旨在推动综合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探索建设“更强、更安全、更持续”的自然灾害韧弹性社会途径,支撑国家防灾减灾战略转变、实施“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九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胶北是华北克拉通一个记录了多期高级变质事件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确定其每期变质-深熔事件时代与性质对进一步认识胶北乃至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栖霞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内部矿物包体、CL图像、LA-ICP-MS 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组成的综合研究,发现石榴斜长角闪岩(19LR53-1)中锆石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新太古代晚期)锆石通常具有浑圆状晶形且相对弱的(灰黑色)的阴极发光效应,18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2 540±58 Ma至2 439±54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498±25 Ma,应代表石榴斜长角闪岩遭受新太古代晚期变质作用的时代;第二类锆石通常具有柱状晶形且相对强的(灰色-灰白色)的阴极发光效应,14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1 906±54 Ma至1 821±60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 865±30 Ma,被解释为石榴斜长角闪岩遭受古元古代晚期退变质作用的时代.花岗质浅色脉体(19LR53-2)中绝大多数锆石具有不规则状晶形且相对弱的(灰黑色)阴极发光效应,有的含有少量长英质矿物包体,如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磷灰石,18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2 521±48 Ma至2 453±42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480±22 Ma,应代表胶北地体新太古代晚期地壳深熔作用的时代.综合本文与前人发表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可知,胶北地体太古宙变质基底岩石不仅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2 500 Ma高级变质作用与地壳深熔作用,而且还叠加了古元古代晚期~1 850 Ma的高级变质作用与地壳深熔作用,它们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两次克拉通化过程中的地质响应.   相似文献   
7.
地震定位对速度模型的依赖性很强.四川地区地形复杂,常规工作中可选取多种速度模型进行定位.川西龙门山断裂带为东南部四川盆地和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山区的明显分界线,近年在此断裂带上发生多次较大地震.对发生在该断裂带附近的6个爆破事件和15个天然地震重新定位,并对比结果.研究表明,相同台站包围情况下,川滇3D速度模型稳定性最好,但对浅表爆破不太准确.相比HypoSat(一维速度模型)组合,台站分布对Hypo2000(一维速度模型)和Hypo2000(赵珠速度模型)组合的定位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我国入境和国内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各省域间的入境旅游流联系强度较弱,旅游流各板块间交流频繁,溢出效应更明显,旅游流网络结构中心化程度较高,区域差异较大.2)国内旅游流整体网络密度接近1,各省域间几乎都有联系,且旅游流网络结构中心化程度较低,各省域发展较平衡,流量较大的国内旅游流主要产生在经济水平较高或旅游资源较丰富的省域之间.3)与国内游客相比,入境游客更倾向于流向经济发展水平高、国际知名度高的省域以及著名的旅游省域;与入境旅游流相比,国内旅游流网络中各省域的空间关联程度更高,旅游流网络中心度更低,发展更平衡.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场的实测结果,采用卓资山露天钼矿微震监测项目产出资料,提取了5类微震事件的波形特征和时频特征。波形特征显示:微地震的振幅、辐射均匀性和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微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单力偶和剪切力作用破裂而产生;爆破具有P波初动方向向上、S波不易识别的特点,包含“初震段、主震段、尾波段”三段变化形态;小型边坡滑坡波事件属楔体滑坡,是由多个“加速—缓冲—终止”构成,波形是由包络线呈“V”字形的多组脉冲波列组成;机械开采震动事件具有自振能量不变、脉冲幅度相差很大、持续时间间隔不确定的特点;运输车辆波形振幅具有形态“弱—强—弱”、等频率、包络线呈多段纺锤形的特征。时频空间分布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界限分明的两类:一类包含微地震、爆破、机械开采、小型边坡滑坡事件,另一类只包含车辆运输事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