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伊乐藻-草鱼圈养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十多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特别是城郊湖泊,围栏圈养草食性鱼类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养鱼过程中,由于大量投喂商品饲料和过量利用湖泊水草资源,加之湖滨人口不断增加等多种原因,导致不少草型湖泊水生植被退化,水草消失,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湖泊整体功能下降。 伊乐藻是1986年从国外引种东太湖的高等沉水植物,已在东太湖归化,并被广大渔民用作草食性养殖鱼类的饲料。本研究是充分利用伊乐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易种植、生物量大、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研究了在浅水湖泊人工种植、采收时间和刈割方法,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测定了草鱼对伊乐藻的消化吸收和饲料系数;研究了伊乐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等,从而在浅水湖泊中设计和建设伊乐藻—草鱼圈养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即以种植伊乐藻为中心,并以它作为草食性鱼类饲料和在水界物质循环的中介,在湖泊大系统内建立的草—鱼平衡系统,以提高湖泊养鱼产量和其他水产品产量,改善渔业水质和优化湖泊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太湖鱼类区系变化和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之前,太湖有鱼类107种、25科,属4个生态类型:洄游型、江湖洄游型、河流型和湖沼型.自2002年9月至2006年1月进行了太湖鱼类采集,共采得鱼类60种、18科.其中,除放流的鱼类外,都能在封闭的湖泊环境中完成生命周期(湖沼生态型);团头鲂、鲮、银鲫和尼罗罗非鱼属移植种类.团头鲂、鳙、鲢、草鱼和青鱼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每年向湖中放流的鱼类;鳗鲡则是自1976年起放流从长江采捕的鳗苗.20世纪50年末至1985年,长江和太湖之间人为隔断,不能在静水中繁殖的鱼类在湖中消失,自然鱼类资源下降;加上过度捕捞和对繁殖群体缺少保护,导致鱼类群体小型化.最后,对太湖渔业资源的优化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太湖鱼类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朱松泉 《湖泊科学》2004,16(2):121-125
2002-2003年对太湖鱼类学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8种(和亚种),隶属于15科、18目。比上世纪50至70年代调查的103种减少了55种。分析了鱼类种类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60年代环湖大堤和闸坝建设,阻隔了太湖和长江间的交通,以及水草湖区面积的萎缩和沉水植物的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4.
太湖自然渔业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渔业是太湖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对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从太湖渔业结构分析,目前太湖自然渔业整体捕捞强度过大、资源破坏严重,依据太湖多年渔获物捕捞结果,系统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演变动态,通过对太湖不同生态区域渔获物产量和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太湖自然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捕捞渔具规格和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调整放流鱼种结构和比例,合理发展湖泊渔业的思路,同时,依据太湖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潜力,提出太湖渔业发展要加强渔业环境建设、加强渔业对水环境改善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书讯     
(1)《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由何林福、李翠娥著,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著名地理学家、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作序并热情推荐。全书共分13章,16万多字,主要内容有洞庭湖名称的由来及演变、洞庭湖的成因与变迁、洞庭湖水的来源与去路、丰富的水利资源、富饶的鱼米之乡、珍稀的动植物、瑰丽的万千气象、灿烂的历史文化、旧邑新城、古老的民俗风情、历史上的自然灾害、整治开发等,是一本综合性研究洞庭湖的著作。以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笔再现了洞庭湖的变迁史,描绘出400km洞庭湖的美丽画卷和富饶的鱼米之乡。对水利、水电、水文、农业、气象、环境、地理、旅游等学科的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的师生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册定价4元,邮购者外加0.4元的邮购费,请汇款至:湖南省岳阳市南湖大道岳阳师范学校李翠娥收。邮编:4140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