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期为淡水湖,其中高分异度介形类组合代表近静水的浅湖环境,单种或近单种土星介大量出现层位指示缓流水环境,大量原生双壳类共生可能指示静水、较深水环境。据地层中介形类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组合-沉积环境带,分别为:①少量湖沼种出现(积水洼地形成带)——湖泊前期,②单种缓流水种连续出现(湖泊初始形成带)——高湖面初始形成期,③高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富集(浅水大湖带)——高湖面水深加大期,④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深湖带)——高湖面最盛期,⑤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双壳类连续富集(湖泊变浅带)——高湖面略下降期,⑥缓流水介形类繁盛、双壳类多少不等(湖泊水位下降带)——古湖泊退缩期和⑦介形类稀少带——古湖泊快速消亡期。贝壳堤剖面所见双壳类在现代介形类调查区域没有发现,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进一步指示大体相当MIS3阶段时期柴达木盆地比现代更温暖的气候背景,降水条件好于现代。  相似文献   
2.
湖泊沉积介形类丰度、分异度是环境的敏感指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形类在湖泊沉积环境研究中作为有效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较长期以来,习惯用介形类属种组成和变化来反映不同的环境。事实上,一些普生种、广域种对环境变化并不一定很敏感,但在数量上有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环境变化不易作出准确的判识。另外,对于一些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属种由于生境知识知之甚少,很难确切说明它们的环境意义。而对一些新属种就更难以获得相应的环境信息。加之第四纪介形类演化时限较短,属种组成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因此,沿用原来介形类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当前高分辨率定量分析湖泊环境变化的要求。作者最近完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库车巴什基奇克组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对新疆库车前陆盆地及北部坳陷中生代主要储气层巴什基奇克组介形类、轮藻和孢粉化石的研究 ,认为该组主体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4.
5.
介形类中华豆石介族(Tribe Sinoleperditiini)主要分布在华南及邻近地区. 其所有成员均发育下垂“V”字型肌痕, 是豆石介科中的一特殊类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下垂“V”字型肌痕不断向腹部延伸. 中华豆石介族的产出时代仅限于泥盆纪, 延限与泥盆纪几近一致. 根据广西象州上伦村早艾姆斯期中-晚期上伦组中华豆石介族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所含下垂“V”字型肌痕垂直高度与闭壳肌痕垂直高度比值(th/ah)的研究, 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物地层序列——泥盆纪中华豆石介族生物地层序列. 此序列由11个组合组成, 涵盖泥盆系7个阶.  相似文献   
6.
彭金兰 《第四纪研究》2000,20(3):296-296
介形类在湖泊沉积环境研究中作为有效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较长期以来,习惯用介形类属种组成和变化来反映不同的环境。事实上,一些普生种、广域种对环境变化并不一定很敏感,但在数量上有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环境变化不易作出准确的判识。另外,对于一些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属种由于生境知识知之甚少,很难确切说明它们的环境意义。而对一些新属种就更难以获得相应的环境信息。加之第四纪介形类演化时限较短,属种组成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因此,沿用原来介形类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当前高分辨率定量分析湖泊环境变化的要求。作者最近完成云南鹤庆盆地HQ钻孔42.85m长岩芯柱的介形类分析,这是至今国内分辨率最高(200a/样)的介形类  相似文献   
7.
花粉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中全新世以来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中部的草甸/草原混合生态群落, 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孢粉记录显示草原发育时期, 莎草减少, 区域气候是相对干旱的, 在时间上对应季风相对弱的时期. 依据唐古拉山垭口湖、阿洪错和错那3个淡水湖泊钻孔孢粉分析, 定量重建的温度和降水指标, 探讨该地区8200 cal a BP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变化. 8200~6500 cal a BP, 尤其是8200~7200 cal a BP, 植被以草甸/草原混合生态群落为主, 显示强季风控制着青藏高原中部; 6000~4900, 4400~3900以及2800~2400 cal a BP时期区域植被以草原植被为主, 应是3次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 4900~4400 cal a BP期间植被类型由草原向草甸转变; 6500~5400和 3000~1600 cal a BP出现两次大的变干事件; 数值摸拟估计, 高原中部接近于现今的环境, 最早可能出现在6500 cal a BP, 自3000 cal a BP以后高原中部季风性降水和湿度逐渐减少至现今水平, 可能在700~300 cal a BP出现一次小冰期变冷事件.  相似文献   
8.
云南鹤庆盆地15万年以来的介形类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鹤庆盆地HQ钻孔剖面分析出介形类13属.32种.根据介形类丰度、分异度及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合孢粉、总有机碳含量(TOC)、碳氮比(C/N)、碳酸盐含量等的分布,将鹤庆盆地近15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初步划分为5个阶段,同时又划分出若干亚阶段.总的气候特征为冷期偏湿、暖期偏干,在冷湿和暖干的宏观波动背景上存在次级波动,反映出其气候变化的区域特性.同时.各气候阶段基本可与深海氧同位素V28-38钻孔、黄土/古土壤序列邙山剖面反映的气候阶段相对比,又显示出其气候变化的协同性.在构造与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在11790aBP左右湖盆被彻底切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