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10多年来,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的深入,取得的成果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致使地学期刊中有关测年的论文越来越多,尤以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为主。目前,国内常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单位、测年方法及期刊中误差描述如下表所示。还有的论文文中描述同位素比值及年龄的误差为1,而在表中同位素比值给出相对误差(±σ),或年龄没有误差的现象[7]。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地下水浅埋深条件下,水位降深为0-40cm、0-55cm、0-70cm、0-85cm、0-100cm时给水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室内风积砂的排水实验获得实测给水度,分析实测给水度与经验公式计算的给水度和水位降深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水位降深小于毛细上升高度时,给水度较小,并随着水位降深的增加而增大。当水位埋深大于毛细上升高度时,给水度由毛细上升高度段及毛细上升高度以上段组成。毛细上升高度段,给水度随着水位降深的增加而增大,给水度较小。而毛细上升高度以上段,给水度较大,并随着水位降深的增加趋于定值。雷志栋公式计算的给水度与实测给水度最相近。而Nachabe和Duke公式在进气值高度上计算的给水度都比实测给水度大。这些成果为浅埋深情况下地下水位波动的准确估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资料,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及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朋曲流域1990—2020年冰川边界信息,研究了近30 a来朋曲流域冰川面积的分布、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冰川面积持续缩小,冰川面积的退缩率为1.52%·a-1,对比不同时段冰川退缩特征发现,研究时段朋曲流域冰川退缩加速。(2)1990—2020年冰川分布面积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5900~6100 m之间冰川分布面积最大。(3)1990—2020年各坡向冰川均表现为退缩趋势,其中南坡冰川退缩率最大,北坡最小。(4)与坡向类似,不同坡度等级的冰川也呈现退缩趋势,冰川退缩主要集中于15°~45°范围内,其中30°~35°之间冰川退缩速率较快。(5)综合分析区域的气温与降水数据可知,研究区冰川面积变化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气温上升、降水减少有可能是导致冰川退缩加速的主要原因,相比而言,前者对冰川退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210Pb测年建立年代标尺,利用黑龙江省连环湖阿木塔泡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探讨了研究区约220年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研究表明,1790-1820 AD期间,植被类型可能是以禾本科为主的草甸草原植被,沙地类型以固定沙地为主,气候相对较凉湿或环境几乎不受人类活动的破坏,湖泊营养较丰富.1820-1930 AD期间,草甸草原植被中禾本科和菊科植物比例下降,藜科和蒿属植物比例增加,固定沙地减少、半固定沙地逐渐增加,气候逐渐变干或可能伴随人类破坏环境的活动增强,湿地面积减少.1930-1980 AD期间,针叶乔木松树比例有所增加,草甸草原植被中菊科植物比例是220年来最高的,藜科植物也略有增加,而禾本科和蒿属植物比例下降,推测此阶段固定沙地持续减少,半固定沙地扩张到220年以来面积最大,指示气候进一步变干且伴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强度增加,湖泊湿地面积进一步减少.1980-2000AD期间,草原植被中藜科植物的比例是220年以来最高的,流动沙地面积明显增加,湖泊湿地面积锐减,结合气象数据,得出此期的植被变化是由人类大范围围湖造田以及湿地水田化等活动导致的.2000-2010 AD期间,研究区周围以桦木/鹅耳枥属和栎属为主的落叶阔叶乔木比例增加,草原植被中藜科和菊科植物比例是220年以来最低的,揭示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积明显减少,结合气象数据,认为此期孢粉组合揭示的植被变化主要受人类退耕还草还林,种植桦木/鹅耳枥属、榆属等阔叶植物以及在八支于渠建闸引水至连环湖等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