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西部地区利用烈度数据估计地震动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最近收集到的中国西部地区的6次地震的地震动参数和烈度数据,建立了该地区适用于贝叶斯方法的各烈度档P(I|GM)的经验分布。利用2011年发生的四川炉霍地震和新疆伽师地震资料验证了依据烈度数据用贝叶斯方法估算峰值加速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还表明,用贝叶斯方法估计的参数精度与选择的先验概率(衰减关系)显著相关。针对这2次地震,用各烈度档地震动参数的均值法、地震动衰减关系法及贝叶斯法3种方法估算的峰值加速度值与峰值加速度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比较表明,用贝叶斯方法估算的参数精度优于用另2种方法所获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永哲  陈石  陈鲲 《地震》2021,41(1):116-128
2020年3月20日, 处在北喜马拉雅断裂与申扎—定结断裂交会区的西藏定日发生MW5.7地震, 此次地震发震断层源模型的研究对于认识该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升、 降轨Sentinel-1A星载SAR数据, 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处理获得了地震引起的地表位移场, 其中, 雷达视线方向(LOS)最大地表位移达到0.16 m。 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 利用得到的地表形变数据, 通过非线性和线性反演确定了包含断层几何参数以及滑动分布的震源模型, 最后对发震断层的构造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发震断层是具有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浅部隐伏正断层, 断层走向为319°, 倾角为44°, 断层滑动主要集中在1~6 km深的范围内, 最大滑动量位于深度4 km处且达到0.8 m。 地震释放的地震矩为4.14×1017 N·m, 对应矩震级为MW5.7, 与地震波形反演结果一致。 通过分析, 我们认为此次定日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为申扎—定结主断裂南端“Y”字型的分支断裂, 该地区“Y”字型构造的存在可能是小震集中于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Hi-net速度微分与KiK-net 加速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静  高孟潭  胥广银  陈鲲 《地震学报》2013,35(6):902-913
首先介绍了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Hi-net和KiK-net台网布设情况和数据格式, 然后利用Hi-net和KiK-net共同记录到的282次Mj≥5.0、 震源深度≤100 km的地震, 分析了Hi-net速度微分与KiK-net加速度对数峰值比、 对数反应谱比的分布特征及其随震级、 距离的变化关系, 讨论了速度微分结果在幅值和频谱两方面的不确定性. 结果表明, 数字型速度记录微分与观测加速度无论是峰值还是频谱均存在一定差异, 不能将其直接用作加速度. 考虑到对数峰值比和对数反应谱比在不同震级档、 距离档存在一定规律, 因此对速度微分结果的峰值和特定周期的反应谱除以一定的系数, 可以降低数字型速度记录数值微分造成的不确定性. 另外, 也可采用概率的形式描述这种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王健  吴宣  高阿甲  陈鲲  邵磊 《地震学报》2010,32(1):108-117
随着应用、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对历史地震参数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讨历史地震参数校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公元294年(晋惠帝元康四年)记载了北京延庆的一次强震事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简略,对史料的理解及对此次地震的参数存在分歧.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原有研究成果,详细分析其异同,并通过细读原始资料,实地考察以及定量分析1970年以来的中小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与强震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此次地震参数进行了校订.校订后的结果是:地震名称应为北京延庆海坨山地震,发震时间为公元294年9月,震级为6级,震中位置为115.85°E、40.59°N,震中误差为Ⅱ类.并以此为例,探讨了历史地震参数校订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强震记录校正的芦山7.0级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及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估计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加速度分布图.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系统偏差,进一步修正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结果显示,由于芦山地震属于高角度逆冲型地震,加大了震区的震动程度,特别是震中附近30km范围内震动程度比校正前的结果更高.  相似文献   
7.
考虑震源破裂过程的青海玉树地震震动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缺少实时台站数据的情况下,研究震后地表地震动分布,本文尝试通过对震源做出某些约束,以提高震动图的精度.由于青海玉树地震的发震断层近似直立(倾向83°),震源破裂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明显的分区特征,分别考虑了地表破裂的线源发生模型和主震震级分解方法,用考虑了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生成震动图.将两种方法生成的震动图与调查烈度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震源破裂过程对主震震级进行分解,综合考虑各子事件生成震动图的方法,对震后的应急决策和灾情的快速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四川及邻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了四川及邻区的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相似文献   
9.
T.  I.  Allen  D.J.  Wald  陈鲲 《世界地震译丛》2009,(6):41-52
近年来,从美国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30弧秒(arcsec)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出一种估计全球地震场地条件或者地下30m的平均剪切波速(Vs30)的新方法。在缺少基于地质和岩土的场地条件分布图的地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通过Vs30的测量值和地形坡度的相关性,可以把地形坡度作为一个可靠估计Vs30的替代指标。在这里,我们来检验使用高分辨率(3弧秒和9弧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是否能够解析出比使用低分辨率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更详细的Vs30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并不能全部获得比30弧秒更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然而,在存在这些数据的许多地区,这些数据被用来解译地形坡度的精尺度变化,并最终解译Vs30。我们使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和科学(EROS)数据中心的国家高程数据集(NED),在美国几个地区研究使用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来估计VS30,这些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地区、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及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我们将这些结果与全球范围内都能获取的台湾台北市使用9弧秒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的例子作比较。使用较高分辨率的美国国家高程数据集重新得到更精细尺度的地形坡度变化,这可更好地与地质和地貌特征相关联,特别是在丘陵—盆地之间的过渡带,确保使用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是可行的。然而,统计分析表明,与低分辨率地形所得到的Vs30测量值相比,测量值很少或者没有得到改善提高。这表明一些地形平滑处理可能会提供更稳定的Vs30估计。此外我们发现,在精度高于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有遮盖的地区高程变化范围过大,不能解译出可靠的坡度,特别是在较低坡度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湖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础资料和近年来在湖南省中南部所作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对中强地震衰减关系的研究结果,以及1970年以来现代仪器记录得到的地震资料确定的研究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参数,对湖南省中南部地区进行了新的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中强地震衰减关系,并重新考虑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后,湖南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结果与现行区划图相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0·05g的区域显著增加,其中包括邵阳、湘潭、吉首、怀化等重要城市。研究结果与近年来湖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的高震害特征比较吻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地震活动主要以6级以下中强地震活动为主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地震区划研究以及编制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