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完全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从光、温、风、雪4个方面选取了冬季总辐射、日光温室生产季阴天日数、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生产季月最大风速平均值、年最大积雪深度平均值6个因子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求和的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模型,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区划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其权重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得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了细化区划结果,将研究区域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典型区域分别进行进一步区划。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理论性较强,与实际相吻合的区划结果也说明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黄瓜小气候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瑞江  王鑫  朱慧钦 《气象》2015,41(5):630-638
为了定量评价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增加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定量化服务内涵,文章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及其综合因子对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运用黄瓜实际产量与适宜度的关系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实际应用了模型。得出黄瓜产量随综合小气候适宜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相关显著,说明所建模型用于分析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的适宜程度是可靠的。通过应用,得出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是5月,最不适宜的是1月;不论是气温适宜度、空气相对湿度适宜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适宜度,还是三者综合小气候适宜度,在整个观测年度,其值的变化趋势均呈不规则“V”字形,春季适宜度最高,其次是秋季,冬季最低。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贞发  王铁  刘德义  李春 《气象科技》2011,39(2):247-252
节能型日光温室是我国华北地区发展最快、所占面积比例最大的设施农业类型,针对具有较典型代表性的第2代节能日光温室,详细阐述了集温室小气候自动监测、数据远程采集、温室小气候模拟、产品制作与发布、灾害预警于一体的日光温室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的构建,并对该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简单介绍。系统2007年投入业务使用,采取中期、短期、临近预警相接合,监测预报与灾后评估相结合,取得较好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汉青  陈辰  李楠 《山东气象》2019,39(3):132-149
利用2011—2015年(11月—次年5月)临淄、莱芜、利津的日光温室小气候和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日资料,采用结构方程(SEM)和层次分析(AHP)等方法,甄别了寡照低温灾害的致灾因子,构建了日光温室番茄寡照低温灾害预警模型。利用2016年11月1日—2017年5月31日山东临淄、莱芜、利津、平度、章丘及2015年11月1日—2016年5月31日天津静海、河北徐水日光温室小气候和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1)3 d以下(1~3 d)寡照低温灾害致灾因子包括前1日温室内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外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内最低20 cm地温、当日温室外最低气温、前1日日照时数,4 d以上(4~12 d)寡照低温灾害致灾因子包括前2日温室内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内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外最低气温和前2日温室外最低气温;2)应用山东临淄、莱芜等5地及天津静海、河北徐水日光温室主要生产季内3 d以下、4 d以上寡照低温灾害实际发生情况对模型预警结果进行检验,预警等级与实际低温等级完全一致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2%和74%,误差在1个等级以内的分别为99%和98%。  相似文献
5.
薛晓萍  宿文 《山东气象》2019,39(4):90-96
以济南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观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拟技术,利用κ-ε湍流模型和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模拟自然通风条件下日光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结果表明:CFD能够较好地模拟自然通风条件下温室内湿度变化特征,湿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误差为5.5%;低风速条件下,自然通风降湿能力弱,温室内湿度呈现明显的下高上低的垂直分布,随着风速增大,降湿效果明显提高,温室内湿度呈现北侧湿度高南侧湿度低的分布特征;风向为温室自然通风降湿的主要动力因素,对降湿效果影响较大,风向为与温室建造走向一致的偏东风时,温室内湿度低且分布均匀,降湿效率高,北风时,温室内湿度空间差异大,降湿效果差。该研究可以为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寡照对日光温室黄瓜花果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黄瓜品种“德瑞特L108”(Cucumis sativusL. cv.Derit L108)为试材,通过不同遮阴日数(1 d、3 d、5 d、7 d、9 d)及恢复控制试验,研究寡照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寡照日数超过5 d,黄瓜株高和茎粗生长受到显著影响,尤其是茎粗存在变细现象,7 d以上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可逆。2)黄瓜果实横径、长度生长速率和果重受寡照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果实上下两端横径长势对寡照较为敏感,连续寡照3 d时影响即达显著水平,可导致上端横径生长速率降低0.87 mm·d-1,下端为0.73~0.99 mm·d-1;果实中部横径和长度增长速率在寡照5 d以上时影响达显著水平,生长速率降低0.88 mm·d-1和0.87~1.00 cm·d-1;与对照(以CK表示)相比,寡照3 d的单果重降低18.7 g,寡照日数每延长1 d,单果重降低2~3 g。3)果实的外观等级受寡照影响较大,1~5 d寡照,特级果比例降低9.4%~43.0%;持续寡照5 d以上二级果和坏果比例明显升高,连续寡照9 d,二级果和坏果比例达到20%和25%;寡照3 d以上,果实含水率与CK差异即达到显著性差异;维生素含量对寡照影响反映敏感,1~5 d寡照,果实维生素含量降低6%左右,7 d以上的寡照日数,则降低10%~13%;寡照持续日数超过5 d,花青素和有机酸含量影响较大;持续寡照日低于7 d时,可溶性糖含量对寡照影响敏感度相对较低,超过7 d其含量达到显著性差异,且寡照日每延长1 d,其含量降低4%。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加温是改善冬季日光温室作物生长温度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选择典型节能型日光温室,利用暖风机加温试验研究加温方式作用下温室内温度时间、空间变化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和不同外界温度条件下的加温效果,并进行经济投入分析。结果表明:电暖风机加温后温室内温度明显提高且温度分布较均匀,平均温度较对照温室高4.23 ℃,其中平均最低温度提升效果最明显;低温天气时,平均温度比对照温室温度高4.24 ℃;寡照天气时,平均温度比对照温室温度高4.48 ℃。暖风机在外界温度-12 ~-4 ℃时对温室进行加温的效果最佳。通过对几种传统的温室加温方式经济投入的分析表明,电暖风机是一种投资小,耗能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加温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瑞英  任崇勇 《气象科学》2016,36(5):697-702
利用2012/2013年冬季菏泽巨野日光温室内外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最大风速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了影响温室内最低气温的关键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用2013/2014年冬季的气象数据检验评价两种预报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当天温室内外及前1 d温室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相关性比较显著。(2)两种方法建立的预报模型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逐步回归法所建预报模型得到的整个冬季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82,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9℃,平均相对误差仅为9%;而主成分分析法所建的预报模型得到的整个冬季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8,平均绝对误差为1.8℃,平均相对误差为15%。由此表明,用逐步回归法所建的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的准确度高于主成分分析法,可满足预测冬季温室内最低气温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李瑞英 《气象科技》2015,43(3):551-556
利用2012—2013年冬季菏泽巨野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室内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与当天及前一天温室内外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在删选出相关显著要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温室内气温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当天及前1天温室内外8个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比较显著,温室内最高气温与当天及前1天温室内外9个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比较显著,而且各气象要素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2主成分回归分别提取了影响温室内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3个主成分因子,建立的温室内气温预测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3回代检验的结果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最低气温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左右,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最高气温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5℃左右。经2013—2014年冬季的温室小气候数据应用检验结果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在1.1℃和1.5℃左右,其中晴天条件下的最低气温检验效果较好,绝对误差为0.9℃,寡照天气下的最高气温检验相对较好,绝对误差为1.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