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天文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除了地表质量重新分布外,地表温度变化是影响地表周年变化的另一重要成因。本文利用全球温度变化数据,基于三维全空间热弹性形变模型,计算温度变化在中国大陆引起的地表热弹性形变,并讨论它对中国大陆三维周年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引起的地表周年变化振幅在毫米量级。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GPS台站受地表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台站是HLAR(海拉尔),东向、北向以及垂向的周年振幅矢量和为~2.293mm;影响最小的台站是HIYS(永暑礁),东向、北向以及垂向的周年振幅矢量和为~0.177mm。为了说明温度变化对地表周年形变的影响,本文联合GRACE以及物质负荷模型(MODEL)研究中国大陆地表三维周年位移。考虑温度变化后的MODEL、GRACE获取的地表周年形变在东向、北向、垂向的周年信号分别改进了6%、6%、2%;16%、5%、15%。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是物质负荷以外引起大陆地表形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固体地球、海洋(以及大气)构成一个动力学整体,它们各自的运动相互牵制,相互激发。近年来,一个新的课题:海洋-固体地球耦合系统动力学,正逐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借助这种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理论,有可能解释极潮观测与理论之间的不一致,探讨Chandler摆动的耗散机制,进一步可估计出液核对地幔摆动的耗散量级。 本文总结了耦合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各种耦合理论的内容,对这一课题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共模误差是GPS台站位置时间序列中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分离和消除共模误差可以探测到原先淹没在噪音中的微弱信号。本文对中国260个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2011~2018年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位置时间序列,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其扣除构造运动等形变信号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区域共模误差分析。结果表明,PCA方法有效地提取了中国区域共模误差,经过滤波后时间序列的信噪比明显提高,第一主分量空间分布均一,第二主分量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表明第二主分量不是少数台站的局部效应,是对第一主分量的补充和修正,中国区域的共模误差分析不能忽略二阶分量。对振幅调制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顾及振幅调制的共模误差不仅明显减弱了年周期的特征,还显著降低了闪烁噪声,表明由于参数过于简化而未被估计的“信号”会演变成共模误差,未被正确模型化的“信号”会影响区域滤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用P波频谱研究正交和斜交震源破裂方式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正交和斜交双侧、三侧破裂P波远场理论位移谱,并采用网格尝试法确定震源参数,研究了邢台地区1966年3月8日马兰6.8级地震和1966年3月22日东汪6.7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马兰地震的破裂方式是斜交三侧破裂。北北东方向为主破裂,破裂长度约29公里,其北东端在3月22日7.2级主震震区附近。东旺地震的破裂方式是正交三侧破裂,南南西方向为主破裂,破裂长度约23公里。另两侧破裂分别指向北西西方向,即8分钟后的7.2级主震方向及北北东方向,即四天后发生的6.5级百尺口地震的方向,虽然破裂规模较小(分别为10公里及6公里),但对其后这两地震的发生起了促进作用。这两地震的结果与余震震中分布图中显示的图象均很相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空间大地测量学的不断发展,地球的质量中心(CM)与几何中心(CF)再也不是不可辨别的了。现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原点被确定为CM,显示出相对真实的CM有从几毫米到1cm范围内的季节性变化。由于科学家们研究地球的季节性及短时间尺度的动态形变,并开始把观测的地心运动与地球物理学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参考框架显现出了因未考虑地心运动带来的明显误差。本文讨论了ITRF原点的性质,探讨了GPS测量对于地心运动的敏感性。我们发现地心运动的非线性值并没有包含在ITRF中,当前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原点的特性在长趋势上反映地球的质量中心,但在季节性上反映几何中心。ITRF原点的本质取决于所采纳的运动学模型和无模型的网络运动。现有ITRF的原点应该定义新的术语来精确地反映CM的本质。这样,原点将保持其现有的长期稳定性,从而把季节性时间尺度的原点精度提高到亚毫米级水平。通过1度形变方法,GPS在测定季节和更短时间尺度的地心变化方面具有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用复合型法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用P波频谱研究不对称双侧破裂方式与正交破裂方式的方法,研究了用复合型法反演震源参数的可行性。 用这种方法反演了1966年3月8日邢台马兰6.8级地震及1966年3月22日东旺6.7级地震的震源参数。通过与用网格尝试法反演的结果及余震分布等进行比较,认为这种反演方法除了与过去的网格尝试法类似,可以得到最优拟合参数解外,还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实现了网格尝试法难以实现的更复杂的震源模式的反演。 本文还用此方法研究了1962年3月19日广东河源6.1级地震及1969年7月26日广东阳江6.4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河源地震的破裂方式是正交三侧破裂。北西方向为主破裂,破裂长度8km,破裂速度0.6km/s. 南东方向破裂长度较短,约2km,破裂速度2.0km/s.正交侧指向南西,破裂长度3km,破裂速度0.5km/s,这个结果与余震分布图所显示的图象很相象。阳江地震的破裂方式是不对称双侧破裂。主破裂方向为北东东,破裂长度14km,破裂速度0.8km/s;朝南西西向的破裂长度5km,破裂速度0.6km/s。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用P波频谱研究正交四侧破裂方式及其特殊情况的方法,研究了用复合型法反演破裂过程。用这种方法计算了1966年3月8日邢台马兰6.8级地震及1966年8月22日东汪6.7级地震的震源参数,通过与用网格尝试法的计算结果及余震分布等进行比较,认为这种反演方法与网格尝试法类似,可以得到最优拟合参数解,而且还大大减少计算量,实现了网格尝试法难以实现的正交四侧破裂模式的反演。  相似文献   
8.
非构造形变对GPS连续站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和修正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GPS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场通常包含有构造形变与非构造形变二类信息, 去除其中的非构造形变信息对于有效运用GPS数据研究构造形变场至关重要. 本文运用国际卫星对地观测资料及各类地球物理模型, 定量计算海潮、大气、积雪和土壤水、海洋非潮汐4项负荷效应造成的地壳非构造形变, 并以此研究和修正这些非构造形变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基准站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 研究发现此4项负荷效应, 特别是大气、积雪和土壤水, 对于测站垂向位置的影响显著. 通过模型改正可以使测站垂向位置的RMS降低~1 mm, 占其总量的~11%. 对于垂向时间序列的周年项部分, 这一改正可降低其振幅的37%. 研究还表明经过地球物理模型改正和周年、半周年谐波拟合改正的时间序列比起仅经过周年、半周年谐波拟合改正的时间序列更为平滑, 表明地球物理模型改正对于消除非构造形变场的作用不是周年、半周年谐波拟合改正所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