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陕西铜川市新区位于黄土高原和关中盆地的交接地带,地貌单元主要为黄土台塬。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勘探、工程地质剖面、剪切波速测试、土工试验、地基土物理力学测试、地脉动测试等工程地质条件勘测资料,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得到了铜川新区场地工程地质分区,共分为3个一级工程地质分区和5个二级工程地质亚区。该结果为铜川新区地震小区划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及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为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铜川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的大量典型土样动三轴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铜川新区黄土和古土壤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值。根据不同沉积年代和不同土层深度2种方法对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同一剪应变下,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随沉积年代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对黄土动剪切模量比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洪友崇 《地质通报》2006,25(5):560-564
记述了原长翅亚目化石(Protomecoptera Tillyard,1917)在中国陕西铜川中三叠统中的首次发现,填补这个亚目化石在中国的空白.根据脉序特征,确定是2个新属、种:Glytochorista martynovae gen.et sp.,Phyllochorista orientis gen.et sp.nov.,属这个亚目的汤姆蝎蛉科Tomichoristidae O.Martynova,1958,从而将这个科的化石推向最高层位,即从早二叠世推向中三叠世,跨时5000多万年.从这个意义来讲,对研究该科从古生代晚期向中生代早期的演化有一定的重要参考价值.化石采自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新属、新种属于陕西昆虫群(系中三叠世陕西动物群或陕西生物群的一个化石门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时代相当于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5.
铜(川)-韩(城)铝土矿带位于陕西中部,已发现铝土矿床(点)数十处,探获铝土矿资源量1 000多万t.笔者论述了矿带中主要矿区和矿体的地质特征,从控矿因素和成矿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铝土矿成矿规律,提出进一步加强岩相古地理研究是该区扩大勘查成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陕西铜川—黄陵地区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陕西铜川、宜君和黄陵一带赋存着丰富的油页岩资源。主要的含油页岩层位是中—晚三叠世延长组下段上部,具体形成时间为中三叠世晚期。野外观察发现,油页岩露头主要分布于铜川—宜君—黄陵一带,主矿层厚度一般为2~36 m。测得含油率为1.8%~13.7%,发热量为1.66~11.45 M J/kg,推测干酪根类型为I-II1,产烃率为400 kg/t,中等偏好,页岩油(相当于原油)资源量约100×108t,储量近亿吨。宏观和微观资料表明,该区油页岩是在淡水、近岸、强还原、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属于大型内陆湖盆的半深—深湖相,埋藏浅,储量较大,交通条件好,如果在适当时机开发,不仅可获得初步经济效益,也可为鄂尔多斯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获取开拓性的经验。该区油页岩矿位于西部最大城市西安市附近,开发利用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铜川3站1964--2003年40a逐日日照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影响日照的总云量、低云量、烟雾日数、沙尘日数和降水日数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铜川日照的变化和影响日照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铜川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在1964—1984年变化相对平稳,后期出现3~4a周期性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为缓慢增长阶段;季度分布很不均衡,冬季和秋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的3月日照时数呈增长趋势;日照时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90年代中期以后增幅呈现北部的宜君增多显著,南部的耀州区增长缓慢;云对日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量化对比,与云种类有很大关系;雨(雪)、雾、沙尘、烟箍等天气现象均对日照有影响,降水和雾日对日照影响主要是秋季的连阴雨天气,沙尘、烟霾日数远远少于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冬春季,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铜川气温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铜川3站40a实测气温资料,结果表明:铜川3站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变化平稳,90年代初到2003年明显变暖,北部山区增暖显著;全市没有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北部最高气温仅有33.5℃,夏季北部凉爽,冬季中部严寒;地理地形原因导致北部山区在有冷空气活动时提前1d降温,且降温幅度大于中南部,气团稳定控制时北部的最低气温高于中部;日较差3—6月偏大、9月最小;气候季节呈现冬季长,其他季节偏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中凝灰岩夹层广泛分布,单层厚度一般为0.1~10 cm,局部可达1~2 m。在盆地南部铜川瑶曲镇新发现了单层厚约14 m的岩屑晶屑熔结角砾凝灰岩层夹透镜状碳酸岩。熔结凝灰岩SiO2含量在47.09%~66.6%之间,呈中性-偏酸性特征;∑REE为(164.04~245.74)×10-6,LREE相对富集,总体特征表现为负Eu异常明显的右倾型曲线;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Sr、P为负异常,高场强元素U、Th为明显的正异常。碳酸岩中SiO2含量较高,矿物组成简单,可能为壳源碳酸岩;Sr和Ba的含量较高,显示典型的火成碳酸岩特征。根据熔结凝灰岩的野外露头及岩相学特征,结合其分布特征,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相模式,认为铜川瑶曲镇的熔结凝灰岩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熔结凝灰岩源于火山弧高钾钙碱性岩浆源区,透镜状碳酸岩产生于碰撞造山过程中派生的引张大陆岩石圈断裂带,直接由岩石圈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而产生的碳酸岩浆侵入或喷发所形成,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是秦岭造山带印支构造活动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耦合效应,该发现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铜川煤矿煤样为测试样品,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层自燃性升温的实验系统,对煤层的自燃过程进行实验模拟。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对煤温与供气量以及实验过程的指标气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煤层自燃性的临界温度、干裂温度等各个自燃特性。实验结果对煤矿分析和预测煤层自燃的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