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景保  王建  邓楚雄  帅红 《热带地理》2011,31(2):205-210
洞庭湖与江河相通,其生命的兴衰与水沙过程密切相关.文中将洞庭湖系统视为湖泊系统,探讨洞庭湖系统功能健康内涵及其表征指标体系.研究认为:①洞庭湖是一个由其形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经济服务系统功能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水沙过程是湖泊系统各项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②水沙过程与湖泊系统功能及其健康状态之...  相似文献   
2.
基于1956-2015年洞庭湖主要控制站实测水文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近60a来洞庭湖东、南、西三个湖区水位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调弦口堵口至葛洲坝截流后,南咀和城陵矶站同流量下水位均升高,但南咀站平均水位受三口分流能力减弱而下降(0.03 m),城陵矶站平均水位受湖盆泥沙淤积和长江干流顶托作用而上升(1.33 m);三峡水库运行后,湖盆冲淤基本持平,湖泊同流量下水位基本不变,由于该时段长江流域整体为相对枯水期,因而与葛洲坝截流后相比湖泊年平均水位下降约0.31~0.58 m。近60 a来南咀站平均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城陵矶站水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说明湖泊水位影响因素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洞庭湖年内水位存在涨(4-5月)~丰(6-9月)~退(10-11月)~枯(12月-次年3月)的变化特征,葛洲坝运行期丰水期水位上涨明显,三峡运行期各月水位均有下降,受水库调度方式影响7-10月水位降幅最大。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四水入湖和出湖径流大小以及长江干流水情是洞庭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三口来沙变异条件下的洞庭湖冲淤量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支撑力6个方面入手,所采用方法为信息熵法。结果表明"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长沙市以综合得分1.715分居于城市群之首,益阳市为1.410分最低,且"3+5"城市群承载力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承载力是制约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的首要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下成为城市群共同问题;科技创新与区际交流对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环境系统变化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全面揭示洞庭湖近数十年的水情异常与成因,将湖区视作一个大系统来研究。经水位~流量关系等多种方法研究表明:(1)入湖四水尾闾同水位流量减少1200~2800m^3/s,同流量水位抬高0.49~1.28m;(2)荆江三口分水比减少19.2%,分沙比减少25.1%:(3)澧水、松滋、南洞庭湖等主洪道的水位流量关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4)天然调蓄能力下降40%,湖口同流量水位抬高1.80~2.50m;(5)7~8月湖垸关系常处于危急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恶性循环,导致了湖泊环境系统功能的变化,而由下荆江3处裁弯所引起的江湖水沙调整则加速了其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对水情的复合响应是:入湖水沙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洪水位普遍抬高1.50~1.80m,湖口有时出现江水倒流,洪水涨率增大,高洪水位持续时间长等异常水文现象,且给湖区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压力。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951-2005年长系列实测泥沙等资料为依据,从泥沙淤积特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上,探讨了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效应。研究表明:由于洞庭湖区始终处于淤积状态,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导致了泥沙淤积循环演进的格局,以至于使泥沙的灾害性效应与资源性效应均在湖区得到充分的显示。主要表现在:①塑造了水体滩地、泥沙滩地、湖草滩地、芦苇滩地等类型滩地,构成了湖泊巨系统的主体;②孕育或诱发了泥沙淤积→洲滩扩展、围垦→调洪功能下降、鱼类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链:泥沙淤积→洲滩扩展→洪涝、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植被洲滩浮涨→血吸虫病、害鼠致害灾害链;泥沙淤积→洪溃决堤→土地沙化灾害链。这些淤积型泥沙灾害链给湖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③近55年间,泥沙塑造土地约98.13×104hm2,人类合理开发利用洲滩资源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地挖沙加高防洪大堤2-3m,累积土石方约55×108m3,节省了购买大量原材料的开支。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景保  常疆  李杨  周亮  喻小红 《热带地理》2007,27(4):311-316
以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系统为例,在明确河湖库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方法对洞庭湖流域各类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全流域河湖库塘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106.19亿元,约占湖南省2004年GDP(5612.26亿元)的19.7%,其中,城镇和农村生活供水、工农业生产供水、水力发电、内陆航运等直接利用价值为415.698亿元;调洪、输沙、水资源贮存等间接利用价值为690.492亿元。可以认为,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湖南省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维系生态环境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洞庭湖区钉螺孳生环境与生态灭螺防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景保  朱翔  李敏 《湖泊科学》2000,12(2):140-146
洞庭湖区的钉螺面积广布,血吸虫病流行,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表明,血吸虫病是湖区的一大生态环境灾害;它的中间宿主钉螺孳生环境是入湖泥沙沉积恶性循环的结果,频繁的洪溃灾害,扩散了垸内钉螺;水利工程为钉螺的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急需采取生态灭螺防病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60年洞庭湖泊形态与水沙过程的互动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历史文献、图件及1951~2009年长系水沙等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洞庭湖形态与水沙过程的互动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湖泊形态与水沙过程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近60年间,水沙过程以多种形式改变湖泊形态特征值,如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水深变浅以及湖面﹑湖容依次减少1840km2及130×108m3;同时湖泊形态特征值改变也引起水沙特性变异,在1951~2002年间湖盆蓄水量呈明显的增减波动,但同流量下汛期水位普遍抬高1.2~1.90m,西﹑南﹑东洞庭湖水位变幅依次增大1.61m、1.39m和1.35m,各主要水文站前5位最高洪水位排序的年份均出现在湖面积(容积)历史最低值,泥沙淤积率为70%以上;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及"退田还湖"后,高、中水位下湖盆调蓄量有所减少,城陵矶丰、枯水位分别降低1.12m及0.35m,西湖区与东南湖区的泥沙输出比均呈增大趋势,泥沙淤积率减至35.9%。其互动响应机制,可概化为泥沙淤积循环→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湖面湖容缩小→水沙特性异变→改变湖泊形态→水沙特性变异的互动响应动态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作用于洞庭湖系统功能的水沙过程人手,探讨水沙过程变异下湖泊系统功能的连锁响应认为:①洞庭湖是一个由其形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系统功能共同维系的巨系统;②水沙条件变化导致湖盆结构变形、湖面湖容缩小、生物多样性不稳定、航运里程缩短、水环境净化能力减弱、东方田鼠与钉螺极度膨胀、鱼类捕捞产量和水资源量减少等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年径流泥沙的演变特征及其动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洞庭湖1951 ̄1998年径流泥沙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的全面分析表明,径流泥沙关系密切,其相关系数r=0.9013。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总体均呈同步减少趋势,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由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产水量大,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连年兴建的水利工程及工农业、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未能对四水河流水文特征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其入湖径流泥沙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故没有对湖泊径流泥沙的演变造成深刻影响。而由长江中游河段的调弦口堵口,下荆江系统裁弯和葛洲坝截流所引起的3次江湖水沙关系调整,即是导致洞庭湖径流泥沙缓减速减的主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