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7篇
  202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黄金生产正处于大发展的新时期.尽管现阶段大、中、小型金矿床都具有经济价值,均可开发利用.采取大、中、小并举,大小一起抓的方针,无疑是正确的,有利于促进黄金的生产.但是,从投资效益和长远观点出发,要使我国金矿资源有重大突破和根本改观,彻底改变我国目前金矿分布“多见星星、少见月亮”的状况,则必须以大型、特大型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金属矿化探基础理论的研究:化探方法的基础是阐明和解释形成于矿体周围的近矿围岩、土壤、水、空气和植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无论是与矿床同时形成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或是由于矿床被破坏造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都是化学元素迁移的结果.所以,研究元素在地壳中的迁移,十分重要.需要详细阐明元素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性状,其中特别是元素及其各种化合物在各种温度、压力条件和自然溶剂作用下的可溶性和活动性问题,化学元素在原生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中的存在形式问题以及异常的形态规模与地质气候因素的依存关系问题等.在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确定各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指示意义,建立各种矿床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对异常的解释评价水平. 二、重视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工作:化探工作必须与地质紧密结合.具有一定标志的一定类型的矿床总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寻找的.化探工作选定的目标是否正确,取决于原来的区域地质和区域物化探做得如何.近十年来国外在普查找矿中十分重视区域性工作,许多大矿床都是通过以区域性的基础资料为依据,进行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区域成  相似文献   
3.
华南含金建造中的有机碳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凯  翟建平  刘英俊  于辰声 《矿床地质》1998,17(Z1):159-162
对华南赣东北元古界双桥山群、挂东下寒武统水口群和湘东泥盆系等3个不同时代的含金建造岩石中有机碳的分析与金含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后认为:华南3个主要含金建造均是以富含有机碳为显著特征的。有机碳含量总平均值分别是0.17%、0.89%和0.19%。有机碳对含金建造的形成与后期地质改造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环境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世界許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在于容易被发現的矿床的数量日益减少,急需这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当前迫切的找矿任务,特别是找寻不出露地表的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目前約可分为四类,即岩石化学方法、水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和气体化学方法。岩石化学方法按采样对象不同,又可分为金属量測量法(采取現代坡积残积层的样品)、分散流法(采取現代水系冲积层的样品)及原生分散暈法  相似文献   
5.
江西南部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岭一带花岗岩出露很广,过去因工作不精细,曾把这一带的未变质的花岗岩认为都属于燕山期花岗岩。笔者等1957年底在江西南部沿汽车路进行路线地质踏勘时,无意中在南康牛颈圩之南鹅公头的公路旁发现南康县龙回花岗岩岩基的南部与泥盆纪峡山砂岩底部成明显的沉积接触。情况如下:该层峡山砂岩  相似文献   
6.
沉积有机质的喇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凯  刘英俊 《沉积学报》1993,11(3):64-71
本文用激光喇曼光谱显微探针研究了选自广西、湖南和New Caldeonin(澳大利亚)的11个有代表性沉积变质岩样品中的沉积有机质。有机质有两个主要喇曼频率振动区域:1600cm-1峰和1350cm-1峰。文中对这两个特征喇曼谱峰的归属进行了说明,讨论了不同类型沉积有机质特征喇曼谱峰的差异和不同变质演化阶段有机质产生的喇曼光谱系统性变化规律,指出激光喇曼光谱显微探针技术是一种研究沉积有机质特征十分便利、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Systematic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Proterozoic Lengjiaxi Group in northeastern Hunan Province suggest that the Lengjiaxi Group is a Au-As-Sb-W association-type Au-bearing turbidite formation.The contents of Au,As,Sb,W,Cr,Mn,Pb and Zn in the turbidite formation are more than two times as high as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The low abundance of Ag and th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Au and As are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eatures.In the Au-bearing turbidite formation the enrichment of gold is due to the extensive occurrence of Au-bearing pyrites.Higher contents of Au,W,Sb and Ag in the greywacke indicate that they also exist in the form of heavy minerals.Au,Ag,As,Sb,W and REE in the Au-bearing turbidite formation have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 with the chemistry of the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浙江省绍兴一龙泉隆起带内代表性金矿床的原生及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异常中最主要的指示元素以及它们自近矿至远矿、从矿下到矿上的分带序列和组合特征,并总结出在本区及邻区金矿勘查中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The Upper-Middle Proterozoic epimetamorphic rock series in northern Guangxi is a suite of volcanic-terrigenous clastic formations transforming in facies from mobile to stable, which is similar to Eparchean normal argillo-arenaceous sediments both in petrochemistry and in REE geochemistry.The Upper-Middle Proterozoic Suberathem in northern Guangxi is characterized by primordial enrichment of As and Sb, significant depletion in Sr and Hg, bimodal or polymodal distribution of Au and other ore-forming elements, and high variation coefficients and strong mobilities of Sn,Cu,Ni,Au,Ag,As and Sb.The trace element associ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dominance of siderophile and chalcophile elements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d that of lithophile ele-ments occurring in the Upper Proterozoic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northern Guangxi is developed a series of ore-bearing formations with the Sibao Group as the protogenous basement and the Danzhou Group and Lower Sinian series as the derivative cap strata.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含镓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英俊 《矿床地质》1982,1(1):51-60
一、前言元素镓自1875年发现迄今,虽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但其大量应用却很晚。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多部门已找到了镓的新用途,特别是它被认为是继锗、硅之后最有发展前途的半导体材料,因而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其年产量和消费量都正在逐年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