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鄱阳湖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0年1月对鄱阳湖各站点沉积物的采样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DTP)与可溶性正磷酸盐(DIP)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各站点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DTP和DIP的含量及其沉积物中TP与IP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各站点表层沉积物(0 -2cm)间隙水中DTP的平均含量为0.134...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GIS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本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并以污染指数评价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系统所实现的评价和预测功能,以实现地下水的合理保护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遵义市海龙坝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的GIS系统是以遵义市海龙坝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的功能。并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系统所实现的评价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4.
太湖东部湖湾水生植物生长区底泥氮磷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速林  朱梦圆  朱广伟  许海 《沉积学报》2014,32(6):1083-1088
为了解太湖东部湖湾(贡湖湾、光福湾、渔洋湾)表层底泥中氮、磷的污染特征及其与水生植物生长的关系,采集了各湖湾滨岸带水生植物生长区的表层底泥,探讨了水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对表层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及总有机碳(TOC)等含量的影响,并对表层底泥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生长密集区底泥中TN、TP、TOC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水生植物零星生长区,说明水生植物的生长对太湖东部湖湾表层底泥中营养盐与有机碳含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底泥中TOC与TN含量呈显著相关性(R2=0.832 8),而与TP的相关性则较弱(R2=0.166 5),反映了TOC在湖泊底泥中的沉积可能成为湖泊氮的重要来源,而对磷的影响较小.利用有机指数与有机氮指数两种方法分别对东部各湖湾底泥进行污染评价,贡湖湾、光福湾、渔洋湾底泥有机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142 7、0.228 6与0.208 6,均属较清洁与尚清洁水平,而各湖湾有机氮指数平均值均为Ⅲ与Ⅳ级,说明底泥已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氮污染.因此,对水生植物零星生长区表层底泥中氮含量的控制与削减有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预防与治理.  相似文献   
5.
影响地下水水质变化的因素较多,且地下水由于水体循环周期比较长,自净能力比较脆弱,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难恢复原状,并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应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监测,建立动态预测模型。根据地下水水质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地下水水质动态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动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建立的模型较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流量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速林  刘占孟  尤本胜 《水文》2006,26(6):36-37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本文根据地下水流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个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的地下水流量预测模型,并将其用于遵义市海龙坝的地下水流量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建立的模型较符合本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沉积物和水界面磷的交换通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扩散模型法与实验培养法对鄱阳湖沉积物和水界面间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界面交换过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利用2种方法得到鄱阳湖各站点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在沉积物与水界面间的交换方向不完全相同,大部分站点沉积物是磷的源,其中,利用扩散模型法估算的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52和0.047 mg/(m~2·d),而实验培养法测得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平均交换通量则分别为0.25和0.24 mg/(m~2·d),且各站点利用扩散模型法测得磷的交换通量均小于实验培养法的计算结果.此外,上覆水溶解氧浓度及水体温度对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交换过程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温度越高,溶解氧浓度越小,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交换越强烈.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速林  周文斌 《湖泊科学》2010,22(5):649-654
利用分级提取法对鄱阳湖沉积物进行了磷形态的分级提取和测定,系统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包括铁磷(Fe-P)、钙磷(Ca-P)、铝磷(Al-P)、可溶性磷(DP)等无机磷(IP)及有机磷(OP),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基本具有从河口地区监测点向湖区监测点方向升高的趋势,垂向分布上总磷及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沉积物(0-2cm)中总磷含量为578.36-813.55mg/kg,主要由无机磷组成,无机磷中以Fe-P含量最高,最大值达350.24mg/kg,占总磷的40%以上,Ca-P、Al-P含量相当,约占总磷含量的20%左右,而以DP的含量最低,含量在5%以下.有机磷含量约占总磷含量的15%左右.另外,沉积物中TP含量与Fe-P、Al-P、Ca-P及OP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OP含量与Fe-P、Al-P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Ca-P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