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3篇
  免费   728篇
  国内免费   777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2092篇
海洋学   124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67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构造活动对其周边地表水系形态及其发育特征的影响,本文基于DEM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并结合郯庐断裂带构造运动特征,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周边水系的几何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对区内地表水系产生错动影响。受郯庐断裂三叠纪到白垩纪期间左旋走滑运动影响,两条二级水系在大别山区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郯庐主干断裂及次级断裂时与断裂呈近似直角相交并发生左旋错动。大别山地区的皖河流域与华阳河流域水系受郯庐断裂第四纪以来逆右行平移运动影响流向由东南向同步大幅度拐向南西,表现为右旋扭错;巢湖流域水系受五河—合肥断裂和石门山断裂影响也出现了右旋位错。此外,受郯庐断裂带构造运动形成的合肥盆地和地堑式嘉山盆地的影响,池河的主河道沿合肥盆地东侧的沉降带和石门山断裂与嘉庐断裂之间的嘉山盆地发育。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改进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贵州草海黑颈鹤栖息地不同水位梯度下沉积物汞(Hg)、砷(As)形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沉积物中Hg含量在0.45~1.51-mg/kg之间,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形态组成上,残渣态汞(Res-Hg)有机结合态汞(Org-Hg)碳酸盐结合态(Car-Hg)铁锰氧化态(Fe-O-Hg)可交换态(Ex-Hg),不同水位梯度下含量和赋存形态在不同区域不一致.As含量在16.4~23.8-mg/kg之间,形态依次为残渣态砷(Res-As)有机结合态砷(Org-As)铁锰氧化态砷(Fe-O-As)碳酸盐结合态砷(Car-As)可交换态砷(Ex-As).-As含量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持平,随着水位梯度的抬升,其总量呈增加趋势,残渣态占比逐步增多,性质逐渐稳定.采用地积累指数(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Hg、As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表明,基于草海较高Hg环境背景值,Hg整体污染风险较高,As处于低水平的污染风险等级且对环境影响较小.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水位梯度下Hg、As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对草海湿地水位抬升恢复湿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黔西北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对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北玉兰、永昌和杉树林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中的Pb、Zn、Ni、Cd、Cr、As、Hg和Cu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玉兰和永昌矿区Pb、Zn、Cd和Cu为重度污染,杉树林矿区Pb、Zn、Cd、Hg和As为重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为轻度或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显示3个矿区均属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玉兰和永昌矿区Cd、Hg和Pb及杉树林矿区Cd、Hg、Pb和As为中度或以上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低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显示玉兰和杉树林为极高生态风险,永昌为高生态风险。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Hg、As和Cd主要源于矿山开采等人为活动,Ni和Cr主要源于成土母质,Cu污染是采矿作业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前三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文章根据2015年8月和2016年8月2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对该保护区海水的化学需氧量和营养盐等监测项目进行连续分析,并运用营养指数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对该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前三岛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且2016年8月优于2015年8月。  相似文献   
6.
基于崎岖海底定量校正的时深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深水低勘探区,崎岖海底等普遍存在,受地震、钻井和速度等资料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去海水的拟合公式法进行时深转换。然而去海水拟合公式法时深转换会因崎岖海底而造成假构造现象,且常规的崎岖海底填平校正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用去海水拟合公式法计算出时转深层位,并比较时转深层位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横向构造形态变化,引入了构造形态相似率的概念,建立了崎岖海底填平量化评分模板来对崎岖海底进行填平校正,最后根据最高得分值来确定最佳平滑网格的海底和合适的时转深层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崎岖海底造成的假构造现象和支持了构造成图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倪莘然  杨瑞东  陈蓉  张建  刘春林 《地质论评》2020,66(4):1031-1041
为了解贵州丹寨—三都汞矿区玉米、水稻和辣椒等农作物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食用健康风险,选取丹寨—三都汞矿区排庭、高排、王家寨、水家湾、拉峨、阳冬村、高寨、大寨等8个村镇,分析测试玉米、水稻和辣椒等农作物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评价农作物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与农作物重金属限量(GB 2762-2017、GB 15199-1994、GB 13106-1991)、欧盟、世界卫生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标准相比,研究区土壤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玉米中重金属含量低于标准,土壤受到As污染,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17,处于中度污染。玉米中10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转移因子的大小顺序为ZnSnSeMoCdCuAsHgPbCr和ZnMoCuCdSnSeAsHgPbCr;玉米Zn、Se、Mo的富集系数和转移因子为0.2164、0.2432、0.0658和1.8051、0.1056、1.3669。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人食用玉米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HQ)值均小于1,而儿童As的HQ大于1,其余重金属HQ值小于1。  相似文献   
8.
刘家峡水库西南部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刘家峡水库西南部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采集的5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r、Cd、Ni、Cu、Zn和Pb的含量进行测试,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7.03μg/g、0.16μg/g、33.53μg/g、32.09μg/g、291.77μg/g、22.44μg/g。在研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判断水库的受污染程度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6种元素的地累积指数排序依次为:Zn > Cu > Cd > Ni > Pb > Cr;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排序依次为:Cd > Cu > Pb > Zn > Ni > Cr;各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或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依次为黄河主河道 > 大夏河河口 > 黄河横剖面。综合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认为对刘家峡水库西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贡献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Zn、Cu和Cd;综合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 Zn、Cu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或工业污染;(2) Cd主要来源于工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倾倒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为探究开挖条件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倾倒破坏机制以及层间剪切强度、岩层厚度因素对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黏聚力裂缝模型(Cohesive Crack Model,CCM),基于连续-离散方法,经参数标定和对比,建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CCM,采用开挖并增重的方式诱发边坡倾倒破坏。数值模拟结果与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CCM的正确性。进一步,基于以上参数及模型,研究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破坏演化过程和应力分布特征,并探讨层间剪切强度对边坡倾倒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体前缘首先发生局部折断,后缘出现明显拉裂缝,反倾岩层由下往上依次折断直至倾倒体中部(一级破裂面)。随后,坡体前缘的表层岩层被挤出,形成二级破裂面,最后一级破裂面扩展至坡体后缘,形成连通宏观的破裂面。最后,二级破裂面扩展至坡体中部,边坡完全倾倒破坏;破裂面基本沿层间法向应力峰值位置连线发育;层间剪切强度对边坡倾倒破坏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层间剪切强度的增大,岩层初始折断位置逐渐降低,垮塌范围逐渐减小,破裂面倾角增大;坡体层厚越大,一级破裂面分布越深,垮塌区范围越大,坡体滑动的整体性越强。研究成果可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分析和监测提供有效计算方法及依据,为此类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甲壳素/壳聚糖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用生物材料,在创伤修复、引导组织再生、抑菌、止血、术后防粘连、药物递送和3D打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证实,甲壳素/壳聚糖的活性功效受到多种因素调控,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相关,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产品的物理结构,特殊的微纳米结构和物理形态,对其活性功效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甲壳素/壳聚糖在物理形态与生物学功效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并主要结合我们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进行概括说明,为其在医用生物材料和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引导和借鉴。目前,很多研究成果和技术还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实现其临床应用仍极具挑战性,因此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