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广东省矿泉水资源丰富,形成条件好。文章搜集了广东省矿泉水现状以及开发方面的各项数据信息,通过整理比对,发现广东省矿泉水具有分布范围广、分布与地质构造的走向大体一致、品种全、储量丰富以及补给条件好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源地污染、开发力度有待加强以及市场指导力度弱。再借鉴国内外矿泉水开发利用的经验,对广东省矿泉水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布点、加强矿泉水资源保护、适当加大开发力度与科学规划矿泉水市场的建议,并认为应使矿泉水产品多样化、系列化,联合旅游业,扩大消费领域,使广东省矿泉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2.
对中山市5个区域的48条主要河涌水体与2间污水处理厂各工艺流程水体进行样品采集,运用固相微萃取进行前处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样品中佳乐麝香、吐纳麝香和酮麝香这3种合成麝香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以及探讨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中合成麝香的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合成麝香已经普遍存在于中山市的河涌水体中。中山市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河涌水体中合成麝香总含量相对其他区域最低,中部地区河涌水体中合成麝香含量亦较低。2)中山市雁企涌和魁魁涌等28条河涌水体中的主要合成麝香为佳乐麝香,一埒涌和乌沙涌等13条河涌水体的主要合成麝香为酮麝香,仅有苏埒涌和石军涌等7条河涌水体的主要合成麝香为佳乐麝香和酮麝香这2种合成麝香。3)氧化沟和A2/O工艺均能对合成麝香产生一定的去除效果。污水处理厂A对佳乐麝香、吐纳麝香和酮麝香的去除率分别为86.94%、72.15%和89.36%;而污水处理厂B对以上3种合成麝香的去除率分别为82.09%、85.73%和87.90%。4)2间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以及污水处理厂A的紫外消毒亦可对合成麝香产生进一步的去除效果;2间污水处理厂均能对酮麝香产生比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更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在饮用水、灌溉农田和工业生产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湛江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湛江市的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湛江市市区在2001年和2011年丰水期期间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了10年间湛江市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变化,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Ⅰ类水仅占13%,Ⅴ类水比重高达67%,2011年接近一半的监测点属于Ⅴ类水,超过六成的监测点处于Ⅳ、Ⅴ类水.对比2001年和2011年可以看出,2001-2011年期间湛江市市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未有明显变化,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严重,主要污染物为NH4+,NO2-和Fe.  相似文献   
4.
探讨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的各级水处理工艺与水体中合成麝香含量之间的关系,对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合成麝香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珠海市的2间自来水厂与1间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对该3间厂各级水处理工艺流程水体中的3种合成麝香:佳乐麝香(HHCB)、吐纳麝香(AHTN)与酮麝香(MK)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合成麝香在各级水处理工艺中的浓度变化规律,并研究合成麝香的去除效果及其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合成麝香已经存在于磨刀门水道中,在自来水厂A和B的水源水中MK的浓度最高,是主要的合成麝香;2)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对合成麝香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自来水厂A和B对HHCB的去除率分别为53.98%和55.95%;对AHTN的去除率分别为57.84%和59.84%;对MK的去除率分别为85.12%和78.51%;3)这3种合成麝香在污水处理厂C中均有检出,且在该污水处理厂的整个水处理工艺流程中,HHCB浓度最高,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所收集的生活污水中的主要合成麝香为HHCB;4)污水处理厂C对HHCB、AHTN和MK的去除率分别为71.96%、73.68%和94.20%。因为合成麝香属于有机微污染物且有生物富集性等特点,研究其在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中的去除规律,可以为水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合成麝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面对珠江水量统一调度的新要求,采用Copula函数对珠江流域内3个控制性水文站的径流量进行研究,分析其丰枯遭遇概率。结果显示:1)三大水系两两间丰枯同步的概率大于丰枯异步的概率(汛期西江和东江除外),其中北江与东江径流量一致性较好,丰枯同步的概率最大,其中全年丰枯同步的概率高达69.88%,汛期丰枯同步的概率为63.36%;西江与东江丰枯同步的概率最小,汛期只有47.88%;西北江丰枯同步的概率居中,全年、汛期和非汛期丰枯同步的概率分别为55.10%、56.02%和50.12%。2)三大水系三维联合分布研究表明,三大水系丰枯同步的概率在全年、汛期和非汛期均较大,依次为40.16%、38.11%和36.49%,其中同丰和同枯的概率远大于同平的概率。3)利用三大水文站的联合分布,可获得各水文站不同径流量遭遇的概率,以及特定概率下各水文站径流量的可能组合,可对珠江水量统一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湛江市地下水灌溉适宜性,选取2016年枯水期(3月)与丰水期(9月)共55个地下水样品数据,基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运用模糊综合优化模型对灌溉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Wilcox、USSL图解法以及参数MHR等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市地下水偏酸性,岩石与水的相互作用是控制该区地下水化学的主要机制,Cl·SO_4-Ca·Na、HCO_3-Na、HCO_3-Ca为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湛江市93%的浅层地下水和41%的中深层地下水适宜灌溉,丰水期地下水整体的灌溉适宜性优于枯水期。USSL图中93%、Wilcox图中94.5%的地下水样品适宜灌溉,但中深层地下水样中59%的MHR、31%的KR、77%的PI偏高,不适宜长期灌溉。农业水资源利用应以浅井开采为主,部分区域不适宜采用本地地下水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共48个湖库水体中的土臭素(GSM)、2-甲基异茨醇(MIB)和2,3,6-三氯苯甲醚(TCA)等5种嗅味物质进行检测,并探讨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处理工艺中嗅味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同时研究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湖库水体中嗅味问题最严重的是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和深圳6个城市,各市湖库的嗅味物质平均浓度为70.93~116.61 ng/L;中山、珠海与江门3个城市的嗅味问题不明显,各市湖库的嗅味物质平均浓度为22.78~58.82 ng/L;珠江三角洲的湖库中浓度最高的嗅味物质是MIB、TCA和GSM,这3种嗅味物质占了嗅味物质总浓度的80.18%~100.00%;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中的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嗅味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混凝沉淀阶段;污水处理厂对MIB、TCA和GSM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5%、57.40%和72.90%;自来水厂对MIB、TCA和GSM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14%、69.63%和36.86%;强化混凝沉淀实验中,当嗅味物质初始浓度为200 ng/L时,Al2O3投加量为13.75 mg/L可使得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最佳且保证铝盐不超标,嗅味物质浓度增大时Al2O3投加量也需增大;反应体系的pH值处于5~8时,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最佳;混凝搅拌速率越快,嗅味物质的去除率越高且越快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海珠区地表水中致嗅物质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广州市海珠区地表水中的致嗅物质及其毒性,在海珠区珠江前后航道与湖泊池塘采集了21个水样,采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其中的土臭素、二甲基异茨醇等5种致嗅物质进行含量检测,并根据水样相关富营养化指标,探究这些致嗅物质的分布和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海珠区地表水中含量最高的两种致嗅物质依次是土臭素(4.0~69.0 ng/L)和二甲基异茨醇(4.1~24.9 ng/L);异臭味问题最严重的地表水体是珠江水,其次为湖泊池塘,水厂取水口的异臭味问题不明显;珠江前航道中致嗅物质的含量高于后航道,其中含量最高的河段为鳌洲码头段至广州大桥段,含量高达40.2~69.0 ng/L;致嗅物质的含量和分布与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广州市海珠区地表水的净化和治理形势严峻.另外,在可检出的浓度范围内,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茨醇对发光细菌抑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