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本文通过北京顺义台气氡和体应变,气压,水位,水温及气温的综合对比观测,论证了地下水逸出氡日变曲线存在潮汐现象,其值与体应变固体潮理论值密切相关。由于用气氡资料预报地震是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个新探索,因而本项工作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际观测基础。 相似文献
2.
????????????YRY-4????????TJ-2???????????????2008??2010???????????????????????????????????????????????????峱???????????????о??????????????????????????????????????????????? 相似文献
3.
地壳应变场常用钻孔体应变仪进行测量,而周期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的短周期气压波是影响体应变仪工作的一种长期因素.本文以Evertson等人推导的体应变短周期气压干扰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体应变气压影响系数与气压周期、岩石弹性参数和井孔深度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由于体应变观测井孔存在耦合效应,又建立了大气压垂直载荷作用下观测井孔耦合系数计算方程,比较了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体应变气压影响系数理论观测值与无孔岩石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并与涞水、顺义、东三旗和昌平台的Sacks体应变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这对地震前兆微动态信息背景场的探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首都圈地区涞水台等Sacks体应变与同井水位数字化分钟值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雷暴时段二者潮汐观测曲线会发生同步显著畸变异常。经小波分析、回归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并与气压资料比对,证实这是由于雷暴引发了气压瞬间突变而产生的干扰,其幅值比背景值分别高近8倍和11倍,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雷雨季节的6~8月。进一步研究了周期气压波对体应变与井水位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并将雷暴日与无雷日气压对体应变和井水位的影响系数曲线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钻孔应变观测是地壳岩石应变相对测量的主要方法,对其附加应力场的研究,可以有效分析岩石压应力向探头的传递过程,可对应变仪有关力学参数的设计和观测数据的物理解释提供帮助。考虑到外加应力在岩石、水泥和仪器钢筒等3层介质中传递的实际情况,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圆筒方程,推导轴对称应力作用下岩石压应力的传递系数公式,分析影响机制,并给出有关变化规律曲线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昌平台Sacks体应变仪观测曲线年变现象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北京昌平台Sacks体应变仪观测曲线年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结合井水位、抽水和降雨等实际观测资料,分析后认为,台站附近农田机井季节性抽水和地下水的自然补给是造成体应变年变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探讨了体应变与井水位的定量关系和物理机制,同时对地震预测中所关心的“破年变”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钻孔体应变仪同震变化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震形变反映了来自震源区的变化,它是建立地形变与地震之间关系的最直接桥梁,因而对地震预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钻孔体应变仪属于高精度地形变观测仪器,最适合揭示短期形变变化.我国使用的体应变仪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引进的sacks型体应变仪(6套),另一类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TJ型体应变仪(约80套).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本形成了以监测震中附近断层预滑动进行地震预测的研究思路,但近些年来,一些大地震前近震源区域的形变变化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应用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安宁河及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出现的显著异常变化,这些异常出现在远离芦山地震震中的区域上;在近震源区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些断层水准变化量极小,在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该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本文也与汶川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进行了对比,认为震前形变“空区”现象可能是强震前的一种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钻孔应变观测系统(岩石、 膨胀水泥和应变仪钢筒)存在显著的井孔耦合效应,只有确定这一耦合系数,才能得到地壳岩石的真实应变值,从而实现不同测点数据的可比性.本文根据双衬套理论及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三维空间应力作用下体应变与面应变观测力学模型,并进一步推导各自井孔耦合系数计算式,发现两组系数与井孔的受力状况密切相关,分别与不同力源引起的应变信号相对应.亦即应力比(钻孔轴向应力与平面应力之比)不同,耦合系数也不一样,体应变随应力比的增大而下降,面应变则上升. 本文结果还表明平面应力作用下的耦合系数与外加应力无关,只与观测系统本身有关,故数值保持恒定. 此外,文中对其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应变和面应变的井孔耦合系数均随岩石弹性模量和泊松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且前者的幅度较大,井孔耦合材料水泥对二者影响均很小. 相似文献
10.
抽水时体应变大幅度波动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昌平台体应变观测资料与抽水资料的对比分析,论证了间歇性抽水作用是体应变产生大幅度短周期应变波的根本原因。由于水位变化与体应变基本同步,因而本文对地下水位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