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首次在红河断裂带内的花岗糜棱岩中发现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高分辨率平插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成分中的C元素平均含量约为10%,指示无机成因,并非某些菌类微生物,结合XRD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纳米颗粒成分来自花岗糜棱岩的造岩矿物。通过对各种形貌特征的纳米颗粒观察、筛查和规律分析,探讨了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及构造意义,认为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岩石破裂形成球粒状纳米颗粒、球粒状纳米颗粒粘聚形成片状、片状纳米颗粒卷曲成管状以及管状纳米颗粒脱落聚集四个阶段,其中后三个阶段为纳米颗粒的后生构造变形阶段,指示红河断裂带构造环境的多期次变化。断裂带内球粒状纳米颗粒可能是在宏观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最小变形产物,其结构或变形特征蕴含丰富的宏观构造活动信息,是传统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之外的新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西藏拉萨达孜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2014—2015年夏季逐时降水数据,研究达孜县日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以及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等指标。结果表明:降水主要集中于晚上,尤其是后半夜,白天降水较少。降水量最多的时段为1:00—7:00,降水次多时间段为19:00—23:00,降水量最少的时段为12:00—18:00,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凌晨4:00,而最少为午后13:00;降水最易发生于21:00至次日9:00,最不容易产生降水的时间段为13:00—17:00,降水次数最多时间为凌晨4:00,与降雨量最大值出现的时刻相吻合;降水强度最大时段为20:00—22:00和1:00—7:00,降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1:00,其次为22:00,最小值则出现在13:00;降水量与降水频次以及降水强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降水量的变化受降水频次影响程度较降水强度的大;达孜县夏季降雨以短时间段的降水为主,短时降水频次比长持续时间降水次数多,且短时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大于较长时间的降水。  相似文献   
3.
张程  杨洪祥  冯嘉  刘俊来 《岩石学报》2019,35(9):2926-2942
中下地壳的底辟上升是地壳中物质运移和热传递的一种重要机制,由这种机制产生的一系列穹窿构造不仅为揭示区域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了解地壳深部物质流动的窗口。辽东半岛的古元古代造山带内就发育有这样一套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为了深入理解这套花岗片麻岩穹窿的成因以及对造山带演化的影响,本文对其不同构造层次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特点和变形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典型的花岗片麻岩穹窿可分为三层结构:混合岩化的花岗岩内核、发育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幔部以及含大型构造透镜体的外壳。其中核部花岗岩塑性流动变形发育,并具有明显的交代现象。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由靠近岩体的角闪岩相到远离岩体的低绿片岩相,并且没有明显的退化变质特点,拉伸线理具有统一的NW-SE方向。根据年代学数据与区域构造分析,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是在区域收缩体制下花岗岩底辟形成的产物,其出现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带变为一个由垂向和横向对流作用为主导的热造山带。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振动碎岩技术作为解决硬岩钻进难题的新方法,其技术可行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验证,但是对于超声波振动下硬岩破碎机理的认识还存在不足。超声波振动下岩石表面径向响应位移与内部损伤状态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监测岩石在超声波振动过程中表面不同深度处的径向响应位移,利用应力波传播理论从能量耗散角度分析了岩石表面不同深度监测点径向响应位移的时空演化与岩石内部损伤发展的关系,得出超声波振动下岩石损伤主要由振动头高频冲击岩石造成的Hertz锥形环状裂纹和超声波振动交变应力产生的疲劳拉伸裂纹造成的,Hertz锥形环状裂纹的扩展深度为10 mm,疲劳损伤裂纹主要在10~20 mm深度处产生,超声波振动下岩石发生局部宏观破碎前存在着明显的径向响应位移征兆,岩石表面径向响应位移可以作为超声波振动下的破坏判据。本文的研究对于丰富超声波振动下硬岩的破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汤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7年3月17日公开发表中药汤剂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1916名患者,其中14篇报告了不良反应,有2例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发热、腹痛、呕吐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能延长患者1年生存率[RR1.28,CI(1.16,1.44)]、2年生存率[RR=2.25,CI(1.59,3.17)],改善患者生存质量[MD=9.88,CI(6.97,12.79)];抑制实体瘤的生长[RR=1.30,CI(1.17,1.44)],稳定肿瘤的大小[RR=1.18,CI(1.08,1.28)],降低甲胎蛋白水平(AFP)[MD=-53.26,CI(-70.33,-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带瘤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控制肿瘤发展,保护肝功能。但受纳入试验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矿山开采沉陷信息可视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化平  张程  杨可明  江娜娜 《测绘工程》2010,19(3):51-54,58
矿山地下煤层开采引发地表沉陷变形,可造成土地破坏、房屋倒塌等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基于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结果,利用ArcGIS的ArcScene模块实现地表变形预计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并以预计的下沉量为例进行可视化结果的等值线绘制、任意剖面图制作、任意点位形变信息提取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寒旱区浅湖冰封期分层动态与其对湖泊新陈代谢速率的影响,于2016—2019年对乌梁素海气象与冰雪条件、冰下水体环境开展原位观测,分析水温和溶解氧变化特征、冰下混合层的出现与发展动态及其对代谢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观测期内乌梁素海整体水温较高(可接近10℃),冻结期水温结构主要由稳定的上部逆温层和下部弱逆温层构成,并可逐渐过渡为融化期的上部逆温层-下部混合层结构;溶解氧由上到下衰减,甚至在底部形成缺氧区域(<2 mg/L);受盐度影响,乌梁素海中下层水温升高至一定阈值(约6~8℃)后形成冰下混合层并随辐射增加快速发展;溶解氧动态由光合产氧与呼吸耗氧平衡决定,光合和呼吸速率的时间变化主要受冰雪条件、透射辐射、水温和混合过程影响;特别是,混合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光合产氧和呼吸耗氧速率,调控了水温与溶解氧结构动态.  相似文献   
8.
张程  黄文峰  李瑞  杨惠杰  赵雯  林战举 《湖泊科学》2022,34(4):1186-1196
伴随结冰过程的盐分排出是驱动冰封浅湖营养盐动态变化的关键过程,影响湖泊水质、环境与生态演变.为探究湖冰冻融过程如何改变寒区浅湖营养盐条件,采用自制定向冻结装置开展了无机氮磷营养盐溶液(NH3-N、NO-2-N、NO-3-N、PO3-4-P)的室内冻结试验,结合现场采样分析评估了冻结排出效应对典型浅湖氮磷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盐度(以NaCl表征)是影响冻结排出效率的关键因素;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冰内营养盐浓度升高,但冻结分离系数减小;若盐度升高,冰内营养盐浓度和分离系数均增大,主要与未冻卤水泡的形成有关;3种形态的无机氮、磷酸根的分离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将试验结果应用于内蒙古乌梁素海结冰期氮磷营养分析,计算表明湖冰冻结排盐过程不仅造成湖水各类营养盐浓度升高,同时改变无机氮素构成、氮磷比等营养结构状态;特别是若湖泊盐度发生变化,氮磷营养盐的冻结排出效率及其差异性均会显著改变,增加冰封期湖泊营养条件的时空变异性.本文结果可广泛应用于定量评价冰层冻融过程对冬季湖泊营养条件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演变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