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馥  张永生  郑绵平  苏奎  邢恩袁 《地质学报》2015,89(11):2141-2151
陕北奥陶纪盐盆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研究表明:马五6亚期,盐盆存在"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即东、西部盐坳和中部隆起,东、西部盐坳在钾矿化情况、溴氯系数反映的水体咸化趋势方面初步显示了陕北盐盆东、西部沉积环境的差异。本文通过东、西部盐坳典型钻井马五6层位沉积学分析,揭示了马五6时期东、西部盐坳在水体深度变化、浓缩趋势、含钾量、淡化层段厚度、陆源物质输入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西部盐坳受海水影响大,水体变浅且持续淡化,泥质分布反映陆源物质贡献少,对钾盐的沉积与保存均十分不利。而东部盐坳受海水影响小,与西部盐坳水体联通性差,在马五6时期环境更为封闭,具体表现为淡化夹层分布数量少、厚度薄的特征;水体持续变深并浓缩咸化;泥质夹层较多,反映了相较于西部,陆源物质对其影响更大,上述特点为钾盐沉积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条件及可容空间。东、西部盐坳沉积环境对比表明东部盐坳对成钾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初步查明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在区域上分布4套烃源岩,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索伦组)、中二叠统(哲斯组、吴家屯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下石炭统(白家店组、红水泉组).其中上二叠统和中二叠统中的暗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迭百余米、累计厚度迭数百米至千余米,区域分布广,依据有机地球化学主要指标(有机碳、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是本区上古生界2套区域主力生烃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可望构成松辽及外围地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新层系.  相似文献   
3.
鸡西盆地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已在多口钻井中发现油气显示。早白垩世城子河组为一套夹数个海相泥岩层的含煤岩系,形成于滨浅湖—沼泽的沉积环境,为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层。本次对该层位泥岩样品的常、微量元素全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盐度指标Sr/Ba在0.11~0.38之间,碱度指标(Ca+Mg)*20/(Si+Al)为0.2...  相似文献   
4.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烃源岩海侵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馥  蔡进功  高福红 《沉积学报》2009,27(4):650-656
太平林场组作为孙吴—嘉荫盆地最重要的生烃层位,与松辽盆地海侵层位嫩江组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该盆地萝北剖面和黑龙江剖面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太平林场组底部沉积时为高盐度强还原的水体环境,这与嫩江组早期的海侵咸化水体特征一致,且向上具有水体盐度及还原性降低趋势。综合前人研究中的古气候,古生物等方面证据,认为在早白垩世,孙吴—嘉荫盆地为松辽古湖盆一部分,太平林场组与嫩江组为同一湖盆沉积,且遭受了海侵。太平林场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保存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转化成烃,可为该区油气生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g/cm~3,1.6~2.2g/cm~3和大于2.2g/cm~3的密度,分离成1,2,3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不同密度组分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有机碳分配方式的差异性.密度分组后各组分的质量、有机碳量回收率基本上达到100%.表明密度分离方法可信,且对烃源岩的破坏较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组分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碎屑有机质,经盐酸处理后,有机质颗粒表面干净,而2,3组分中只见有大量的矿物颗粒,但能谱分析显示了C元素的存在.这些特征表明1组分为生物碎屑有机质,而2,3组分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相混合.有机碳分析表明,1组分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4.24%,但其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1.11%;2,3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26%,2.77%,两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90%以上.由此看来与无机矿物相结合是烃源岩中有机质较为重要的赋存方式,这部分有机质对全岩生烃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运用低温冷冻成核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梁ZK02孔早—中更新世石盐样品的纯液相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获得158个均一温度数据。所测石盐样品的镜下形貌显示有石盐“人”字晶特征,其内部流体包裹体呈负立方体晶形,且测试均一温度数据与包裹体粒度相关性不明显,指示了测试石盐及包裹体原生性良好,其最大均一温度可代表古代夏季气温。最大均一温度测试结果表明:(1)早更新世最大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25~30 ℃温度区间,高泥质、粉砂岩性特征指示早期气候较为温和,淡水补充相对丰富;晚期盐类矿物含量升高,反映干旱程度升高;个别时间段夏季温度高于40 ℃,呈高温干旱特征。(2)中更新世温度位于30~35 ℃温度区间,出现了更新世以来最高温度50.6 ℃,包裹体最大均一温度与高含量盐类矿物共同指示了高温干旱环境特征。与早更新世相比,中更新世环境温度总体呈升高趋势,蒸发盐含量升高,干旱程度增加,温度波动加剧,显示出中更新世更加不稳定的气候特点,与世界范围内中更新世总体气候特征一致,且盐类分布显示这种气候不稳定性在大浪滩地区自早更新世晚期就开始显现了。结合石盐包裹体古温度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砂砾岩孔隙含钾卤水矿成矿模式进行补充:早更新世较为温和湿润的环境下,风化盐分和N22古盐发生溶滤,汇聚形成含盐卤水,赋存于阿尔金山前冲洪积扇砂砾岩孔隙中,历经中更新世的高温蒸发,最终形成KCl砂砾岩孔隙储层卤水矿床。  相似文献   
7.
王伟  侯献华  郑绵平  高星  樊馥  刘青 《地学前缘》2021,28(6):146-154
罗布泊是我国重要的钾盐勘探区,因地表松散,造成地震激发和接收效果差,噪声干扰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利用过井LDK01的两条交叉石油地震勘探测线,针对目标层信噪比低、干扰波类型多等问题,首先采用了分频分时去噪技术有效压制野值低频噪音,其次利用锥形FK滤波压制强面波干扰,然后利用空变时变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改善近地表激发接收条件能量差异性,最后利用俞氏子波反褶积提高纵向分辨率,通过对不同高分辨率去噪技术的组合应用,处理过程中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等动力学特征,提高剖面成像质量。借鉴罗西1井揭示的地质资料,清楚识别了侏罗系底界、白垩系底界、古近系底界、古近系上段底界、新近系底界、新近系上段底界6套界面,为进一步完善罗布泊钾盐深层成藏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岩石热解、氯仿沥青抽提、饱和烃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首次在漠河盆地依列克得组发现的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由煤、油页岩和页岩构成,有机碳(TOC)质量分数>10%,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2,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6%~0.59%,属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达到很好级别。烃源岩有机母质均以陆生高等植物输入为主,也有水生生物的输入,反映原始母质具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源的特征。依列克得组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含盐度及还原性具有较大的变化,处于淡水湖-咸水湖的交替状态,沉积水体分层比较明显,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卤水型钾盐是近期新发现的一种以砂砾层为储存介质的氯化钠亚型钾盐资源,其中,以黑北凹地—大浪滩次级盐湖凹地工作程度较高,研究也相对深入。该区已经求取该类型KCl资源量(333)约3.5亿吨。对该类型成矿地质体的解剖可对该区钾盐找矿在面上和纵深拓展提供借鉴。鉴于此,笔者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系统收集了该区的钻井、测录井及地震探测资料,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属性分析,对比钻孔揭露储卤层岩性特征,获得研究区域内中深部孔隙储卤层地震响应特征:储卤层底部同相轴振幅较强、局部连续性较好,顶部同相轴为中-强振幅,内部多为弱反射振幅,成团块状;瞬时频率属性表现为中-低频反射特征;甜点属性表现为顶、底为甜点高值而内部为甜点低值的特征;包络属性表现为顶、底为异常高值而储层内部为低值分布。通过对地震剖面及钻孔资料分析,建立了砂砾储卤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标志,为预测中深部储卤层分布范围及优选水文-地质钻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初步查明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在区域上分布4套烃源岩,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索伦组)、中二叠统(哲斯组、吴家屯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下石炭统(白家店组、红水泉组)。其中上二叠统和中二叠统中的暗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达百余米、累计厚度达数百米至千余米,区域分布广,依据有机地球化学主要指标(有机碳、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是本区上古生界2套区域主力生烃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可望构成松辽及外围地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新层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