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游藻类对溶解态氮的吸收同化是湖泊氮生物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探讨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15)N稳定同位素添加实验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卡德藻(Tetraselmis sp.)、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以及盐水隐藻(Rhodomonas salina)为研究对象,从浮游藻类氮素吸收时间、营养盐基质以及藻种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五种藻类对铵氮(NH_4~+-N)、硝氮(NO_3~--N)、尿素氮(Urea-N)三种形态氮的吸收特征。研究发现:(1)浮游藻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均在1h时吸收速率最高,其氮素吸收过程为快速吸收。(2)浮游藻类优先吸收还原态氮,其中NH_4~+-N吸收速率最高,当培养周期为1d和4d时浮游藻类对NH_4~+-N吸收速率的均值分别为4.05和4.15μmol/(L·h);浮游藻类对Urea-N吸收相对偏好系数为25.18—713.42,表现出对小分子溶解态有机氮的特定偏好性。(3)不同藻种对氮素吸收具有不同特征,其中,剧毒卡尔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速率均为最高,而铜绿微囊藻的吸收速率均为最低;不同藻种不同培养时间氮素吸收速率差异与浮游藻类生长周期等特性有关。不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氮素表现出吸收特异性,对水体氮负荷和浮游藻类水华优势种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8年9月5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布实施。《办法》的实施对于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复杂性决定了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3.
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的絮凝-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新型高效的絮凝剂Xp,对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进行絮凝,催化氧化处理试验,确定了絮凝剂Xp的最佳使用条件,催化氧化时间和氧化剂用量,结果表明,经本工艺处理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的去除率达到83.9%,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大量化学品排放进入地表水环境,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何从众多的化学品中筛选识别出具有潜在危害的优先污染物是水污染治理和管控的关键.本研究基于污染物环境暴露水平、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5个评价参数,构建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定量筛选识别地表水环境优先污染物类别,并应用于涨渡湖水体中优先污染物清单的建立.污染物环境暴露水平基于靶向分析综合考虑了污染物环境实测浓度和检出频率.目标污染物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毒害性参数分别采用生物降解系数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来表征.此外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评估因子法的基础上计算生态风险熵以定量表征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则由终生致癌风险指数或危害指数来表征.基于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可于涨渡湖水体7类151种特征污染物中筛查出41种优先污染物,主要包括11种多氯联苯、8种有机氯农药、6种多环芳烃、4种邻苯二甲酸酯、4种挥发性有机物和8种金属元素.鉴于不同地表水环境污染状况不同,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可建立因地制宜的优先污染物清单,从而有利于形成以保护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为最终目标的优先污染物水质基准,为地表水环境污染物管控及治理提供方法学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是在乡村旅游社区地域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文化景观的总和。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置于演化经济地理研究框架内,认为其经历形成之前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锁定或创新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特征和演化机制各不相同。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是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随着产业变迁而发生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7.
一、调整征地补偿安置程序的必要性 1.只有适当调整目前的征地补偿安置程序,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在征地行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土地利用应以建立土地市场长效制约机制为切入点,以参与政府宏观调控为手段,积极挖掘内潜、消化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理论为理解人地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提供了新思路与分析框架。本文采用风险—适应能力指数评估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构建气候变化与政策实施双重驱动的农牧复合型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评价体系,对1952—2017年达茂旗建旗以来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循环演化的阶段、特征、主控因子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 乡村人地系统经历了重组—快速发展阶段(1952—2002年),人口数量增长260%,耕地面积增长13%,牲畜数量增长134%,草场面积退化增加了16.33%;快速发展—稳定守恒阶段(2003—2010年),人口数量增长2.8%,耕地面积减少2.3%,牲畜数量减少13.6%,草场退化面积减少10.7%;稳定守恒—释放阶段(2011—2017年),人口数量减少2.6%,耕地数量减少0.2%,牲畜数量减少10.6%,草场退化面积减少3.8%。② 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指数时间上呈现出缓慢上升(-0.016~0.031)、缓慢下降(0.031~0.003)、快速上升(0.003~0.088)的变化过程,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度适应、北部中度适应、南部低度适应”格局。③ 1990—2000年系统适应性演化主控因子是人均有效灌溉面积(22.31%)、人均牲畜头数(23.47%),2005年是土地沙化程度(25.06%)、土地利用强度(21.27%),2010—2017年是农牧民人均收入(20.08%)、人均牲畜数量(18.52%)。④ 在气候暖干化与政策实施驱动下,农牧户与乡村社区两个尺度主体相互联系构成了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循环演化层级结构,尺度间的关联作用影响着不同尺度主体适应行为,从而影响系统适应性循环演化趋势,使系统结构与功能呈现“协调—不协调”的循环往复波动发展态势。同时,小尺度的农牧户生计适应行也深刻影响着乡村人地系统未来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新疆开都河流域水不同介质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检测了开都河流域水、土壤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显示,OCPs和PAHs在水中的含量分别为42.5~62.5ng/L和29.4~454.3ng/L,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别为8.8~12.4ng/g和6.6~128.2ng/g,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6.6~13.7ng/g和20.8~491.0ng/g。空间分布上,开都河中游污染相对严重的土壤对应的周边河流沉积物也具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这种分布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沿河道上游呈递增趋势,但总体上低于入湖口沉积物中的含量,表明博斯腾湖蓄积了来自周边的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开都河流域的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主要是历史残留,而入湖口区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新的DDTs,可能与湖泊沉积物被扰动引起的再悬浮释放有关。PAHs以低分子量组分为主,其高含量主要来自于木柴、煤等中低温燃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的OCPs和PAHs不存在显著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