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收集伽玛测井解释的各种修正参数,进行测井数据解释,将伽玛测井解释(五点式反褶积分层解释)结果与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系统误差为1.0457,在0.9~1.1之间,符合规范(《γ测井规范》(EJ/T 611—2005))要求,证实了伽玛测井工作在湖山铀矿2号带资源量升级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认为伽玛测井可以应用于湖山铀矿勘查。  相似文献   
2.
涝渍害是中国除干旱以外对农作物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涝渍害的发生和发展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2021年7月至8月间,中国北方多地降水达到历史观测极值,而相应时期地面的涝渍害发生和发展状况及其时空特征并未得到有效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中国大陆土壤水分站点日数据和被动微波遥感卫星SMAP反演土壤水分日产品获取中国高精度表层土壤湿度数据(0—10 cm);随后,结合田间持水量数据计算土壤表层相对含水量。在此基础上,以连续10 d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等于90%为标准,分析中国大陆2021年7月1日—8月25日的涝渍害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融合后的土壤水分产品较原始的SMAP微波土壤水分产品精度具有明显的提高;(2)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田种植区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等于90%的最长持续天数均为56 d,土壤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说明了本文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出土壤涝渍害的情况;(3)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受灾较为严重,其中黑龙江的西部和河北、河南、山东发生的涝渍面积最大。中国大陆耕地部分受涝渍灾害区域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2左右,重灾区面积为1.940×105 km2;(4)黑龙江的西部及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较往年降水偏多,这与涝渍害受灾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四川理塘海子山地区放射性地球物理特征及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在区内开展了地面伽马总量面积测量和地质-伽马能谱综合剖面测量。通过地面伽马总量面积测量,了解了海子山地区的伽马放射性背景,分析了其放射性特征; 通过地质-伽马能谱综合剖面测量,初步判定了研究区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放射性异常性质,分析了各主要地层岩石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特征。研究表明: 区内出露的燕山晚期花岗岩有较高的伽马总量背景值,且伽马总量异常的展布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花岗岩体的铀含量背景值较高,显示了区内良好的铀源条件; 研究区外围西侧有与NE向的断裂破碎带有关的查清卡温泉异常点,地表泉华具有极高的伽马总量测量值,且伽马能谱测量显示其为铀、钍混合异常点。根据查清卡温泉异常点的地质和放射性特征,并结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初步判定本区铀源可能为深部含铀流体或铀富集在深部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中,铀元素通过泉水迁移至地表沉淀富集,提供了下一步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宁蒗盆地地处扬子古陆块的活动边缘,在构造上亦属吸纳和调节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应力应变的构造转化带。为了研究云南宁蒗地区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及盆地类型,通过对宁蒗地区开展的数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分析了宁蒗盆地内部及相邻地区的构造格架特征,认为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受控于断裂;通过对宁蒗新生代盆地的沉积建造、控盆构造的时空演化及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认为宁蒗盆地是比较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其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古新世末至始新世初盆地拉分打开阶段、始新世初至始新世末拉分盆地沉积阶段、始新世末至中新世盆地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5.
皇甫川流域百里香草原和人工沙棘灌木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仪、LI-3000A叶面积仪等,对皇甫川流域百里香草原和中国沙棘灌木林的优势植物进行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测定,同时还测定了植物水分、土壤水分及群落地上生物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得到了这两个群落优势植物光合和蒸腾的日变化特点、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两个群落优势植物叶片含水量、自然饱和亏及水势等植物生理水特征。通过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的蒸腾失水和土壤水分的分析,探讨了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产生的这两个群落生态水的一些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当前复合地基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以优化为目的的新的生长点,长短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处理形式,其优化设计即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基础上实现最佳经济性的优化目标。本文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以长短桩桩体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全部约束条件均按相应规范要求给出,建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同时给出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此算法能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对工程设计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推广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同等地质条件下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全长桩、全短桩和天然地基4种地基加固方案进行了应力和变形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用相同荷载时,全短桩加固地基的特性接近天然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地基的特性接近全长桩加固地基.对比全短桩加固地基和天然地基,...  相似文献   
8.
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使不同程度的森林扰动现象频繁发生,对森林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大面积森林扰动监测及其影响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之一,Landsat系列卫星是最为常用的一类数据。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Landsat卫星图像用于大面积森林扰动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主要方法包括全地面覆盖制图、抽样方法和与较低空间分辨率图像复合方法 3大类,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强度折减和容重增加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以变形变化趋势为边坡破坏判别标准的强度折减法和容重增加法,对某水电站高边坡进行了三维稳定分析,得到了三维最危险潜在滑动块体及相应的安全系数。同时与广义楔形体法二维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以边坡变形变化趋势为破坏判别标准,基于强度折减法和容重增加法的三维边坡稳定分析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南京河西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京河西地区粉质粘土的土工试验资料,对其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土体的力学指标与物理指标的变异性及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给出相应的数学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结论可作为区域性地基基础可靠性设计相关参数选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