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富营养化是现今各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其中蓝藻水华暴发是全球富营养化水体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蓝藻水华将产生大量的蓝藻碎屑,其对水质及生物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向中宇宙系统添加微囊藻碎屑,分析其对水体不同形态营养盐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体不同形态的营养盐浓度均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中水体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最高分别达到3.86和0.36 mg/L;浮游植物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在前9天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至实验初始水平.此外,附着藻类生物量在微囊藻碎屑加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浮游植物快速增殖引起的水体透明度下降有关.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丝蚓生物量随微囊藻碎屑的分解持续增长,在第20天达到生物量最大值.本研究通过模拟太湖梅梁湾生态系统,探讨微囊藻碎屑对水质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的途径及机理,为富营养化湖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建沉水植物群落是修复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关键.河蚌可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因此放养河蚌常被用于沉水植物群落恢复的并行手段.河蚌是鳑鲏产卵的重要基质,因此河蚌可能促进鳑鲏种群发展,而鳑鲏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密刺苦草、大鳍鱊和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宇宙试验研究河蚌和鳑鲏对附着藻的影响,以及鳑鲏对水质和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结果发现:鳑鲏显著增加了水体总磷、总溶解性磷、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而对总氮和总溶解性氮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河蚌对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总株数、根冠比及苦草最大叶长均无显著影响,而显著增加了苦草的单株平均生物量,这可能与河蚌组较高的附着藻生物量有关.鳑鲏未显著影响河蚌与苦草间的关系,但鳑鲏的出现显著增加了附着藻类生物量;此外,鳑鲏还降低了苦草的根冠比,而增加了苦草的最大叶长,这可能与鳑鲏引起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升高,以及植物表面附着藻生物量显著升高有关.鳑鲏属于小型杂食性鱼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广泛,与沉水植物关系密切,且易在修复后的湖泊中形成优势鱼类,因此在湖泊修复和管理中应加强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放养河蚌,提高水体透明度以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是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常用手段之一.而小型杂食性鱼类鳑鲏依赖河蚌繁殖,河蚌放养可能会促进鳑鲏种群的发展;而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仍研究较少.于2018年11 12月通过原位受控实验,设置对照组、河蚌组、鳑鲏组和河蚌+鳑鲏组,研究了鳑鲏(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与河蚌(背角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鳑鲏显著增加了上覆水总氮、总磷、悬浮质和叶绿素a(Chl.a)浓度;但并未显著影响无机悬浮质的浓度,说明鳑鲏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较弱.此外,鳑鲏显著增加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蓝藻的比例.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并未受鳑鲏的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其中以轮虫为主.鳑鲏组的底栖动物总丰度(主要为水丝蚓)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鳑鲏对水丝蚓的摄食压力较低.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总磷、Chl.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河蚌虽然抵消了部分鳑鲏对水质(如氮、磷和悬浮质浓度,以及Chl.a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等)的负面影响,但其对浮游动物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湖泊生态修复和管理中,需要关注和重视鳑鲏等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物理(网簖等)或生物(放养肉食性鱼类)等方式将其控制在较低密度水平,从而降低这些鱼类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生态修复效果的长效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