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一是周期分析,采用NI(非整数波)功率谱和方差等周期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重庆市沙坪坝站各季、全年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和太阳黑子年相对数的十年滑动平均值进行周期分析;同时对各要素的历史变化趋势项、主要周期项等气候变化层次结构进行分解和相关计算,进一步了解盆东降水、气温变化的规律、特点、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气候分型,以伏旱气候年代为基础对全年的气候进行总结和分类.三是气候展望 ,根据太阳活动变化趋势及对伏旱气候年代的预测就展望盆东未来气候的变化,结合各季、全年降水、气温的预测,对气候展望进行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3.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时次海温EOF迭代方法,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预见期长,准确率高,并可实现滚动预测,具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质物理性质与应力状态的改变是导致地震波速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可推测地下介质发生的变化。然而,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对测量仪器提出了较高要求,波速变化的测量精度常常受到仪器的采样率、信噪比以及时间触发精度的影响。为实现高精度测量,设计一套由大功率稀土超磁致可重复震源和高采样率通用数采组成的观测系统,通过叠加的办法提高信噪比,利用增加采样率的方法提高时间触发精度。同时,使用近场数据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响应对波速变化的影响。实际观测表明,该系统能够明显减小走时测量误差,实现地震波速变化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5.
岩石应力状态的改变会使接收到的波形发生变化,这是利用弹性波检测介质性质和应力变化的基础.研究对应力敏感的弹性波参数及其分析方法对于发展介质应力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验室内以长方体花岗岩为样本,在不同的单轴压力下重复激发超声波且用三分量的传感器接收,利用记录的全波形信息研究了不同震相的到时、Rayleigh波偏振与岩石应力状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震相的波速对应力变化的敏感性为10-8/Pa数量级,且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Rayleigh波>S波>P波.②随着应力的增大,Rayleigh波偏振变强,但其敏感性随应力增大而变小,这反映出了介质性质的非线性变化特性.③应力较小时,Rayleigh波偏振对应力的敏感性比波速大数倍. 相似文献
6.
原NI功率谱分析法,计算繁锁,使用困难,我们对原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计算方法思路清晰、计算简便;通过谱分析图和气候分析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气候振动、变化的各层次结构的组成情况,在气候分析与展望的应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相空间EOF方法和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盆东盛夏伏旱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盆东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存在33年的变化周期,代表了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并与太阳黑子和W环流型的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初期盆东地区伏旱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加深了对盆东伏旱气候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自然大气环境的形成与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有关。本研究从气象角度出发。通过对大气污染的数值模拟试验,客观的把我国自然大气环境分为三类。Ⅰ、Ⅱ类环境,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净化能力较强、污染较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平原、丘陵以及内蒙古、西藏等高原地区。Ⅲ类环境,大气扩散条件差、净化能力弱、污染严重,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盆地、山区以及东部的长白山、武夷山等山区。 相似文献
9.
自然大气环境的形成与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有关.本研究从气象角度出发.通过对大气污染的数值模拟试验,客观的把我国自然大气环境分为三类.Ⅰ、Ⅱ类环境,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净化能力较强、污染较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平原、丘陵以及内蒙古、西藏等高原地区.Ⅲ类环境,大气扩散条件差、净化能力弱、污染严重,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盆地、山区以及东部的长白山、武夷山等山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主动震源检测汶川地震余震引起的浅层波速变化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为了监测汶川地震后断裂带附近的波速变化,2008年6月,我们利用快速响应探测系统,在龙门山断裂带北端进行了为期3周的连续观测实验.实验使用电动落锤作为主动震源,GPS连续同步授时的高精度数采作为接收系统.利用记录到的高时间精度观测数据,结合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计算了P波和面波走时的相对变化,来表征地下波速的变化.我们观测到两次面波波速的异常变化,变化幅度最高达到2%,远远大于气压变化所能引起的波速变化.结合该时段内地震活动记录,我们认为面波的波速变化是由在附近发生的两次地震事件的同震效应引起的,该观测结果同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