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对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生产力概念的辨析,着重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和土壤质量3个方面的影响,总结梳理了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探讨了研究的影响尺度特征。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方式和强度变化对小尺度范围内耕地生产力的影响,强化不同尺度的综合以及空间分析和动态评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y. There are low lying coastal plain and deltaic plain in this region. Thus, the study area could be highly vulnerable to accelerated sea level rise caused by global warming.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cenarios of the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in the early half period of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study area.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relative sea level would rise 25 50 cm by the year 2050 in the study area, of which the magnitude of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ould double the perspective worldwide average. The impacts of sea level rise include: (i) exacerbation of coastline recession in several sections and vertical erosion of tidal flat, and increase in length of eroding coastline; (ii) decrease in area of tidal flat and coastal wetland due to erosion and inundation; (iii) increase i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torm surge, which would threaten the coastal protection works; (iv) reduction of drainage capacity due to backwater effect in the Lixiahe lowland and the eastern lowland of Taihu Lake region, and exacerbation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and (v) increase in salt 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Yangtze Estuar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ea level rise impacts shows tha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eastern lowland of Taihu Lake region, especially Shanghai Municipality, belong in the district in the extreme risk category and the next is the northern bank of Hangzhou Bay, the third is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and the district at low risk includes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Jiangsu coastal plain and Lixiahe lowland.  相似文献   
3.
水位变化对河流、湖泊湿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位是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改变将影响湿地植被覆盖度和物种组成,最终产生群落演替.从水位梯度,水位波动和人工控湖、控河工程3方面论述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由于对水位选择的不同及彼此竞争力的差异,湿地植物种沿水位具有梯度分布现象,同时形态可塑性能对其分布范围产生一定影响;水位波动的频率和淹没持续时间对于植被演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水位波动幅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周期性波动能维持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湿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非周期性波动以洪水、干旱为主,易促进湿地植被向固定的水生或陆生方向演替;人工控湖、控河的影响在机理上并无特殊之处,但保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缓解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基于机理的量化模型,自然、人为因素驱动下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影响的差别研究,模拟水位波动实验以及人工控湖、控河工程的跟踪观测将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69,自引:35,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减少、水质下降与富营养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退化、河湖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以及湖岸线和环湖地带过度开发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后果,严重影响流域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湖泊野外考察和调查,查清了我国面积大于1km2湖泊的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结合历史湖泊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特征,提出了我国湖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阳信洼陷最重要的生烃层段.其湖盆充填具阶段性和沉积演化的旋回性,形成了由沙四段、沙三段与沙一段组成的复合生烃系统和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Rock-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质谱仪等实验分析技术对不同层系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中生烃潜力指标包括有机碳含量(TOC)、残余生烃潜量(S1 S2)、氢指数IH、氯仿沥青"A";成熟度指标包括热解峰温Tmax、奇偶优势参数OEP、饱和烃轻重比(C21 C22)/(C28 C29)及∑C21-/∑C22 、镜质体反射率Ro、莫烷/藿烷及甾烷生物标志物参数C29ββ(ββ αα)、C29ααα20S(20S 20R);古环境指标包括异构烷烃参数Pr/Ph、Pr/n-C17、Ph/n-C18及伽马蜡烷等.结果表明,沙四段为弱还原-还原性的半深湖沉积,沉积了一套中等厚度、分布局限的烃源岩(TOC平均为1.5%),其较深位置的烃源岩基本进入成熟阶段,多形成成熟油;沙三段属弱还原-还原性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其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平均为3.5%),大部分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主要形成未熟油;沙一段为湖水咸化、还原性的半深湖相环境,其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高(TOC平均为5%左右),但处于未成熟阶段,主要生成生物气.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雨洪管理焦点历经管网设计、不透水面阈值控制、低影响开发及土地利用管理等过程,呈现“多尺度多视角衔接”趋势。本文聚焦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调蓄功能变化机制及管理应用,揭示了1985-2015年来建设占用耕地是调蓄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发现基于小流域的调蓄功能变化与建设用地强度整体低关联,但局部高相关,高相关的地区位于大城市或某些乡镇周边的建设增长热区,而这些热区的建设用地与调蓄空间规模较大且接触机会更多,是开发之前调蓄空间保护、开发控制以及开发之后综合管理等3个土地利用调蓄目标因子协调不当的结果;最后提出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调蓄视角的雨洪管理“345”模式,即以3个目标因子和5类控制要素为基础,实施土地利用调蓄创建、防御、拓展与保护等4类差别化战略模式,从更大尺度认识老城区和新区的雨洪关联,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本土认知和视野。  相似文献   
7.
自然湿地水质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湿地应用于水质净化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氮、磷.湿地去除它们的机理主要在于土壤、微生物、植物的相互协同作用,同时自然湿地的面积、结构、分布位置等条件对湿地的去污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3种不同类别自然湿地--岸坡湿地、河流湿地以及泥沼湿地的水质净化研究进展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差异,共同点主要在于去污机理研究方面,而差异之处则源自彼此的研究历史及湿地特征.自然湿地水质净化研究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边界区影响研究、退化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恢复、流域尺度可持续发展规划和驱动因素作用下水质净化功能动态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江苏滨海潮滩湿地对潮位变化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桂山  施雅风  张琛 《地理学报》2002,57(3):327-334
通过江苏滨海平原典型淤泥质潮滩湿地断面定位观测和样品测试数据与潮位变化关系研究,探讨海平面上升导致淤泥质潮滩湿地生态演替的可能情景,结果表明,淤泥质潮滩湿地的潜水水位和水质,土壤盐分和养分以及潮滩植物种类和生产量等生态组分与潮位变化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据此关系推断,海平面上升,不仅将直接通过增加潮滩湿地的潮浸频率,而且还通过抬高潜水的水位与矿化度,引起潮滩湿地表土积盐和植被退化,进而导致潮滩湿地生态发生逆向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量下降和生态类型趋于单一,上部的茅草滩,已淋洗脱盐的表土因重新返盐(次生盐渍化作用),茅草生长受到抑制,将逐步被较低一级的盐蒿取代,同时由于海堤的阻碍,损失的草滩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最终将可能消失;下部的大米草沼泽,其外缘将不断为光滩所取代,内缘上侵由于受到其繁殖速度的限制,在海平面上升速率军装大时补偿速度可能赶不上其退化速度,而导致其分布逐渐变窄,甚至消失,中部的盐蒿滩则由于得到上部草滩退化的补偿和下部大米草沼泽退化的缓冲,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类型多样的潮滩湿地最终将由单一的盐蒿控制。  相似文献   
9.
1Chineselakesand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China is a country abundant in lakes. According to statistic data, there are 2,759 natural lakes with over 1.0 km2 each and their total area is equal to 91,019.6 km2. Among these lakes there are 656 lakes with over 10.0 km2 each, whose total area is 85,256.9 km2, 139 lakes over 100.0 km2 each, whose total area reaches 68,264.5 km2, 14 lakes over 1 000.0 km2 each, whose total area reaches 34,618.4 km2. As far as area is concerned, the majority is large…  相似文献   
10.
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流失严重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 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在经济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经 济发展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以及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目前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诸如数据的科学准确性、研究的时空尺度问题、指标体系的统一性以及模型化等,研究认为今后应深入耕地 非农化内在机制的研究、加强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加大对耕地社会、生态价值的研究以及开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