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篇 |
完全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25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根据高分辨率的岱海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中值粒径和粗颗粒含量,结合区域降水、历史记载资料,重建了内蒙古岱海地区近400年来发生的尘暴事件。结果表明,尘暴事件是受冬、夏季风的相对强弱制约的,大量尘暴事件频发于小冰期干冷的气候条件下,表现为中值粒径大,粗颗粒含量高,在转暖的现代气候下,尘暴事件很少,中值粒径也随之降低,但是近十几年尘暴事件又呈上升趋势,部分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7条地学断面(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3种因素: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表明,壳幔物质密度不均匀和莫霍界面超伏造成该带的重力异常,地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产生了该重力梯级系列地球物理特征。最后,探讨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成因机制,提出了以“挤”、“涌”为动力的“三结点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早前的许多观测实验结论相吻合,即“绿洲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它表现为在绿洲区域比戈壁沙漠区域环境温度低、湿度大、湍流动能输送弱,具有下沉气流而导致与周围戈壁沙漠区域产生水平输送环流.而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绿洲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风洞及室内模拟定向风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不仅与风向有关,而且与粉尘沉积量有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α95(α95≤20°)的区间范围内与粉尘沉积量大的风向一致.在干旱、半干旱区,现代风成沉积物(沙丘、黄土的表层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此范围区间内与常年盛行风向一致,尤其与沉积物沉降时的盛行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地幔对流对于大尺度岩石圈内部应力场形成的作用. 地幔物质内部的密度横向非均匀及表面板块运动引起地幔流动,并在岩石圈底部产生一个应力场. 该应力场作为面力将造成岩石圈本身变形,从而产生岩石圈内部的应力分布.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俯冲带及大陆碰撞带区域应力均呈现挤压特征,如环太平洋俯冲带及印度-欧亚碰撞带等;而东太平洋洋脊、大西洋洋脊及东非裂谷处应力状态均表现为拉张;并且绝大多数热点位置处于应力拉张区域,这与目前对全球构造应力状态的理解是一致的. 计算的岩石圈内部最大水平主压应力的方向与观测表现出相当的一致,其结果总体上吻合得较好,然而在局部区域(例如西北太平洋的俯冲带、青藏高原等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研究表明,地幔对流是造成岩石圈内部大尺度应力状态及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矩阵的统计分析手段,对长江中下游湖群共18个湖泊的沉积物氮磷释放风险以及湖泊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氮磷形态以及其他相关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分析。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环境差异是造成氮磷释放风险的主要原因。氮磷释放风险与铁磷、藻类可利用磷、总氮、总磷、上覆水氮磷含量、间隙水氮含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决定磷酸盐释放风险的主要形态磷是藻类可利用磷和铁磷,其他形态磷或者含量较低或者不易被转化释放,对磷酸盐释放风险影响较小。有机磷含量对磷的释放风险没有直接决定作用,但它与有机质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层隔震结构的等效简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Kelly和周锡元等曾对规则型隔震结构上部单自由度模型进行过讨论,给出了必要的计算公式。对各种中低层规则型隔震建筑,应用此公式可获得满意的结果。近来隔震技术逐渐被应用到高层建筑中。对于高层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高阶振型效应不能忽略,此时应用单自由度模型将产生较大误差。为此,本文采用上部结构周期和总基底剪力相等的准则,推导了等效模型的结构参数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等效模型简化确定方法。通过对原结构和等效模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证明了这种等效方法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单层柱面网壳弹塑性地震反应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网壳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进行了探讨。根据结构弹性有限元理论,结合网壳结构受力特点,推导出网壳结构单元的弹塑性矩阵表达式。然后对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具体分析,给出了节点位移和杆件应力变化规律,并讨论了矢跨比变化对网壳弹塑性性能的影响,从而揭示出这类网壳的弹塑性地震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地震活动性图象处理的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对我国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以及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析 ,给出了处理中小地震活动性图象的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 .该方法综合考虑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这两方面因素 ,并特别强调了计算参量的选取应充分考虑资料精度的影响 .应用该方法得到的地震活动性图象能够准确、合理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征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经该方法处理的图象是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在地震趋势分析、中长期地震预测以及防震减灾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