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部位,其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高原的隆升与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夷平面在探讨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方面的可靠性,首先总结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夷平面相关研究的前期成果,并结合最新年代数据,确定了不同区域主夷平面的发育和解体年代;再利用古河道拟合等方法定量评估了相关夷平面的隆升量;最后探讨了主夷平面的性质及其隆升过程。研究发现,陇中盆地及周边的地区的高海拔低起伏地貌面是被抬高的先存夷平面;不同区域主夷平面的发育与解体时间整体同步,它们自晚渐新世开始发育,并于晚中新世8~6 Ma左右解体;模拟结果表明,美武高原主夷平面自晚中新世以来相对陇中盆地隆升了约1 400~1 600 m,并且早更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明显大于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时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SD-I型声波检测仪对山西寿阳15号煤层进行超声波速度测定;利用MTS815岩石伺服试验机进行强度实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纵波波速与煤岩强度的关系以及动静态弹性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岩单轴抗压强度与纵波速度呈较好的指数关系,单轴抗压强度随纵波速度增大而增大;煤岩的动静态弹性模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且煤岩的动态...  相似文献   
3.
以华风集团高清虚拟演播室建设项目为案例,论述了高清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系统建设、系统调试、天气预报节目业务实现环节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和难点。根据气象电视节目制作要求,在从虚拟演播室系统系统建设到节目制作业务化的整个过程中,重点解决了音频系统延时量计算、绿箱景区施工、绿箱景区灯光布局、绿箱色键抠像调试、摄像机定位与跟踪调试、气象数据调用与转换共6个关键性技术问题。此次业务系统实践的成功是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全国气象影视行业高清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和推广的很好尝试。  相似文献   
4.
师伟  李孟  樊洪波 《探矿工程》2016,43(12):12-17
针对保德区块中低阶煤储层压裂过程中容易出现砂堵影响储层改造效果的问题,根据研究区块的地质条件,结合水力压裂时裂缝在煤层中的扩展规律,分析了保德区块煤层水力压裂出现砂堵的4类主要原因,分别为煤储层裂隙相对发育造成压裂液滤失量增加、压裂沟通高渗透性的顶底板、煤储层本身有效厚度大滤失量增大及多层合压造缝不充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使用清洁压裂液、适当提高并稳定施工排量及优化压裂施工设计,为现场的水力压裂施工和提高煤储层改造效果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论冰川颤痕     
颤痕是冰川作用地区由冰川携带岩屑做周期性或间歇性运动在冰床基岩和冰碛石表面形成的新月形或弧形破裂形态,特征尺度一般不大于1 m。其主要形成机制类似Riedel构造模式中的(R)剪切破裂和(T)拉张破裂,且遵循脆性破裂原理。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和野外考察,从术语学角度将冰川颤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冰川颤痕,包括曲锥形擦口(狭义颤痕)、半月形裂口、新月形凿口、新月形裂纹和新月形断口5种。测量统计结果显示,23组新月形断口的排列间距,KS和JB检验均符合正态和伽玛分布(置信度95%),与岩石节理(破裂)的间距特征一致;25组新月形凿口和35组新月形裂纹的排列间距,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JB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置信度95%)。证明颤痕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保持相等的破裂间距,基本符合饱和模式理论。颤痕的定向性、成组特征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与擦痕、擦面的地貌组合是重要的冰川遗迹判别标志。缺少冰蚀地貌组合的孤立“颤痕”,不具有指示冰川作用的价值。近年报道的山东鲁山没有“颤痕”等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6.
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是上新世温暖气候向更新世冰期-间冰期旋回过渡的重要时段,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也深刻改变了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生态环境面貌。因此,开展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的古气候变化研究是理解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切入点。而兰州盆地地处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衔接位置,对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响应较为敏感,是探讨构造-气候-生态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以兰州皋兰山红黏土-黄土岩芯为研究对象,在已有黄土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学基础上,综合开展了有机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西部黄土高原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3.0~2.2 Ma)的C3/C4植被相对丰度演化历史。结果表明:皋兰山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风成沉积中正构烷烃多以C31为主峰的单峰模式,可能指示了草本植被的主要贡献。而典型黄土层位(L32和L33)的正构烷烃多呈现微生物降解的双鼓包模式,表明饱和烃受外源输入影响。综合对比常规指标、总有机碳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后认为,皋兰山底部黄土的总有机碳同位素不能直接用于重建区域C3/C4植被演化。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表明:在3.0~2.2 Ma时期,皋兰山古生态整体以C3植被为主;C4植被扩张发生在3.0 Ma之前,3.0~2.9 Ma发生C4植被快速减少事件,初步推测这可能与降温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核电站传统结构在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地震破坏,应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将AP 1000核电站的非能动安全理念推广到结构抗震领域,提出了屏蔽厂房基础隔震-调频质量阻尼(BIS-TMD)新型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屏蔽厂房的抗震安全。基于屏蔽厂房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修改了屏蔽厂房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在增加附加质量很小的情况下,实现了本新型结构。基于AP 1 000基础隔震结构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本新型结构的参数优化模型,给出了TMD支座的选型参数,研究了本新型结构的减震机理。通过与传统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TMD结构等比较,表明了本新型结构综合了BIS和TMD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抵御地震大小和频谱、重力水箱水质量、TMD支座和BIS支座力学性能等因素变化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减震效果,稳定的抗震鲁棒性和良好的场地适用性,能够很好地满足核电站抗震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选择巴丹吉林沙漠17个代表性盐湖,采集了2013年春季和秋季湖泊边缘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X衍射分析其盐类矿物组成和百分含量;应用Landsat 8遥感数据提取了上述两时段湖泊面积。结果发现,自春季到秋季13个面积减小的湖泊中,碳酸盐类矿物百分含量均较低,变化不明显;氯化物矿物和总盐类矿物百分含量均有增加,其增加幅度与湖泊面积变化有关。面积减少超过10%的湖泊,氯化物矿物或硫酸盐矿物百分含量总体明显增加;其余面积减少的湖泊,氯化物矿物百分含量均较春季有一定的增加,盐类矿物总百分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与湖泊面积减小程度相比没有更为明显的规律。4个面积增大的湖泊中沉积物的总盐类矿物百分含量和各盐类矿物的百分含量并未呈现显著相关性,表明在该区域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中,湖泊边缘表层沉积物中的盐类矿物百分含量对盐湖萎缩的指示意义相对高于湖泊扩张时期,氯化物矿物百分含量变化对湖泊面积萎缩变化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晚中新世-上新世古生态演化是探讨构造-气候-生态环境相互耦合作用的热点议题,该时段不同区域C4植物是否发生大规模扩张及其在时空维度上如何演化等问题尚存争议。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小水子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总有机碳同位素重建了小水子地区晚中新世-上新世(6.7~3.6 Ma)的植物生态型,并结合周边结果对C3/C4植被时空演化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小水子地区晚中新世-上新世以C3植被为主(平均丰度95%),伴生小部分C4植被;C4植被在空间上以六盘山为界呈现东多西少模式,南北方向上在37°~38° N范围内达到峰值;从时间演化序列上来看,4 Ma前小水子地区生态演化与黄土高原大致相同,晚中新世C4植被含量较高、C3植被含量较低,上新世早期C4植被减少、C3植被增多,大气CO2浓度与区域降水变化可能是植被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 Ma左右夷平面区域构造活动可能导致了小水子地区C4植被差异性演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风成黄土序列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和轨道尺度)的环境演变提供了理想材料,其中轨道尺度上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演变的重要特征。粒度和磁化率分别作为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古季风演化研究。然而,磁化率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在解释区域环境演化时存在差异性,并不能将其总视为暖湿信号。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兰州皋兰山和西津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并与洛川剖面进行空间对比。研究表明,间冰期的磁化率总体高于冰期,但在冰期向间冰期转换的过渡期,皋兰山和西津岩心磁化率值并没有降低到冰期水平,而与弱发育古土壤磁化率水平类似。我们推测该时段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加并非由成壤作用增强贡献,而是源区粗颗粒磁性矿物增加所致,其磁化率增强模式可能同阿拉斯加、新疆黄土类似。由此可见,磁化率增强模式不仅在冰期时黄土高原东西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