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吉平 《地震》2012,32(2):52-6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有关震前该区域地壳变形情况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给出了沿龙门山地震带地倾斜及跨龙门山断裂断层水准剖面临震前变化的特征: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康定、汶川及茂县台地倾斜无明短期显变化;6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除耿达场地观测到较大幅度变化有争议外,其他断层观测场震前均未观测到突出的短临前兆性异常变化。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大区域地震活动性资料及震前沿南北地震带显著形变异常点分布特点,探讨了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应变积累过程,认为近震源区域无显著短期前兆变化现象很可能与震中区域介质所具有的高应变、小变形性质有关。另外,也不排除地形变观测点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4、2005和2008年台湾CWBSN(Central Weather Bureau Seismic Network)的18个宽频带台站记录的数据,2008年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的2个宽频带台站数据和日本MASN(MeteorologicalAgency Seismic Network)的1个宽频带台站数据.通过互相关方法提取瑞利波的经验格林函数,利用相匹配滤波的时频分析技术测量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利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给出台湾地区8s、12s、16s、20s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图,结果较好地揭示了地壳内部、尤其是浅部地壳的横向速度变化.研究表明,短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同地表地质结构、地形密切相关,滨海平原、屏东盆地以及宜兰平原为低速区,西部丘陵、中央山脉以及海岸山脉地区为高速区;不同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显示,整体上低速区随相速度周期的增大逐渐向东移,这与台湾地区地壳内部速度的分布特征和构造特征基本一致.此外,屏东地区一直处于低速区,这可能与该地区布格重力负值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强震前后地壳变形异常强度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安福  张晶  延旭东  吉平 《地震》2002,22(1):61-69
采用标准化的F统计量给出了异常强度的定量描述方法,在变形监测台点比较密集的西南地区构造了变形异常强度场。通过对异常特征空间分布随时间演化图像及强地震前后变形异常分布图像的研究,讨论了地震成组活动模式下变形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变形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探讨了变形异常集中区与平静区(变形空区)与地震活动空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地震活动空区内外小震活动与变形场分布之间的微动态联系。  相似文献   
4.
印尼强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牛安福  吉平  高福旺  孟国杰 《地震》2006,26(1):131-137
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及2005年3月29日印尼苏门答腊8.7和8.5级地震引起的同震地倾斜、地应变、体应变和重力波变化及衰减过程特征,给出了不同仪器进行的同类观测同震波衰减特性的差异及不同区域衰减过程相近等特性。对同震形变波衰减特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仪器工作参数、观测点附近的观测环境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及理解强地震衰减过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 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 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① 自2013年1月起, 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 沿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 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 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 ② 鲜水河、 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 地倾斜、 应变、 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 GPS水平、 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 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 ③ 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 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 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 而是减小. 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 因此, 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9 ~2007期GPS速度场数据,通过块体模型择优得到了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主要块体边界带变形的适用模型,并给出了块体边界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宝兴-汶川段张压速率较小,为0.5 ~ 1.8mm·a-1;汶川-茂县压性相对显著,速率达1.8~3.8mm·a-1;鲜水河断裂带张压及走滑速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即炉霍以北张性滑动速率(8.1mm·a-1)比左旋走滑速率(4.8mm·a-1)大,炉霍-道孚段张压速率与走滑速率基本相同,道孚-康定段呈现出左旋走滑速率减小、张性速率增大的变化趋势,康定-石棉段表现出较明显的左旋走滑性质;小江断裂带走滑速率明显大于张压速率;红河断裂带空间分段性较为明显,北西段滑动量较小,但存在一定的张压分量(景东段速率4.7 mm·a-1),南东段(个旧以西)以走滑为主(速率4.5mm·a-1).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升、降轨InSAR形变场及余震精定位结果反演得到的同震滑动模型,通过PSGRN/PSCMP程序获得同震水平形变场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结合玛多MS7.4地震周边形变同震阶变台站分布特征,探讨同震应力场变化与同震阶变台站分布间的关系。模拟得到的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此次玛多地震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水平形变量主要集中在巴颜喀拉块体内,其次是北部的柴达木块体;羌塘块体以及祁连块体同震水平位移量较小;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作为一条NE倾向的走滑型断裂,断层上盘区域滑动量明显大于下盘,模拟得到的最大水平形变量达1380mm;形变同震阶变的台站主要集中分布在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以及西秦岭等地区,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位于此次玛多地震同震正应力变化正值区域,而西秦岭等地区则处于玛多地震同震剪切应力变化的正值区域,即出现同震阶变的台站与同震应力场变化的正值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潮汐频段提取地震前LURR异常,九寨沟地震前,300km范围内的多个应变观测台站出现LURR异常,其中相距96km的两水台EW分量Y值最大达到3.27;LURR空间演化特征显示,在震前约9个月内震中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异常"集中—增强—减弱"过程,证明该地区在长期应力累积的背景下,应力的不断累积增强导致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岩石出现不断损伤或弱化,最终位于树正断裂上的应变能积累超过了介质强度而引发了此次地震。  相似文献   
9.
吉林汪清7.2级深震前东北地区形变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安福  张兴科  张晶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4,24(1):76-81
2002年6月29日在吉林汪清(43.5°N,130.6°E)发生Mb7.2地震,深度593km。该次地震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后,我国大陆发生的一次重要地震事件。该稿首先讨论了深震区与昆仑山地震带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对该地区观测的倾斜和短水准近几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与地震相关的形变场异常场特征:①震前2~3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倾斜异常阶跃;②东北地区地倾斜存在远离震源的特征迁移;③华北地区短水准出现特征波形异常,并沿痰庐地震带迁移。  相似文献   
10.
强震前形变潮汐异常判识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晶  陈荣华  杨林章  吉平 《地震学报》2006,28(2):150-157
通过对永胜倾斜、侯马应变数字化固体潮汐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孕震系统进入失稳的临界状态时,微量级的形变突变可能受到引潮力的触发作用. 阶变异常与引潮力的方向、断层走向的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首次将形变异常与附加引潮力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索临震前形变异常的物理机制及判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