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根据巷道中上千条断层的统计结果分析,确定5煤层为矿区主滑面,在层滑运动中控制着上下层位各自处在不同的应力场,从而使主滑面上下岩层变形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涟源坳陷煤反射率变化及其与深部断裂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京西地区多种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京西王平村地区作为评价区,对多种遥感图像在地质上的解像能力进行了比较和评述。指出了彩红外像片,侧视雷达像片和陆地卫星图像的应用条件,并分析了各种图像在解译中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多种遥感资料提供的大量的新的构造信息,对北京西山煤田已有的地质认识和成果进行了重要补充和修改,划分出推覆型和滑型两种基本类型的滑脱构造,并详细研究了各个滑脱构造系统的影像特征、展布规律、几何形态、成因机制、演化历史以及控煤作用。  相似文献   
5.
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分析技术及其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对温度和压力十分敏感,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导性主要受煤化过程中应力条件的影响.反射率各向异性分析技术的应用,为煤田构造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简要讨论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一套实用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枝角类溞会由于捕食者的存在而发生形态、行为、生活史等的变化.通过为期10 d对太湖春、夏季优势种同形溞(Daphnia similis)在有幽蚊幼虫(CL)、无幽蚊幼虫(CK)及培养过幽蚊幼虫的过滤水(FL)3个环境水平的模拟实验,发现同形溞在有幽蚊幼虫和培养过幽蚊幼虫的过滤水处理下平均体长、累积产仔数及平均产仔数均显著大于无幽蚊幼虫组,表明幽蚊幼虫释放的信息素能改变同形溞的体长、产仔数等生活史参数,这种改变会降低同形溞被捕食的风险.说明在自然环境下,幽蚊幼虫等无脊椎捕食者能通过直接捕食和信息素的间接作用共同影响枝角类种群.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邓子山矿井构造的观察与研究,并结合地表构造测量进行分析,发现该井田是以岩层的流动变形为特征的重力构造,其中的3号主采煤层是起着润滑层作用的构造分异界面,其上的龙潭组煤系及大隆组、大冶组岩层均发生了强烈的塑性流变,下伏系统的茅口灰岩表现为简单的单斜构造。邓子山井田的重力滑动构造发育于桥头河向斜的翼部,向核部方向重力构造现象逐渐消失,变为简单的水平构造,这可能有利于该矿向深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船表层单囊拖网于2013年2 12月分别在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敞水湖区和草型湖区)采集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样品,同时用刺网补充大个体样品.通过胃含物鉴定,分析湖鲚饵料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季节和湖区间差异,同时测定湖鲚摄食率、肥满度和食物选择系数等.结果显示,湖鲚主要食物为浮游枝角类和桡足类,此外,水生昆虫、轮虫和小型鱼虾也是湖鲚的重要食物来源.湖鲚食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冬季以桡足类的哲水蚤(Calanus spp.)、剑水蚤(Cyclops spp.)为主,夏、秋季则以枝角类的象鼻溞(Bosmina spp.)、裸腹溞(Moina spp.)和盘肠溞(Chydorus spp.)为主.不同湖区湖鲚食物种类差异明显,草型湖区水生昆虫、鱼虾较敞水湖区多,桡足类较敞水湖区少.不同湖区间湖鲚食物数量差异明显,敞水湖区湖鲚平均食物数量为788.98±262.4 ind./尾,而草型湖区仅为298.85±71.1 ind./尾.湖鲚主动摄食大型枝角类,如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低额溞(Simocephalus spp.)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选择指数(Ii)介于0.59~1.00之间.小型裸腹溞(Moina spp.)也是湖鲚主动选择的食物(0.62Ii0.95),但湖鲚对桡足类选择性较低,这可能与桡足类较强的逃避能力有关.湖鲚对食物选择性的季节变化明显,如冬季回避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而夏季则主动选择,但不同湖区湖鲚对食物的选择差别较小.本研究结果有利于从食物网层面剖析湖鲚种群增长原因,进而通过生物操纵理论对湖鲚种群进行控制,最终为形成合理的湖泊渔业结构和湖泊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于2010年5月—2011年2月,对南京市5座中型湖泊型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每季度一次的调查采样,同时测定总氮、总磷、透明度等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等生物因子.共鉴定到浮游动物17科28属,优势种为盔形溞(Daphnia galeata)、象鼻溞(Bosmina spp.)、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多肢轮虫(Trichocerca spp.)、异尾轮虫(Polyarthra spp.)等.5座水库浮游动物年均密度变化范围为72~1401 ind./L,其中河王水库密度显著大于其他水库,而4个季节间浮游动物密度无显著差异.5座水库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02~339μg/L,季节间、水库间浮游动物生物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5座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为营养盐、水温、透明度和浮游植物密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