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奎屯河流域中下游地区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夏季影像,提取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信息;再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区域地表温度(LST);然后在对不同地类LST进行归一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2000-2010年LUCC与LST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地类包括草地(28.9%)、耕地(29.3%)、沙地(29%)等;10 a间人们将大量草地和其他地类开垦为耕地,耕地增长了37.6%;在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生态恢复情况可观,其中草地虽缩减了23.2%,但其植被覆盖度增加且LST降低了3%;盐碱地恢复为草地部分(13.1%)的LST降低了12.7%,开垦为耕地部分(14.6%)的LST降低了21%.  相似文献   
2.
潘鑫 《地下水》2011,33(5):174-176
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使得城市水资源面对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水资源安全形势出发,在分析了城市化与水资源安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西安水资源安全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西安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水资源安全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太湖蓝藻提取的研究中,较少将国内高分系列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为此本文基于2019年太湖不同蓝藻暴发时期的高分六号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法、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阈值法和多光谱绿潮指数(multispectral green tide index,MGTI)阈值法对太湖蓝藻进行提取以寻求提取太湖蓝藻的最佳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RF不同输入变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019年太湖南岸和梅梁湖的蓝藻水华富营养化较为严重,NDVI阈值法明显将部分轻度蓝藻漏提,MGTI阈值法对中、重度蓝藻的识别能力不如NDVI法,而RF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太湖蓝藻.其中将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水体指数作为输入变量的RF法提取中型暴发期的太湖蓝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9%和0.97.研究太湖蓝藻的提取方法对太湖的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其他湖泊蓝藻的遥感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龙羊峡地区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玉莲  霍清  潘鑫  田滔  李生虎 《地质通报》2018,37(7):1246-1257
青海龙羊峡地区侵入体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岩石中Al_2O_3=11.78%~15.11%,K_2O=3.57%~5.58%,A/NK=1.14~1.63,A/CNK=0.87~0.97,TFe O/(TFeO+MgO)=0.74~0.91,岩石具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用LA-ICP-MS测得龙羊峡侵入岩体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43.5±2.9Ma(MSWD=5.2)和247.2±1.7Ma(MSWD=0.97),这2个年龄被解释为岩体侵位年龄。代表了印支运动在西秦岭造山带西段与东昆仑造山带转换衔接部位的共和坳拉谷的构造演化的地质记录。青海龙羊峡地区侵入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确定,对研究共和坳拉谷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在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资源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资源。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单位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数字化档案已在许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种发展趋势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文件、图纸、照片、录音和录像等原始的记录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上,并准确、高效地提供给有关信息需求者。  相似文献   
6.
地表温度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参数,遥感是获取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温度的一种切实可行手段,但现有的单一传感器无法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LST数据,限制了遥感地表温度数据的深入广泛应用。现有的降尺度方法难以生成无缝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且降尺度效果易受高空间分辨率LST数据缺失及有效时刻分布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表温度日变化模型DTC(Diurnal Temperature Cycle)偏差系数解算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采用FY-4A、MODIS和Landsat 8的LST数据生成晴空及多云条件下逐小时100 m的无缝LST数据。方法主要包含4部分:(1)利用空值重建方法获取无缝的FY-4A的LST数据;(2)建立FY-4A LST数据的DTC模型;(3)采用时空融合模型对MODIS的LST数据进行空间降尺度;(4)解算DTC模型偏差系数,获取逐小时100 m分辨率的无缝LST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降尺度精度,可获得晴空及多云条件下无缝高时空地表温度数据,且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缺失和有效时刻分布对本文方法降尺度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广西北部湾人造陆域吹填土生物固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微生物对岩土工程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选取黑曲霉、放射型土壤杆菌及地衣芽孢杆菌3株菌种,首先通过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种及其培养液掺入土样后对土样固结特性的影响情况,然后借助矿物和化学成分分析及土粒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初步探索微生物改良吹填土机制。研究表明,掺入微生物菌种及其培养液后土样的压缩系数av1-2均有降低,压缩模量Es1-2均有增加,最大降幅和升幅分别为29%和37%;土样的矿物成分没有改变;土中高价阳离子明显减少,但这不是造成土体压缩特性变化的主因;掺入放射型土壤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后土样土粒的比表面积分别增大到1.49倍、1.45倍,菌株改变了土颗粒间的连接状态,从而导致土体颗粒的增多或者土体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选取南京3个典型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与CFD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对3个小区的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其当前舒适度状况。以舒适度最差的小区作为改善舒适度的模拟对象,设计3种改善方案进行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遥感与CFD相结合的技术对城市居住区尺度的舒适度研究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欧孝夺  甘雨  潘鑫  江杰  覃英宏 《岩土力学》2022,(S1):367-374
以南宁第三系膨胀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探针法研究含水率、干密度、温度及体积变形率对重塑膨胀岩试样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塑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随着含水率、干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含水率从10.4%上升至21.9%时,其导热系数最高上升了135.7%,当干密度从1.50 g/cm~3增加到2.00 g/cm~3时,其导热系数最高上升了133.9%,主要原因是含水率的增加减少了土中空气的热阻作用,干密度的增加使土颗粒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在潜热传输的作用下,重塑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长而升高,土颗粒在温度的影响下粒径不断增大并发生聚集,为潜热传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重塑膨胀岩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长呈现缓慢增长和迅速增长2个不同的阶段;重塑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随体积变形率的增加而降低,当变形率从0.5%增加到5%时,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降幅在5.7%~29.5%之间,这是由于吸水膨胀后膨胀岩试样更为松散,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减少。  相似文献   
10.
杨英宝  潘鑫  丁远 《测绘通报》2022,(S1):44-46
以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探讨测绘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育德”与“育才”统筹兼顾的实现方法和路径。本文从思政元素的设计、助力课程思政实现的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等角度,对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寓教于学,充分强化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作用,为同类型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