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选择信江下游梅港站1950~2010年日径流量,根据流域大型水库界牌枢纽运行时间将梅港站径流序列分为建库前(1953~2001)和建库后(2002~2010)两个时段。采用变动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简称:RVA)分析水库运行对下游梅港站流域生态水文指标改变度,并分析了信江下游生态流量。研究表明:33个水文指标有22个发生中高度改变,11个指标发生低度改变,其水文综合改变度为0.51,属于中度改变;梅港站生态流量值均在RVA阈值内,基本能够保持河流稳定流量,但2月、7~9月及12月河道生态流量大于RVA下限。可适量增大水库下泄水量,降低对下游河段生态系统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历史水文资料、越冬候鸟分布调查资料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从鄱阳湖形态的历史演变和鄱阳湖越冬候鸟生境保护的角度,探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在维持鄱阳湖形态不变的情况下,为有效保护越冬候鸟生境不受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的影响,工程调控水位不宜超过12m,但由于低水位运行不利于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效益的发挥,而高水位运行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为调和工程效益和候鸟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议实施适当退田还湖,以促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实施;(2)根据地形、越冬候鸟分布范围、圩堤内居民点分布以及圩堤内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约640km2实施退田还湖范围;(3)以退田还湖为前提,按照"调枯不调洪"原则,提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为工程的推进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赣南地区是中国柑橘主产区,柑橘种植产业经数十年发展已具较大规模。本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使用2140景Landsat影像进行像元级融合,重构目标年份季节最小云量影像集,构建多维分类特征集,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了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6年赣南柑橘果园的分布制图。结果表明: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可实现大量遥感影像数据的高效处理;最小云量影像合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多云多雨地区高质量光学影像获取困难的问题;以最小云量影像合成构建的数据集,使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能够有效提取赣南柑橘果园,分类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3.15%和0.90,分类效果良好;赣南柑橘果园面积由1990年9.77 km2扩大为2016年2200.34 km2,2005年以后呈大规模扩张趋势,果园分布由零星分布,逐步形成连片化的聚集分布特点,柑橘果园用地的主要来源为林地、灌丛和耕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Terra/Aqua卫星上搭载的MODIS传感器计算获取的16d合成植被指数产品(MOD13A2),进一步按照最大值合成法计算月合成光谱植被指数,按照USLE模型月模式评价江西省2005年土壤侵蚀,并与传统的USLE模型年模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Terra/MODIS 1B级数据,基于火点像元亮温特征及其与背景亮温的偏差来提取华北平原秸秆焚烧火点信息。文中采用MODIS 1B 500m分辨率下的第1、4、3波段反射率产品进行RGB合成,基于GIS平台叠加火点信息和地理基础数据生成华北平原5省2市秸秆焚烧火点分布图。本文结合火点分布图对研究区2007年6月17日和18日的火点数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地区的火点较多,山东、河南等境内火点数目分布区域有较大扩展。通过遥感监测秸秆焚烧信息,可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环境监测数据;同时能提高秸秆焚烧预警和日常监控能力,兴利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Ecosystem services are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which results in trade-offs, synergies and neutrality. The trade-off is a key problem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requires optimized decision-making research. This paper reviews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trade-offs and suggest future model developments. We conclude that (1) ecosystem service assessment depends o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 its modeling; (2) scenario analysis, multi-objective analysis and production possibility boundary are an effective means of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 decision-making; (3)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strengthen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flow and assist decision-making ecosystem mapping. Finally, integrated model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simulate and diagnose different scenarios and to optimize measures in land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7.
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主河道采砂行为于2000年全面禁止之后,受中国长江中下游房产建筑行业的砂石需求的驱动,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这种规模化的采砂行为对鄱阳湖的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还缺乏定量研究.本研究通过利用地形数据、水文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鄱阳湖2001-2010年的采砂场的空间分布和采砂量,定量分析了采砂行为对鄱阳湖水文和泥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07年鄱阳湖采砂船主要集中于松门山以北的通江河道,2007年以后采砂行为扩张到鄱阳湖中部;②2001-2010年间,鄱阳湖采砂面积范围大约为260.4 km2,挖沙平均深度4.95 m,采砂量达到1.29×109m3或2154Mt,体积上相当于使鄱阳湖库容增加了6.5%,重量上相当于1955-2010年以来鄱阳湖自然沉积量的6.5倍;③鄱阳湖采砂通过扩大通江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加快了湖水注入长江速率,是引起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④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长江河道的泥沙平衡. 相似文献
8.
于2015年1月和7月采集赣江干流及支流34个采样点水样,测定电导率、水化学离子、无机氮等水质指标.利用赣江流域2014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以流域景观类型占比表征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指数表征景观格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ioenv分析、Mantle检验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赣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Cl~-、Na~+浓度最高,中游电导率、Cl~-、Na~+、K~+、Ca~(2+)等水质指标最低,下游电导率、HCO_3~-、SO_4~(2-)、Mg~(2+)、Ca~(2+)、NO_3~--N等水质指标最高.居民建设用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水田与居民建设用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平均最近邻体指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单一景观指数,斑块个数、斑块聚集度指数、平均最近邻体指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景观指数组合.枯水期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对水质的贡献率分别为41.1%和17.2%,景观格局对水质的贡献率(17.2%)均为和土地利用结构的交互作用,无独立贡献部分;丰水期二者对水质贡献率分别为51%、53%,交互作用部分为37%.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都对赣江水质有较大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在该影响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枯水期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涵盖在与土地利用结构的交互作用中. 相似文献
9.
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控制机制,对于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之间权衡提供科学依据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南方山地丘陵分布较广泛的江西省为例,在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基于Landsat遥感解译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江西省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南坡耕地面积和比例都大于北坡的耕地面积和比例;(2)在低海拔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当海拔高于400米时,基本稳定;(3)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影响较小;(4)草地的面积随着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面积比随着高程增加呈缓慢增加,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