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内陆某核电厂为例,简述了利用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模拟内陆核电厂厂区流场及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雾羽扩散的实现原理,介绍如何将SolidWorks2010建立的核电厂厂区模型导入到STAR-CCM+,给出了STAR-CCM+划分网格的过程,说明了边界层划分的基本假定条件和参数。将STAR-CCM+模拟的数据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离地面5m的高度处,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背风面形成较大的空腔区,空腔区风速较小,只有1-1.5 m/s,部分区域达到静风;在冷却塔两侧风速相比入口速度增大了1.66倍;在离开地面100 m的高空,冷却塔背风面的空腔区依然比较明显,冷却塔两侧风速相比入口风速,其变化趋于平稳;在沿主导风向的轴线上,冷却塔两侧风的扰动依次加强;单台冷却塔雾羽最大的抬升高度出现在下风向距离3300 m处,最大抬升高度为690 m,4台冷却塔雾羽在下风向距离3300 m的抬升高度约为850 m,是单台冷却塔的1.23倍。  相似文献   
2.
山地露天矿自然通风风流与湍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卫国  胡泳涛 《高原气象》1996,15(4):464-471
利用建立的三维非力能量闭合的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研究了中性层结条件下某露天矿自然通风的风流和湍流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坑内水平风场在坑底或采壁处受地形的影响很大,在矿采深与开口宽度比较小或者来流风速随高度的切变不大时,坑内气流为平直型,有利于通风;反之坑内则形成环流,且在环流范围内较大的湍能,不利于通风,易产生高浓度的污染物。本模式模拟的结果还与风洞模拟和高阶闭合模式模拟的结果作了检验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防工程果蔬贮鲜技术是:每15~20m2人防工程钻一直径20cm的通气孔,通气孔上接高出地面2m的拔气筒,拔气筒上设启闭盖,门挂棉帘。根据仪器指示,结合外界温、湿度变化及昼夜温差,启闭气孔门帘,把工程内温、湿度调控至果蔬贮鲜最佳指标;适时解北密封贮品袋口,调控袋内氧和二氧化碳浓度;配合药济杀虫灭菌。经试验,利用人防工程自然通风条件,适当调控工程内温、湿度及贮品袋内氧和二氧化碳浓度,蔬菜保鲜时效为33~74d,保鲜率为82.4%~93.2%;瓜果保鲜时效为92~189d,保鲜率为81%~93.2%。  相似文献   
4.
选取近十年的夏季各风向风速、楼层高度和进出风口面积等,采用近似方式计算小区内所有户型的空气流量,为自然通风效果作出评估,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贴身的公共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并提出了自然通风在哈尔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薛晓萍  宿文 《山东气象》2019,39(4):90-96
以济南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观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拟技术,利用κ-ε湍流模型和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模拟自然通风条件下日光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结果表明:CFD能够较好地模拟自然通风条件下温室内湿度变化特征,湿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误差为5.5%;低风速条件下,自然通风降湿能力弱,温室内湿度呈现明显的下高上低的垂直分布,随着风速增大,降湿效果明显提高,温室内湿度呈现北侧湿度高南侧湿度低的分布特征;风向为温室自然通风降湿的主要动力因素,对降湿效果影响较大,风向为与温室建造走向一致的偏东风时,温室内湿度低且分布均匀,降湿效率高,北风时,温室内湿度空间差异大,降湿效果差。该研究可以为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和国外的一些建筑实例,分析了现代建筑屋顶在建筑各种自然通风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屋顶应采取的相关构造措施,以节约建筑能耗,保护人类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