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江西省耕地转移驱动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构建涵盖农业生产、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和耕地向林/草地转移的江西省土地用途转移驱动机理模型,采用分段估计逐步增加解释变量的方法测度了人口、社会、经济、区位和自然因素等驱动土地用途转移的机理。研究表明,人口规模是江西省土地用途转移的重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在短时间内起决定性作用,各种驱动力以各种方式组合来增强或者减弱其对区域土地用途转移的作用效果。其中,农业人口规模及生产投入要素是影响江西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平原面积比例及土地管理政策是江西省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过程的重要解释变量;农业人口比重、地形坡度、粮食产量及非农产业是江西省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揭示了解释了江西省在众多驱动力作用下土地用途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湖区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金艳  史娜娜  邓祥征 《地理研究》2009,28(4):1022-1030
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提出的评估概念框架,考察鄱阳湖湖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形成机理,构建了鄱阳湖湖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征指标体系,并利用多主题1km栅格成分数据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鄱阳湖湖区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表征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形成了鄱阳湖湖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实现了各分区单元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辨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了支持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它们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形成了鄱阳湖湖区的10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本文辨识了鄱阳湖湖区精细栅格水平上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本研究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及其空间辨识方案,为鄱阳湖湖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开发与保育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区划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区划,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区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的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区划系统(SIZES)。该方法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层次表征、位序矩阵生成、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辨识和动态区划边界生成四个模块,它们能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区划边界的生成。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层次表征模块和动态区划边界生成模块是主要模块,而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征指标体系和生成区划单元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利用SIZES将锡林郭勒盟划分为6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科学合理地解释了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为指导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管理,提供了具有时空特性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 driving the land-use conversion at regional level by developing and using an econometric approach which is called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SEM). A case study in Jiangxi Province of China is conducted by establishing the SEM,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equation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nd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to built-up area and land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cover/grassland from 1988 to 2005. And then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ethod of piecewise estimation to represent the influences of the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society, economy, location and geophysical conditions on the process of land-use conversion in Jiangxi Province.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population is a predominant factor driving the land-use conversion at counties, while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re determinant factors in the short term for the entire Jiangxi Province. Specifically, the size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agricultural input determin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a large extent; population size, plain area proportion at counties and land management policies together affect the direction and magnitude of convers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built-up area;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proportion, terrain slope, grain production and non-agricultural industry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cover/grassland. Furthermore, the explored mechanism also reveal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land use changes driven by a series of factors in Jiangxi Province. Finally,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factors prove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the land-use conversion need to be considered when the land management agencies make out the land use planning to optimize the land use, exp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onserve the cultivated land.  相似文献   
5.
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滇池沉水植物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6年4-11月对滇池24个典型点位沉水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共发现16个调查区存在9种沉水植物,以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wrightii)等为主,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近岸3 m以内水域,盖度在10%左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种类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透明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盖度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对有机物和藻类的耐受能力较强,马来眼子菜和篦齿眼子菜适于生长在高营养盐的环境.滇池沉水植物恢复初级阶段的关键是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抑制藻类的生长,其次是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草海东风坝内和外海南部适于进行沉水植物恢复,外海北部实行控藻治理,外海东部需改善水体有机物浓度和营养盐条件,外海西部以沉水植物自然保育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3个维度,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开展新疆南部地区风沙扩散风险评价,然后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优化关键景观格局组分,构建多层次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 区域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孕灾环境较为脆弱;和静县、阿合奇县生态本底较好,而盆地及其南部各县易于风沙扩散,尤其是和田地区、且末县及若羌县;绿洲人口和农业生产高度聚集,易损性较大。② 46.53%的区域沙源丰富,立地条件差,风沙扩散风险较高。区域下垫面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类型是影响风沙扩散的最主要因素,风场强度是区域沙源扩散的主要诱因。③ 基于MCR模型,构建20条生态廊道连通生态源地,包括5条河流型、9条道路型和6条绿带型廊道;其中,1号和4号廊道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余廊道沿塔里木盆地外缘呈圆环形分布;同时,判别出30个生态节点,包括A类生态节点7个,B类生态节点23个,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和巴州,可以通过建设防护林带、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等措施降低风沙扩散风险。研究结果为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扩散风险防控与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