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2.
为加强川南泸州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新建15个流动测震台站,与泸州和荣昌2个固定台站形成泸州台网。根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计算了泸州台网的震级监测能力,并通过实际地震事件的统计分析,验证了震级监测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D值理论,计算了泸州台网在研究区域的震中定位误差和震源深度定位误差,对比8个合成事件的定位结果,验证了台网的理论定位误差在一定范围内的准确性。对于ML0.5监测能力内的区域,定量分析了台网对于0.5级地震事件的理论定位误差水平,说明理论震级监测能力和理论定位误差计算相结合的应用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是波斯湾盆地最主要的储集层之一,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礁滩相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含生屑泥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表生期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和基质微孔。储层多呈层状展布,横向上连续,边界受沉积相带约束; 纵向上发育多套致密隔夹层,呈强非均质性。储层发育与保存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碳酸盐岩缓坡背景下发育的生物礁和生屑滩空间分布受盆地基底古构造格局控制,是优质储层分布相带。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相带迁移和成岩作用差异,导致优质孔渗层与致密隔夹层交互发育。构造圈闭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的耦合有效抑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是储层得以保存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采用MSDP软件中的单纯型、HypoSat和LocSat定位方法,从震源深度及残差等方面,对比分析2014年大岗山水库区域内123次M_L≥2.0地震的定位结果,选择适用于水库诱发地震的最佳定位方法,并以库区17次定点爆破事件为例,验证最佳定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认为,LocSat定位方法更适用于水库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6.
用年轮资料的EOF迭代方案重建中国西部近600年的气温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西部祁连山区一个三棵园柏平均年轮资料表、陕西一个太白落叶松(A)年轮宽度表和新疆哈密地区五个年轮年表,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序列和我国西部28个站点1951—1975年的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一种恢复气象要素场的EOF迭代方案重建我国西部近600年的地面气温序列。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重建的气温序列反映出1432-1526年、1622-1680年、1834-1865年三个冷期以及1541-1567年、1897-1923年两个暖期。与近600年气候变迁的演变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陕南地区位于秦岭山区,坡耕地面积大,降雨形成的坡面径流是当地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当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坡面径流资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以陕南大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当地多年的降雨资料,借助GIS及Surfer等相关软件对不同坡度的坡地资源进行划分和统计,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及彼此约束性,基于线性规划理论,通过构建、求解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对小流域的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用单纯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模型中相关参数的不断优化、调节,最终得出“以人定水田”“以水定田无旱无树”“以水定田无旱有树”3种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通过优化配置即可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同时也为后期土地规划等提 相似文献
8.
川东南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后,川东南地区ML 3.0以上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特征,分别得到视应力、应力降与震级之间、震级和地震矩之间,以及地震矩和视应力之间的定标关系。通过扣除震级影响,计算归准化视应力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结果如下:1从时间分布图来看,研究区4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段刚好对应视应力涨落较明显时段,而该时段当地工业采矿注水活动强烈,故该区域视应力水平或许反映了工业活动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2从空间分布图来看,自贡隆昌一带震级偏大,视应力反而偏小的现象可能与该区域应力释放不充分、构造应力水平偏低有关,未来要关注该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