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13,(12):86-87
这三个字恐怕没几个人认识。它们并非来自徐冰的艺术作品,而是天文学家所发现的几个化学元素的名字,代表着一段西学东渐的历史。 先说第—个字:“氜”,其实这个元素就是“氦”(Helium)。虽然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太阳光谱中存在暗线,但是这些暗线的真正含义直到1860年基尔霍夫和本生发现元素的特征谱线之后才被理解。于是,天文学家们开始根据日光中的谱线来确认太阳的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2.
《浙江测绘》1993,(3):20-24
(续93—2期) 三、近代浙江方志地图 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的炮声敲响了中国近代史的时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门的被打开,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也逐渐影响中国,被称之为“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3.
从明朝末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到清乾隆四十年(1775)驱逐传教士的近两百年间,西方古典天文学通过传教士的手笔在中国获得了传播,中国古典天文学开始与西方天文学接轨。  相似文献   
4.
郑衡泌 《福建地理》2003,18(3):23-28
本文以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为界,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称之为西学东渐这100年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并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西学东渐中西学中文书刊出版的地域空间轨迹和地域扩散的地理基础,以及各个阶段西学中文书刊出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北京古观象始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时的磨难与艰辛。中国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士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重要的天文仪器。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直接相遇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国连杰  叶大年 《地质科学》2013,48(4):945-969
中国的地质学非我国自有,而是在传播和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从16世纪后半叶的"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地学传入中国进行第一次启蒙,到引进、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最后建立中国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学科建制,中国地质事业历经了长达三个半世纪艰辛曲折并充满坎坷的历史进程。创建于1913年的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科研机构,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第一代地质学家的领导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全面开创和奠定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早期地质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地质调查所的成功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地质学,对我国古生物学、地理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土壤学、考古、古人类学、燃料和地图等诸多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改珍  刘波 《气象学报》2022,80(4):643-648
从科学(理念)和技术(器物)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向中国传入的过程,分析研究了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的推动及知识传播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未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和知识传播起到实质性、落地性的推动和启蒙作用。晚清民国阶段西学无论从广度或是深度,所起的作用较明末清初阶段大得多。这段历史从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引进、注重科学技术本地化、先进的科学技术认识三方面带给人们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为界,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称之为西学东渐这100年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并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西学东渐中西学中文书刊出版的地域空间轨迹和地域扩散的地理基础,以及各个阶段西学中文书刊出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