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自然地理课程蕴含丰富的科学思维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根据自然地理课程中科学思维素材的不同类型,除常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采取微课、在线课程、隐性课程、校外活动等培养路径,同时需要注意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榆林市以北为主要研究区,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结合Arc GIS统计分析功能对2003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耕地变化特征与地形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 2003—2016年榆林市以北地区有超过58.65%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其中草地转林地为主要变化类型,耕地转林地以及草地转耕地变化面积次之,新增耕地多为圆形农田; 2)圆形农田在距离湖泊、河流、道路2 km以内,在海拔1 212—1 263 m区间分布较广,在距离湖泊大于4 km和距离河流7—12 km、24—30 km处,农田面积出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碳、氮稳定同位素为分析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营养关系提供了有力手段,但在大洋鱼类中的应用还很少。本研究以热带东太平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整节脊椎骨作为样品(叉长范围153—242cm),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青鲨的δ~(13)C值和δ~(15)N值及其变化,比较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青鲨δ~(13)C范围为–15.76‰—–13.41‰,最大差值2.35‰;δ~(15)N范围为10.62‰—17.72‰,最大差值7.1‰;δ~(13)C值和δ~(15)N值随个体长度的变化不明显(可能原因是样品鱼均为较大个体),性别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值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表明,通过整节脊椎骨的稳定同位素测定来获得大青鲨的摄食特征信息是可行的。由于基线生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今后可将相对营养级或营养级的变化作为重点,研究人类活动(如捕捞)对大洋鱼类摄食和营养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沉积物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固液界面的分配过程对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的影响,通过采集锦州湾清洁沉积物进行负载砷,利用微生物培养与非生物培养实验,对比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砷铁硫共还原条件下污染体系中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的42 d周期内,液相的总砷量首先砷浓度保持降低趋势,而后再次升高。在培养第3~7 d时液相的As5+迅速被还原,约26%的溶解态砷从液相移除,97%以上的As5+被还原为As3+。同时微生物作用下固相中90%以上铁氧化物矿物逐渐转化为次生的亚铁矿物,固相中结晶态铁氧化物发生明显活化,而硫酸盐还原产物硫离子综合调控体系中游离的亚铁离子和As3+。因此,厌氧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砷,铁,硫同步发生还原,硫离子调控体系中砷和铁环境行为,硫化亚铁成为亚铁矿物的主要形态,硫化砷是砷的主要归趋。  相似文献   
5.
新疆东天山地区星星峡群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东天山地区星星峡一带的原星星峡群为一套岩性复杂、变质程度差异很大的变质岩系,在该区进行的1∶50000区调工作中,通过详细的地表调查和地层剖面测量,并参考了相关变质侵入体的同位素年龄后认为,根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同位素年龄等地质标志,可将其初步解体为大致形成于晚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天湖岩群(Ar3—Pt1T.)和长...  相似文献   
6.
贾文雄  王洁  张禹舜  刘亚荣 《地理科学》2016,36(8):1243-1251
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实验,研究了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生长季变化,并对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群落结构有所不同,覆盖度越低,上层和下层的植物高度越低,丰富度和多样性越小。但均匀度还受草场退化阶段的影响,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植物的均匀度越高;地上生物量的年内变化是单峰曲线,乌鞘岭和门源的地上生物量在7月份最大,祁连和野牛沟的地上生物量在9月份最大;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与前1月和前2月的气温和降水正相关,与前4月的气温也正相关,并且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大于降水,但与地温和土壤水分的相关性不明显,前1月表层地温较高对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有积极作用;对于地上生物量积累,日气温、日相对湿度、降水量有直接正向作用,而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水汽压有直接负向作用,5 cm、20 cm地温和0~10 cm、20~30 cm土壤水分也有直接正向作用,而10 cm地温和10~20 cm土壤水分也有直接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洁 《中国地名》2012,(4):24-25
说起唐伯虎,人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家有九美"等等。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一生坎坷,并非《三笑》中塑造的那个喜剧角色。  相似文献   
8.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产生了一系列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远程耦合(Telecoupling,社会、经济、环境的远距离相互作用)科学概念和综合框架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更好促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推广,本文系统解析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厘清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功能,梳理了框架的应用现状;通过对3个中国典型案例的阐释,展示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使用方法、结果分析及由此得出的科学意义和政策价值;最后描述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以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视角,重新审视多个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隐藏的远距离地理空间作用的科学价值,服务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西关中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过程发生前及同期的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着手,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06年8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得知这次过程的主导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影响系统是700hPa切变;前期的高温高湿为这次过程积聚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温度梯度,加剧了强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雷暴发生的有利条件,副高的减弱东退是这次强雷暴过程的触发机制;强雷电与强降水有很好的时间一致性;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日常预报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面露点锋的形成、发展和东移对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分析了卫星热红外遥感、InSAR技术和气体遥感方法在地震前后地表热红外增温、形变和气体含量改变的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了该方法的成因机制.本文同时分析了该技术在地震预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